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发房产拿地依然“凶猛”。
3月27日,经过200余轮竞拍,成都金融城三期49亩地块被建发房产以33.47亿元拿下,成交楼面价41200元/平方米,溢价率106%,成为成都首个宅地成交楼面价单价超4万元的地块。紧接着,3月28日,杭州西湖区蒋村文新单元XH030203-01(3)地块被建发房产竞得,总价约34亿元,楼面价88029.06元/平方米,溢价率115.39%,成为杭州土地市场新晋单价“地王”。
对于这两次高溢价拿地,3月31日,建发房产在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回复时表示:“杭州、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人口持续流入,房地产趋势长期看好,金融城三期地块、蒋村地块均位于城市核心的位置,对于类似地段的地块,我们以瞄准高端改善人群来定位,积极进取。”
“今年拿地目标预计比去年有所增加”
两天揽入两宗“地王”,建发房产在这两块地上就花了67亿元。
建发房产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透露:“今年拿地目标预计比去年有所增加,当然也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杭州、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是建发房产拿地布局的主要考量。从这两宗地块的高溢价来看,建发房产不惜高成本也要拿下核心地块。对此,建发房产表示:“成都、杭州在解除限购以后起拍地价未调整,核心区域的地块起拍地价较低,所以看起来溢价率高。”
据记者获悉,这两宗新晋热门地块,建发房产都会计入控股公司建发国际这一上市平台。
事实上,就在建发房产拿下杭州新晋单价“地王”的当天下午,建发房产控股子公司建发国际董事会主席林伟国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虽然此次拿的项目在杭州地块中单价最高,但仍然低于公司预期,实际地价水平比预期还要低,它的地段非常重要和稀缺。”
而针对业界将其在成都金融城三期所拿地块楼面价超4万元/平方米,与同区域贝壳2024年9月拿地成交价仅2.73万元/平方米对比,是否还有盈利空间的问题,林伟国解释:“去年贝壳拿地,是在成都房地产行业低谷时期,而目前我们的拿地价,是基于成都市场已恢复正常状态的前提。”
建发的“账本”如何算?
事实上,在前几年的狂飙后,随着市场的调整,去年,建发房产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拿地端都有所收缩。
据上市平台建发国际的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建发国际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1033.6亿元,归属股东权益的累计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04.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减少25.1%及24.3%。这也使得建发国际的销售额来到了近5年来的最低谷,而其2020年的销售规模已经逼近2000亿元。
拿地方面,根据克而瑞数据,2024年建发国际拿地金额530亿元,同比下降40%,排名行业第六位;拿地强度(拿地金额/销售金额)为40%,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
而随着今年市场尤其是一二线核心城市楼市表现的逐步向稳,建发房产的拿地又有回归态势。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1-2月,建发国际拿地金额101亿元,拿地强度提升至55%,这也印证了今年建发房产将加大拿地支出。
虽然核心城市楼市回暖,但无论是成都还是杭州,如此高价的地块将来如何卖、怎样实现盈利,也考验着建发房产的操盘能力。
根据2024年的财报数据,建发国际的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维持在48亿元,但也处于三年来的低点,相比于上年下降了4.6%,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而近6年来建发国际毛利率分别为25.9%、17.2%、16.4%、15.3%、11.9%和13.3%,毛利率整体呈现波动下降,既受市场调整影响,也和前些年高溢价拿地相关。
那么,对于此次拿下高价地,建发房产将如何算账呢?对此,建发房产在回复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时也表示:“我们一贯坚持稳健经营,追求合理规模,以健康的现金流及合理利润为主要目标,对于具体参拍地块,内部都有充分完整的可研论证及经济测算,以保障经营安全及流动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倩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