
今日(4月14日),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等3个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据全国爱卫会消息,我国重大慢性病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已经超过80%。而体重异常是慢病重要危险因素。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提出了2个方面8条主要工作措施,如倡导家庭配备“一秤一尺一日历”,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等。
健康中国行动“纳新”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启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今日,全国爱卫会发布通知,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等3个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据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居民生产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重大慢性病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已经超过80%,慢性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
研究表明,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结果显示, 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 34.3%, 肥胖率为 16.4%;6-17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 11.1%,肥胖率为 7.9%,整体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
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专项行动中予以积极推动和倡导,促进全民健康,既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需要,更是坚持预防为主,推动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的必要举措。
鼓励基层将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明确,到2030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人群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初步减缓,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该行动提出了2个方面8条主要工作措施。
在个人和家庭层面,提出要正确认识体重,科学管理体重,掌握体重管理技能,如倡导家庭配备“一秤一尺一日历” (体重秤、腰围尺和体重管理日历)。
在社会和政府层面,提出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规范体重管理服务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体重管理社会支持性环境,倡导健康消费新理念,加强体重监测与效果评估等工作任务。
具体来说,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门诊,整合相关专业资源,提供体重异常防治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及时向签约居民提供体重管理指导。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 2 小时。同时加强体重监测, 及时掌握人群体重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变化,指导各地开展重点人群体重管理等。
现场:用药、水疗、运动处方,体重门诊新服务
“我们医院康复院区内分泌科从6年前就开始提供体重管理服务,今年3月,我们挂牌了体重管理中心,整合运动医学中心、体检中心、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内分泌科、运动康复科等科室资源,多学科联合会诊。”4月13日,苏州市立医院院长陈彦告诉记者,6年来,该院接诊了3000多例因体重问题就诊的患者,也为300多斤的超重人士进行了外科手术。
该院内分泌科专家介绍,多种医学手段可用于进行体重管理,例如奥利司他、司美格鲁肽等药物治疗,针对严重超重群体的外科手术。此外,运动也是减重的重要手段,可为患者开具运动处方。
苏州市康复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可为患者开具医疗运动处方单。新京报记者 戴轩 摄
记者要到了一张《医疗运动处方单》,其中包括临床诊断、功能评估、康复目标、运动形式等多个模块。在运动形式模块,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协调、运动时长、频率等多个具体的选项。据介绍,患者首诊之后,可在线上平台跟踪训练进度,获取更详细的视频资源。
针对超重群体,该院引进了新设备。该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王立恒分享了一段视频,一位男士有近2/3的身体浸泡在水缸之中,就此在跑步机上跑步,这是该院的水疗设备。据介绍,大体重患者运动时关节由于过度负重而容易损伤,水中康复可以减少40%左右的压力,起到保护关节的作用。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牵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