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麻醉不只是“睡一觉”那么简单,麻醉医生帮你解答这些常见疑虑
新京报 记者 张兆慧 编辑 王鹿
2025-03-26 18:00

对于很多人来说,麻醉是陌生而神秘的,对麻醉的记忆或印象可能只是睡了一觉这样简单,而麻醉医生的工作则是“打针者”。麻醉会影响记忆吗?是否只有手术时才会使用麻醉?时值中国麻醉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麻醉科主任乔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安海燕来解答那些困扰大家的“麻醉”问题。


Q:麻醉的由来是什么?


A:麻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最初使用砭石和骨质针等对身体部位进行点刺以缓解身体的疼痛。东汉时期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第一个麻醉剂,而真正的现代麻醉学起源于十九世纪的乙醚。1842年3月30日,美国医生Crawford Long用乙醚作为麻醉剂,为患者切除了颈部的两个肿瘤,标志着近代麻醉学的开始,麻醉学科开始创立。


Q:什么是麻醉?


A: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使人暂时失去意识、感觉和疼痛的技术,以确保手术或其他让患者有不舒适体验的医疗操作能够顺利进行。麻醉通常可以简单地分成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是使患者整个身体进入无痛无意识状态,常用于大手术或需要患者全身松弛静止的情况;局部麻醉则是使患者的手术部位及周边一定范围失去知觉的麻醉方式,意识可保持清醒或浅睡眠状态,常用于手术范围较为局限的手术。


Q:麻醉方式有哪些?


A:全身麻醉可以通过静脉输注、呼吸道吸入给药;局部麻醉常见的是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是在神经干(丛)周围注射局麻药物,椎管内麻醉则是将麻醉药物注入到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常用于分娩镇痛、下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


Q:如何制定麻醉方案?


A:既往有过术中知晓史、长期服用催眠药物、阿片类药物人群,可能需要更大剂量麻醉药物,患者需要在手术前告知麻醉医生自己的特殊情况,麻醉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最适宜的麻醉方案。此外,严重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麻醉药物过敏史等情况的患者可能不适合麻醉。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有经验的麻醉医生进行个体化术前评估,根据患者情况、手术风险、麻醉方式来综合判断。


Q:麻醉会对记忆力产生影响吗?


A:麻醉药物在使用期间可能会暂时影响患者的记忆力和意识状态,但这种状态通常是可逆的,随着药物代谢,记忆力将逐渐恢复。此外,麻醉医生在麻醉时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将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尽量维持在正常水平,保障脑灌注,也会保护大家的记忆力。


Q:麻醉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A:麻醉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严重的过敏反应、呼吸抑制、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但在专业麻醉医生的监护下这些风险可降至最低。其实,手术期间的风险来自手术和麻醉两方面,麻醉手术的风险与手术的大小有一定关联,手术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风险越大,但手术风险与麻醉风险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影响麻醉风险的因素还包括心肺、年龄、身体状况等。现在的临床麻醉药物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对人体所产生的伤害很小,并且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其代谢出去。


Q:麻醉医生在手术中都有哪些工作?


A:手术时,麻醉医生大部分时间处于患者头侧部位,麻醉医生的右手边为麻醉机和监护仪,左手边为麻醉操作台,操作台上有输液泵、气管插管设备等。麻醉医生实施全身麻醉时,会在手术前待患者入睡后在头侧将人工气道建立好,并设置好麻醉机参数。手术时,麻醉医生的工作非常忙碌,站在头侧可以更方便地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及给药。此外,麻醉医生还要将术中用药、重要事件(包括麻醉及手术操作)记录在麻醉单中。


Q:麻醉医生只出现在手术室里?


A:随着人们对舒适化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除了手术室麻醉外,麻醉医生还广泛参与到了院内急救、无痛诊疗等工作中。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无痛康复治疗等方面都需要麻醉医生参与。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穆祥桐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兆慧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我的孩子就要在痛苦中死去,能否让他最后安宁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