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日早上7点半,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在北京亦庄开跑。这是全球首个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
4月9日晚,南海子公园,“小巨人”机器人向媒体朋友展示自己。
据央视新闻报道,本次在赛制上遵循“同步报名、同一赛道、同时起跑”原则,人形机器人与运动员将在起点同时鸣枪起跑。为确保人机安全,比赛全程采用铁马隔离或绿化带隔离的方式,机器人虽与运动员共享同一路线,但各自拥有单独赛道。
新京报记者提前探访
揭秘参加此次半马的机器人
近20支机器人队伍
提前入场测试
4月9日,记者探访人形机器人“跑团”大本营。当天晚上,机器人们还展开排位赛,这也是官方组织的临近比赛的首个测试赛。
4月9日,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技术人员在调试参赛机器人。
4月9日,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工作人员在展示一款“吒吒”机器人。
记者了解到,共有近20支人形机器人“跑团”参加本次比赛,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等高校的机器人,也有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企业的机器人。
4月9日,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清华通班队在调试“夸父”人形机器人。
4月9日,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双足仿生机器人“幻幻”与工程师正在紧张备赛。美女机器人“幻幻”是钢宝队的参赛机器人。“幻幻”机器人深度融合双足运动控制与自研VLA大模型技术。其仿生运动系统支持1米/秒行走速度。她的石墨烯双通道散热设计保障了4.5小时的持久续航。
4月9日晚,南海子公园,在出发准备区,媒体在拍摄“N2”机器人。这是松延动力派出的机器人。“N2”机器人个子不高,只有1.2米,被称为“小朋友”。为了解决腿短的问题,工程师们做了一些改进,通过算法和硬件的优化,提高了步频和稳定性。这款机器人最高奔跑速度是3米/秒,考虑到长距离耐久性,它不会以最高速度奔跑,目前的计划是按照不低于2米/秒的速度。
4月9日晚上,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马排位赛举行,这也是官方组织的临近比赛的首个测试赛。本次排位赛赛道长5公里,在2.5公里处设有一个“补给站”,用于给机器人更换电池。
4月9日,南海子公园,排位赛开始前,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如同一位位矫健的跑者跃跃欲试。工作人员在对机器人进行调试。
4月9日晚11时,南海子公园,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马排位赛举行,工作人员手举倒计时牌。
4月9日23时许,一声令下,排位赛正式拉开战幕。“天工”率先出发,只见它迈着稳健的步伐,在两名领跑员的带领下跑上赛道。此次上场的“天工”选用了身高在1.8米左右的Ultra版本,步幅更大。
4月9日,排位赛开始,“天工”在奔跑中。
4月9日晚,南海子公园,“天工”在奔跑中。“天工”在室内测试的平均配速大概在10千米/小时,最高能达到12千米/小时。但是为了更加稳定地参加比赛,跑完半马全程,工程师们将“天工”的配速降至7-8千米/小时。
为了让机器人在赛场上有更加稳定的发挥,有的参赛队通过操作员遥控机器人跑步,还有的参赛队通过半自主导航让机器人稳定地完赛。
4月9日晚11时,南海子公园,“小巨人”机器人出发。身高只有75厘米、体重10公斤的“小巨人”十分可爱。它的研发者是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创新团队负责人邱钊鹏和学生们。
4月9日晚,南海子公园,小短腿儿“N2”步频快,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4月9日晚,南海子公园,“夸父”机器人身高1.7米、体重55公斤。跑起步来发出咚咚咚的声音,显得铿锵有力。
要完成21公里的半马,基本上每个机器人都要在途中进行几次换电操作。每支队伍都有自己的保障团队,这就如同F1比赛中,赛车要进入维修区更换轮胎。
记者 李木易 摄影报道
文字 新京报此前报道 央视新闻 北京日报
编辑 张英 张湘涓
校对 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