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提示: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 
新京报 编辑 辛婧
2025-03-25 10:30

新京报讯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消息,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陆续收到消费者声称因“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的投诉。为切实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网络购物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而引发资金损失。


 一、为何“免密支付”易成盗刷漏洞?  


“免密支付”(即“无需密码确认支付”)是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推出的功能,用户开通后,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直接扣款。然而,这一功能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一是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苹果手机用户)时风险激增。若他人获取您的账号或设备,可通过“免密支付”直接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且无需二次验证。二是小额免密累积大额损失。部分平台免密额度虽设单笔上限(如1000元以下),但短时间内高频次小额盗刷仍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三是隐蔽性强,难以及时察觉。盗刷交易通常通过绑定支付平台的虚拟服务(如游戏充值、App订阅)完成,或者在机主凌晨熟睡时段完成,消费者发现时往往已产生多笔扣款。


 二、支付风险的主动防范措施有哪些?  


为降低盗刷风险,建议消费者采取以下措施:  


(一)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  


优先关闭免密功能,检查是否绑定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卡,并关闭“免密支付”权限。若需保留部分免密服务,建议单独设置。另外定期检查授权应用,移除不常用或不信任的第三方应用支付授权。


(二)强化账户安全保护  


一是设置高强度密码并注意更换。避免使用生日、连续数字等简单密码,并开启双重认证功能,防止账号被恶意登录。二是关闭非必要支付权限,尤其是苹果手机用户如无需通过账户进行应用购买,可禁用相关功能。三是谨慎使用公共Wi-Fi,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防止网络钓鱼或数据截取。


(三)养成定期对账习惯  


及时查看账单通知,关注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发送的扣款短信,发现不明消费立即核查。定期检查订阅服务,取消不再需要的自动续费项目。


三、遭遇盗刷后如何快速应对?  


若发现账户存在异常交易,首先,应立即冻结支付渠道,通过银行客服、支付宝或微信平台紧急冻结关联账户,阻止后续扣款。其次,留存证据并投诉:保留盗刷记录截图、交易时间等信息,向支付平台投诉。若损失金额较大,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中国消费者协会郑重提醒广大消费者: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不应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请务必提高警惕,主动管理支付权限,切勿因图方便而忽视潜在风险。如遇消费纠纷,可拨打热线电话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进行维权。


编辑 辛婧

相关推荐
扩散 | 快自查!有人手机凌晨被盗刷超8万元!
新京号
速自查!有人深夜被盗刷162笔,只因开通了它
新京号
手机这个功能,谨慎使用!中消协提醒
新京号
中消协发布重要提示!
新京号
石景山这场匹克球活动周末开启——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河北廊坊凌晨连发两次地震;国足无缘直通世界杯
时事
大反转,支付宝紧急回应
新京号
“手机NFC碰一下钱就没了”?真相是……
新京号
法官提醒消费者远离网购陷阱:“先用后付”或存在信用风险
时事
2025春节年货就这么办|购买智能家居产品应注意哪些消费陷阱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