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新希望”)近期迎来重要人事变动,公司实际控制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退出董事会,总裁由张明贵变为长期主抓养猪业务的陶玉岭。新班底下,继续担任新希望董事长的刘永好之女刘畅,在近期股东大会上表示,将以“持久战”的心态和精神去面对一系列新机遇与新挑战。
新希望已持续两年进行“瘦身”,营收虽因部分业务剥离减少,但也因更聚焦主业及生猪行情回暖,扣非净利润2024年实现扭亏。而长期高企的资产负债率是其仍然有待解决的症结。
围绕人事变动,新希望方面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刘永好仍会作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新希望大股东持续给予上市公司支持。公司在今后较长时间里,都会聚焦饲料与生猪两大核心主业,养猪业务暂且在投资上不会再有新的资本开支,未来几年重点是利用现有产能做好生产经营,持续改善生产指标,降低成本。
刘永好退出董事会
新希望近期召开第十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第十届董事会名单中,已不见公司实际控制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集团副董事长王航的身影。
自1998年新希望上市,刘永好即为新希望董事会成员。2013年5月,新希望董事长一职由其女刘畅接任后,刘永好仍然担任新希望非独立董事。第十届董事会成员走到台前,也意味着刘永好从新希望董事会全面退出。业内有观点认为,这也是刘永好逐步和二代完成交接的信号之一。
4月3日召开的新希望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新希望董事长刘畅表示,董事会换届恰逢民营经济座谈会召开之后,对新希望而言,这是一个充满信心的春天。过去几年,公司经历了超长猪周期、行业波折、企业自身经营结构调整等考验,重塑了团队能力,会以“持久战”的心态和精神去面对一系列新机遇与新挑战。接下来,新一届董事会以及核心高管成员将要肩负起新结构下的担子。
4月7日晚,新希望方面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刘永好虽不再担任新希望董事,但仍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新希望的大股东,会持续给予上市公司支持。“这也代表了他对董事长刘畅及团队的信心,有新的管理人才进入新希望董事会,公司发展势头会趋向更好,请大家放心。在集团事务之外,刘永好董事长今后更多的精力会放在政协委员履职、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川商群体发展壮大等方面。”
陶玉岭上任总裁
新希望第十届董事会名单中,刘畅、张明贵、李建雄、周伯平4人保留,刘永好、王航退出的位置由陶玉岭、杨芳填补。同时,新希望董事长一职由刘畅继续担任,总裁由张明贵变为陶玉岭,董事会秘书由兰佳变为赵亮。
对于系列人事变动,新希望方面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前任总裁张明贵已任职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兰佳也在集团另有重要工作。新聘任的新希望董事会秘书赵亮自2018年便担任新希望广东基金公司总经理,曾在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平安信托、东兴证券、广州城投基金等公司任要职,金融投资领域经验丰富。
值得注意的是,新希望新任总裁陶玉岭是一个“养殖老手”,早年曾任新希望六和华北片联总裁、山东片联总裁、禽产业事业群总裁。2019年,陶玉岭组建新希望六和猪产业旗下新海纵队并出任纵队总裁。纵队成立之初,种猪和人员的基础较差,但后续成长为新希望内部及华南区域养猪行业的成本效率标杆。2023年5月,新希望成立猪产业事业群时,陶玉岭担任总裁,全面推动养殖生产指标持续提升。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张明贵将更多精力倾斜于引入战略投资、资产盘活优化等工作时,陶玉岭负责专注于生猪养殖板块的经营管理。
在此前的股东大会上,陶玉岭曾表示,不管规模多大,如果养猪不赚钱,这样的规模对新希望来说可能毫无意义。公司要从自身管理出发,迅速应对变化,踏实做好经营,先把猪“养好”,再养“好猪”。新希望将始终坚持长期主义,与客户共度周期共成长。
陶玉岭此次上任总裁后,新希望养猪业务是否会迎来新调整?新希望方面称,养猪业务暂且在投资上不会再有新的资本开支,未来几年重点就是利用现有产能做好生产经营,持续改善生产指标,降低成本,谨慎重启前期部分因疫情及改造关停的场线、稳步引种复产及提升出栏量。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推动部分富余产能的处置。
聚焦主业走出低谷
事实上,自2023年年末提出聚焦饲料、生猪养殖主业的新方向后,新希望就在不断“瘦身”。2023年12月,新希望宣布,为白羽肉禽业务、食品深加工业务引入战略合作方,中牧集团取得新希望旗下禽产业链运营主体中新食品51%股权,海南晟宸取得新希望旗下食品深加工业务运营主体德阳新希望67%股权。
2024年12月,新希望宣布,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四川新希望六和农牧,计划向海南锦麟转让海南新希望农业、南昌国雄、南宁国雄、重庆国雄、重庆希望饲料、郴州希望饲料100%股权。此外,公司计划向新陆实业转让民生保险3.392%股权,控股子公司山东新希望六和拟向新投集团转让新希望参股公司青岛大牧人机械25.875%股权。交易完成后,新希望不再持有民生保险、青岛大牧人机械股权。
持续“瘦身”也影响了新希望的营收规模。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新希望实现营业总收入1030.63亿元,同比下降27.27%;实现净利润4.74亿元,同比增长90.05%。全年实现饲料总销量2596万吨,实现生猪出栏1652.49万头,屠宰生猪278.30万头。
新希望表示,收入减少主要是因为处置禽产业和食品深加工板块。净利润增长,得益于聚焦饲料、生猪养殖与屠宰两大核心主业后,生产管理改善明显,养殖成本下降,加之二季度以来生猪行情回暖,猪价较同期有所上涨。
“我们还是比较好地走出了最低谷的阶段。”针对业绩快报,刘畅在临时股东大会上提到,2024年是走出困境,以盈利为先、成本为先。但团队也意识到并提出,今后要从持续优化养殖能力,到成长为一个“会做猪的生意”的公司,从经营的角度,更多获取盈利确定性,以自身经营能力更好平抑周期波动。
新希望方面表示,公司在今后较长时间里,都会聚焦于饲料与生猪两大核心主业。对于养猪业务,公司会逐步从“‘养好’猪”升级到“养‘好猪’”,在中下游各个生产环节都稳定改善之后,会更多关注最上游核心种群的净化与优化,依托种质改善打开进一步提效降本空间。对于饲料业务,新希望在巩固国内市场地位的基础上,会逐步加大对海外市场的产能投入与资源倾斜,但在发展中也会坚持自己的特色,注重规模领先、效率至上,打造成本优势。
资产负债率仍待降
当前摆在新希望面前的,除做好生猪和饲料业务之外,还有需要降低的资产负债率。受猪周期、猪价波动等影响,2021年起,新希望连续两年亏损。也是在这一年,新希望资产负债率突破60%,并在2023年突破70%。2023年上半年,时任新希望总裁张明贵表示,公司将全面启动降杠杆、降负债,计划年底将资产负债率降至65%,但到年底,资产负债率仍达72.28%。
2025年1月,新希望在回复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时透露,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同行业5家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6.59%、57.37%、63.37%、60.02%,而新希望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98%、68.02%、70.85%、72.28%。行业内资产负债率的趋势变动,主要与猪周期波动及行业经营活动相关。新希望资产负债率在绝对值上略高于同行业公司,主要与自身固定资产投资策略等相关。
2019年-2020年,为抓住重大生猪疫病之后的机遇期,稳产保供,新希望大幅增加养猪投入,养猪产能和生猪出栏快速增长。2022年生猪出栏数达到1462万头,2023年提升至1768万头,位居行业前三。新希望生猪产量逐年快速增长,叠加猪周期下行的行业现状,导致公司逐年亏损,前期产能投入及近年来的持续亏损,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新希望表示,目前货币资金余额可以覆盖即将到期的短期负债余额,公司也会积极筹划股权融资,进一步缓解偿债压力。
根据2025年2月的募集说明书,新希望计划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8亿元,其中11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债务。“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完成后,公司总资产与净资产规模将有所增加,资产负债率将逐步降低,有利于公司优化资本结构,降低公司财务风险,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本次换届后的新希望董事会中,新出现的杨芳为新希望集团领导小组成员、首席财务官,曾任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合伙人、中国蓝星总会计师、蓝星安迪苏董事、新希望监事等,也是中国金融三十人论坛成员,清华大学首席财务官会计硕士行业导师。
杨芳成为新希望董事会成员,是否代表新希望将更加注重财务方面的稳健性?新希望方面回复称,刘永好和王航卸任上市公司董事,新希望集团作为控股股东,自然需要增补推荐两位董事候选人,在张明贵已担任集团副董事长的情况下,杨芳本身是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兼首席财务官,是合适人选。财务规划上,公司历来重视财务稳健性。这几年随着公司养猪防疫越来越有力,成本逐步下降,再结合公司主动的资产处置动作,盈利逐步改善,负债率逐步降低。资本开支方面,因为公司发展阶段度过了规模扩张期,已进入稳健经营期,这几年都在持续降低,“未来几年也会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李严
校对 杨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