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趣味本草|味甘如荠的“救荒菜”
荣成融媒
2025-03-30 17:54
进入荣成融媒阅读更多内容

你远离自然有多久了?

 

学生时代,在课本上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因为背诵而叫苦不迭,长大以后,才知道这童心可爱,野趣可贵。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这些乡野田间经常能见到的植物,如今看到它们时,却鲜少能唤出它们的名字。

 

木草本心,自成佳色。梁善勇所著《百味本草的前世与今生》一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将本草的来源、分布、传说、典籍记载、功效主治等内容娓娓道来,文章集知识、趣味于一体,适于各类读者参考阅读。

 

本周,“趣味本草”专栏继续刊发《百味本草的前世与今生》一书中的美文,以飨读者。

 

苦菜

 

——味甘如荠的“救荒菜”

 

文 | 梁善勇

 

电影《苦菜花》中唱道:“苦菜花儿开遍地儿黄,乌云当头遮太阳……苦菜花儿开闪金光,朵朵鲜花映太阳……”歌中的苦菜,即农村人最常见的一种野菜,因其遍地生长、数量众多,所以是灾荒之年人们度日的“口粮”。

 

《中药大辞典》记载,苦菜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路边、山坡、田野、杂草丛中。别名山苦荬、游冬、天香菜、天精菜、节托莲、苦麻菜、小苦苣、活血草、苦丁菜、苦碟子、光叶苦荬菜、败酱草等。

 

《诗经》中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和“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句。苦、荼,《说文解字》即指苦菜,说明古人很早就开始食用苦菜。《易通卦验·玄图》中说:“(苦)菜生于寒秋,经冬历春,得夏乃成。一名游冬。叶似苦苣而细,断之有白汁,花黄似菊,所在有之。”

 

宋代药学家寇宗奭说:“四月小满节后,苦菜秀者是也。四方皆有,在北道者则冬方凋,生南方者冬夏常青。叶如苦苣而狭,绿色差淡。折之白乳汁出,味苦。花似野菊,春夏秋皆旋开。”

 

《本草纲目》则把苦苣菜和苦荬菜归并为苦菜。李时珍描述道:“苦菜即苦荬也,家栽者呼为苦苣,实一物也。春初生苗,有赤茎、白茎二种。其茎中空而脆,折之有白汁。叶似花萝卜菜叶而色绿带碧,上叶抱茎,梢叶似鹤嘴,每叶分叉,撺葶如穿叶状。开黄花,如初绽野菊。一花结子一丛,如茼蒿子及鹤虱子,花罢则收敛,子上有白毛茸茸,随风飘扬,落处即生。”

 

《救荒本草》中称苦苣菜:“《本草》云:即野苣也,又名褊苣,俗名天精菜……苗塌地生。其叶光者,似黄花苗叶(孛孛丁菜);叶花者,似山苦荬叶。茎叶中皆有白汁。救饥采苗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油盐调食。生亦可吃。虽性冷,甚益人,久食轻身少睡;调十二经脉,利五脏。”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古人在描述苦菜时,因为生境的不同,其所述形状亦各不相同,名称亦不一而足,基本把苦苣菜、苦荬菜、野苣等均称作苦菜。

 

关于苦菜究为何物,自古就有争议。《神农本草经》将苦菜列为上品,惜其没有描述苦菜具体的形状特点,只言其“味苦,寒。主治五脏邪气结、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劳。一名荼草,一名选,生益州山谷”。南北朝《本草经集注》为此提出质疑:“疑此即今茗。茗一名荼,又令人不眠,亦凌冬不凋。”《唐本草》随之道:“茗乃木类,殊非菜流。茗春采为苦荼。按《尔雅·释草》云,荼,苦菜。《释木》云,槚,苦荼。二物全别,不得比例。”后有许多医药家支持以上观点,因为茗即茶,冬天不凋,服后的确使人神经兴奋而不眠。所以,《神农本草经》中所说的苦菜,很可能非指今天的苦菜类,而是指茶类。

 

自《唐本草》以后,苦菜所记均类似今菊科一类植物。清代《释草小记》对苦菜考述颇详:“铺地生叶,数十为簇,开黄花甚小,花罢为絮,所谓荼也。根细有须,味极苦。北地野菜中之先茁者,亦采食之。至苣荬生而此菜不复入筠篮也矣。”此处所记与威海地区俗称的苦菜形状特点极为相似。

 

现代《中药大辞典》将药材“苦菜”,记为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苦苣菜的全草。笔者认为其所供线图与文字描述,与我们俗称的苦菜并非同物。该辞典以《本草纲目》所记苦苣菜为据,描述为一年至二年生草本,高50厘米至100厘米,茎直立,中空,具乳汁,叶无柄且抱茎。显然,这种苦苣菜的形态与我们看到田野边到处都是的小株苦菜完全不同。这种植株较大的苦苣菜,在今天的一些果园和土质湿润的田园边甚多,长势非常迅猛旺盛。

 

另外,《中药大辞典》记载的“苦苣”,出自宋代《嘉祐本草》,又称野苣、褊苣、兔仔菜、东北苦菜等,为菊科植物兔仔菜的全草。该种为多年生、秃净草本,高15厘米至30厘米,具一柔弱、平生的根茎,叶大部根生,具柄;还有一种称剪刀股,出自《救荒本草》,言其“叶似苦苣菜而细小,色颇似蓝,亦有白汁”。以上两种植物与《释草小记》所记的苦菜十分相似。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兔仔菜、剪刀股更符合威海地区俗称苦菜的原生品种,两种植物形态非常相似,甚至可视为同一类。也就是说,我们俗称的苦菜基原植物应指兔仔菜或剪刀股。兔仔菜的药物名称谓“苦苣”,剪刀股药材与植物名称相同。

 

《山东经济植物》中的“苦菜”又称苦荬菜,威海地区又称其小苦菜、大苦菜等。笔者认为此与兔仔菜和剪刀股相类。而苦荬菜野生常见的多为抱茎苦荬菜,荣成又称苦酱碟菜、酱碟子等,陕西一带称盘儿菜。还有一种称之曲曲芽的苦菜,学名苣荬菜,又称荬菜、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苦荬菜、苣菜等。

 

 

总之,由于苦菜的种类太多,历史上的记载和名称又各有不同,故直至今天也未能把“何为苦菜”统一起来,人们很多时候把上述一些带有苦味的菊科植物统称“苦菜”。好在这一类“苦菜”,基本都可以作为败酱草药材使用,所以本文以下所说“苦菜”的功效,包括兔仔菜、苦苣菜、苣荬菜、剪刀股等。

 

前文提及过,自古以来苦菜就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野菜。它为此不知让多少贫穷人度过灾年,所以人们又称其“穷人菜”“救命菜”。宋《山家清供》中记载一段逸事:一位叫刘彝的学士嗜食苦菜,赴宴时必让主人备之。狄青镇守边关时,宴请刘彝,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准备苦菜。刘彝便大动肝火,责骂狄青。狄青却不动声色,仍然恭敬地称其“先生”。作为一位有身份的文官,就因为没有提供区区一道苦菜,即大发雷霆,确实令人难以理解,由此看出刘彝对苦菜何其馋嗜。

 

据分析,苦菜在花果期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较低量的粗纤维。在各种氨基酸含量中,以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的含量较高。所以,苦菜还可作家畜饲料。在牧民眼中,苦菜属中等牧草,茎叶柔嫩多汁,在青鲜时绵羊、山羊喜食。此外,苦菜还是农村家庭养猪、养兔、养禽的良好饲料。

 

上述诸类“苦菜”一般作败酱草药材使用。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等功效。《名医别录》称其可“疗肠澼,渴,热中疾,恶疮,耐饥寒”。《本草纲目》称“治血淋痔瘘”。《本草衍义》说“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苦菜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胆碱、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学物质。能清热、凉血、解毒。对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支气管炎、口腔炎、胆囊炎以及急慢性盆腔炎等都有一定疗效。用它外敷,还可治疗刀伤、烧伤、蜂螯、蛇蝎咬伤和疮疖肿痛等。民间还用苦菜治疗肝硬化、女性乳结红肿疼痛等。

 

(本文重在介绍本草的相关知识,涉及的偏方及用药治疗方法等,均为资料摘录,仅供参考。具体治病用药,读者应到正规医院咨询、就诊。)

 

签审:于军鹏

 

审核:张文杰

 

责编:闫美岑‍‍‍

 

编辑:邵楠‍‍‍

 

来源:直播荣成

 

图片:梁善勇

来源:荣成融媒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趣味本草|春季采食赛仙丹
新京号
趣味本草|春令野蔬“拳头菜”
新京号
“穿越”题材首选的唐朝,餐桌上究竟有什么?
文化
趣味本草 | 灾荒年月的救命“粮”
新京号
趣味本草 | 爱情矢志不渝的象征
新京号
冬天里的长寿“第一菜”——竟然是不起眼的它!
新京号
趣味本草 | 嫩则可食老则为杖
新京号
菜比肉还贵!老中医说:这5种“宝藏蔬菜”堪比中药,便宜营养好!三高人群必吃!
新京号
趣味百草|被人忽略的长寿菜
新京号
趣味本草 | 药王用以疗“虎王”的草药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