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6日,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1次审议会议。会议结果显示,四川西南交大铁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交大铁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会议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包括公司的经营业绩、生产设备和独立性。
交大铁发是今年北交所首家IPO(首次公开募股)上会企业,同时也是北交所时隔近三个月再迎IPO上会,交大铁发过会标志着北交所2025年IPO审核重启。
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成为过会关键因素,但客户集中度较高
交大铁发从2024年6月受理至过会,历时仅9个月,其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为关键过会因素。交大铁发是一家专业从事轨道交通智能产品及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股权较为分散,无控股股东。
公司产品多次应用于国家重大铁路建设项目。公司的快速钢轨打磨车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验收上线,打破了快速钢轨打磨装备的国外技术垄断。
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2.35亿元、2.73亿元、3.3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379万元、4896万元、5610万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此次IPO拟募集1.68亿元,用于新津区交大铁发轨道交通智能产品及装备生产新建项目、新津区交大铁发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交大铁发产品主要应用于新建及改造的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铁路行业有关的大客户已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报告期内(2022年-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36%、87.96%和94.09%,客户集中度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对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1.20%、47.85%和70.74%,公司对国铁集团存在单一依赖的情形。同时,报告期内国铁集团也是公司第一大供应商。公司主要向其采购监控单元、线路接入集成系统软件、地震终端设备等。2024年度,公司向国铁集团的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超过50%。
“专精特新”标杆企业快速过会,北交所支持科创企业力度凸显
交大铁发作为“专精特新”标杆企业快速过会,体现北交所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定位。
3月初,证监会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要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创企业的支持机制。聚焦科技创新活跃、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更精准支持优质科创企业发行上市。监管表态释放IPO积极信号,凸显了对于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未来预计科创企业将成为A股上市的主力军。
市场人士指出,企业的创新性或将成为北交所审核企业IPO的核心标准之一,拟IPO企业或需要通过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积累和技术成果转化等维度体现创新属性,包括研发投入量化标准、研发人员配置和创新成果产出等指标。
此外,企业需通过自主研发或合作研发形成核心技术,鼓励参与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上市融资,以体现行业影响力。通过上述指标和导向,交易所将筛选出具备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和规范治理结构的企业,从而提升市场整体质量。
市场人士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具有高成长性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也将成为北交所鼓励上市的目标之一。2025年预计新上市企业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占比将超过50%。
根据北交所官网显示,目前北交所已过会待注册企业共有8家,其中,万泰股份、博达软件、丹娜生物、交大铁发是过会状态,金则利等4家企业是提交注册状态。
此外,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25年3月28日在北交所上市,发行价30.38元/股,募资超过10亿元,成为北交所设立以来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赵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