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计1522字 | 看完大概需要6分钟
大兴区融媒体中心消息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人大指数”2025年3月发布会上,发布《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从技术创新活力、市场开拓潜力、生态协同能力、政策赋能效力4个维度,系统评估全国58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北京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略高于成都。
据了解,北京市率先推动低空经济政策创新,2024年出台《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并提出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打造国际航空科创引领区。北京超前布局数字原生基础设施,正在推进5G-A通感一体化网络建设,赋能低空经济。相比之下,深圳侧重于无人机适航认证试点等市场化改革,成都则聚焦区域产业协同。
北京拥有全国最密集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低空经济领域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达124项,并设有17家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机构。目前,北京已有1240家低空经济企业,国家级“小巨人”等重点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其市场潜力不仅体现在物流、文旅等传统场景,还延伸至无人机灾害救援、空天地一体化交通网络等智慧城市治理领域,与深圳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
具体到区级层面,海淀区有低空智联网与数字技术研发、高校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等特色;丰台区通过“科研+央企”引领,打造低空智控高地;房山区打造通用航空制造与应急救援基地;延庆区作为全国首批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已形成涵盖研发、制造、运营的完整链条;平谷区、密云区也已开展特色文旅与物流配送试点。
大兴区发展低空经济,最大的优势来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临空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定位,为大兴机场临空区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去年5月,大兴融媒曾以《大兴如何抓住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为题,展望大兴低空产业发展前景,报道提及低空技术创新平台、京冀低空产业协同实验区两大发展定位。时近一年,大兴低空经济悄然出现新动向,四大优势逐渐显现。
核心技术方面,2024年10月,北京市经信局等部门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鼓励突破新型复材结构、新能源动力、复杂环境适应性等核心技术。2025年1月初,大兴氢能企业研发的50千瓦风冷氢燃料电池,搭载DF600型吨级倾转旋翼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在陕西宝鸡成功完成验证飞行,为低空经济提供突破性动力解决方案。
应用场景方面,前述《行动方案》还提及,大兴、亦庄(北京经开区)等有基础条件的区将开展低空新基建、应用新场景及运行新模式示范建设。《行动方案》还明确指出,探索建立大兴机场与雄安新区的低空客运航线,挖掘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城际空中通勤应用。大兴融媒此前报道显示,雄安城市航站楼、鄚州机场等设施,均具备与大兴机场潜在通航条件。随着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大兴机场服务首都“一核两翼”作用更加凸显,两地低空航线将成为现实。
科创生态方面,2025年1月10日,民航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指挥部正式揭牌成立。该项目位于临空区大兴片区国际航空社区,将重点建设航空器自主适航审定能力体系和民航体系化持续安全技术预先研究平台。此前,民航领域三大权威机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已与大兴签订合作协议,聚焦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3月,该项目完成土地供应,预计上半年开工建设。
政策环境方面,2024年9月25日,大兴机场临空区大兴片区管委会与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京津冀低空经济生态圈,成为区域产业协同的“试验田”。
笔者认为,大兴区作为北京低空经济的重要承载区,通过京津冀协同、国际枢纽赋能和场景创新,正推动低空经济从“新引擎”向“增长极”跃迁。下一步,需推动空域精细化管理、跨区政策协同等工作,实现“技术-场景-产业”闭环发展。
记者:张冕群
编辑:林雨萱
审核:厉春 王剑秋
签发:杨理光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