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化工行业发展?专家这样说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2025-03-29 09:52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之一,“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3月28日在京举办。8位院士、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助力能源低碳发展”开展交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人工智能技术在以化工为代表的流程工业生产、消费及管理全链条的应用,将大幅提升流程工业过程生产和能量利用效率,加速传统高碳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是面向未来能源结构创新链条上的关键点之一,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认为,人工智能将助力工业变革。“化工行业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模式的限制,新技术开发依赖逐级放大,导致周期长、投资大,还面临安全能力不足、过程效率较低、能耗碳排放高等问题。因此,化工行业急需进行范式变革。数据和科学双驱动的人工智能,将有可能为解决化工复杂系统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助力于化工新技术发展。”

 

去年11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相关单位合作发布了智能化工大模型2.0,将为化工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据该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研究员叶茂介绍,智能化工大模型2.0具有700亿参数,在化工基础、工业催化、流体仿真、化工安全、化工分离等多个专业领域展现了卓越的能力。“目前已经有超过50家化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在使用大模型。下一步,我们计划为企业进行本地化部署,使数据更加安全。”他说,除了问答功能,未来希望以智能化工大模型为基础,开发一系列相当于“专业化工工程师”的智能体并执行相关任务。

 

叶茂表示,团队构建了催化反应、工艺开发、中试放大和工厂优化四大智能平台。“我们正在大连长兴岛建设一套千吨级的智能中试实验装置,将全部使用机器人进行智能化采样、巡检、分析,然后在智能化工大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中试智能体,实现装置的全智能化运行。”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应用场景牵引。”他说,智能化工大模型可以赋能技术开发,缩短新技术开发从实验室到工厂的时间;对于已经建成的工厂,也可以进行工业装置运行维护和优化,“未来,我们希望它可以助力产业规划。”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YOUMAGIC溯源活动圆满落幕,揭秘清华智造科技美学新范式
第一看点
国际传播 | 中传师生赴美参加国际广播电视学会2025年会
新京号
“乘‘新’而上——北大科学yeah!”科学演讲活动举行
新京号
AI时代,如何赋能教育教学发展
新京号
6G进入标准化元年 通信专家建议重点挖掘垂直行业需求
科技
携手构建市县融媒新生态——AI助力融媒体发展研讨会圆满举行
新京号
中国国际汽保汽配展开幕,智能化与出海成关注热点
汽车
BMW新世代首创多项技术,宝马将智能驾趣提至新高度
汽车
骨科手术机器人突破之路:从仰望到超越,国产替代按下快进键
财经
发挥比较优势,开发绿色能源 山西构建“京津冀晋”智能产业带
财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