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每日一书
新京报 编辑 王铭博 张进
2025-04-07 13:51
这个春天的喧嚣与嘈杂、厚重与虚无,还有被遗忘的爱情与被湮没的内心,就像脚下不知不觉生出的野草,或许你在踩到它们的一瞬间,会感到脚下那种无言无声而蓬勃的生命力——这便是阅读的力量。我们向读者推荐3月好书名单,本期为​《幻想底尽头:穆旦传》。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作者:易彬,版本:艺文志eons|上海文艺出版社,2025年2月


推荐理由:


穆旦生于1918年,逝世于1977年,59年的短暂人生,年轻时遭遇战争的生死磨难,后半生遭遇批斗劳改,某种程度上说,其一生正应了他的诗《冬》中的一句:“人生本来是一个严酷的冬天。”


穆旦留下的诗作并不多,只近160首,但这些诗让他成为中国新诗史上“最重要的诗人”,此外,他翻译的拜伦和普希金等诗人的作品,如今也已成为经典译作。最著名的例子是王小波,他在15岁时读到查良铮(穆旦本名)翻译的《青铜骑士》,“懂得了什么样的文字才能叫作好。”


为穆旦作传,关于其诗歌的讨论自然必不可少,在这部《幻想底尽头:穆旦传》中,多有结合穆旦生平分析其诗的章节段落,不过一部厚达600多页的传记想要展现得远远更多。本书作者在引言中说,“本书的写作,将尽力提供一种广阔的传记知识背景,即并不仅仅将事件或人物的讨论范围局囿于传主穆旦本身,而是较多地摄取了各种外在的、相关的文献,希冀在穆旦——现已被公认为新诗史上最为重要的诗人和翻译家之一——的传记之中,也能较为清晰地看到时代的面影。”


作者将穆旦尽可能地放在具体、鲜活的时代语境中,可以更清晰地塑造出穆旦的形象、解释穆旦的生命经验,反之,也可以借助穆旦的遭遇及其诗歌写作,反映乃至反思时代。


撰文/张进

编辑/李阳

校对/刘军

相关推荐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诗人是真正的历史之子
新京号
穆旦: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文化
幻想尽头的穆旦:他已进入未来那迷人的黑暗
文化
北欧神话:冰与火的淬炼
新京号
威廉·布莱克:“慈悲、怜悯与平和,是这世界的解脱”
文化
《水星逆行》:科幻折叠、文学反思、复杂写作与AI时代的我们
文化
加缪:小说与反抗
文化
俄罗斯:东方神韵的悠长回响
新京号
回头见,巴尔加斯·略萨先生丨逝者
文化
穆旦:“我曾经被割裂,在愤怒、悔恨和间歇的冷热里”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