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世界帕金森病日丨关注早期症状,遇“帕”不怕
新京报 记者 张兆慧 编辑 王鹿
2025-04-11 20:09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提到帕金森,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老人”“手抖”,其实,帕金森不是老年专属疾病,手抖也不是其唯一症状。


保持心情愉悦有益疾病控制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大脑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导致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关宇光介绍,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有两点,一是行动迟缓,同时伴有躯体的僵直;二是抖(搓泥丸似的抖),又称为静止性震颤。


据悉,帕金森病患者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其中,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1%;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1.5%;7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2%甚至更高。


关宇光表示,由于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中认为,该病的发生多与年龄、遗传、环境相关。例如,老年人易得,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易得。此外,环境中的毒性物质如苯、农药除草剂等也可能导致帕金森病。


由于帕金森病属于退行性病变,人们很难通过特殊方法进行预防。正常预防脑老化、防止机能衰退,都对帕金森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关宇光建议,应适当读书、看报、交流等,多吃蔬菜,适当摄入蛋白质,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此外,有研究发现,绿茶中的茶多酚对帕金森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帕金森病的核心是黑质的退行性老化,而黑质是多巴胺神经元集成的群体,多巴胺则是一个兴奋性递质,当患者的心情愉悦,多巴胺分泌较多时,就会延缓该病的发生。关宇光特别提醒,保持心情愉悦对控制帕金森病有益。


关注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分为早中晚期,越早控制效果越好。”关宇光指出,人们在出现帕金森运动症状前1-2年甚至3-5年时,就可能出现非运动症状。很多时候,非运动症状是疾病的先兆,及时判断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有利于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的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减退、便秘、睡眠期行为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心率异常)、焦虑、抑郁、认知功能减退、腰肩、背等疼痛,并且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加重。如果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后仍出现上述多个症状,并且症状随时间推移有所加重,建议及时就诊。


在临床鉴别诊断上,关宇光指出,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并配合实际检查进行诊断。实际检查包括基因检测;头部核磁排除脑血管病变、颅内肿瘤等情况;进行肌电图鉴别,了解抖动频率、肌群受累部位等;通过超声进行黑质检查;通过评分量表整体看患者的状态。此外,还可以进行左旋多巴胺冲击实验。关宇光表示,帕金森病的核心问题是多巴胺分泌减少导致的抖,如果通过补充一定量的多巴胺患者会有明显改善,也是诊断帕金森病的支持标准。


“如果出现轻微帕金森症状,首先要从心理进行克服,在疾病程度尚不严重时,可以通过行为和锻炼去对抗疾病,一旦明确诊断,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用药,遵医嘱治疗。”关宇光表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早期大多是药物干预,晚期则考虑脑起搏器GPS手术治疗。未来,期待更多新治疗方式,如闭环脑机接口治疗方式、干细胞治疗、基因疗法等运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中。


关宇光提醒,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家人、朋友的鼓励和陪伴亦十分重要,如果给患者提供足够的精神情感支持,患者的治疗会更加有效。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兆慧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北京多举措应对极端大风;主人花16万元克隆去世爱犬
时事
技术必然会导致医生权力的丧失吗?
文化
被罕见病研究拯救的人里,可能也包括你我
新京号
纪念艾丽丝·门罗:你迟早会在她的故事里,和自己面面相遇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