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首市为皖北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
探路前行
2024年,界首市地区生产总值400.8亿元、同比增长6.3%,分别位居皖北县域第10位和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家、占阜阳市的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7亿元、占阜阳市的16.6%。2024年工业化率34.3%,城镇化率49.7%,领跑皖北县域。界首市工业强壮,创新活跃,发展的经验引人注目,同时给皖北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宝贵的示范。
界首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举措
加强政府支持。界首市设立了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2亿元界首国元高新技术产业专项基金、1亿元科技创新引导资金、2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3000万元科技担保基金等,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制定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奖励办法,提高资金奖励比例。设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先后聘请10位院士作为界首科技发展顾问。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界首市政府和企业始终秉持“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该市牢固树立全域创新理念,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协同贯通。通过建立“政府搭台、部门牵线、企业唱戏”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企业与创新资源无缝对接。同时,界首市还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研发能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遍访国家级科研机构、遍访重点产业投资机构、遍访行业知名企业家、遍访国家级行业协会等“四个遍访”活动,构建了“科小一高企一科技领军企业”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该市大力推进亩均效益差异化政策应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界首市亩均效益“循环利用法”入选全国改革优秀案例,安徽凤杰金属有限公司跻身全国“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界首市入围2024年全省亩均效益领跑县(市、区),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围2024年全省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
强化人才支撑作用。界首市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引才,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引才,与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引进培养基地。目前,该市企业与北京大学、中科院、中科大等6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签订产学研协议400余份,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4个,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2人,省重点人才计划11人、皖北产业创新团队23家,这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界首市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界首市实施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政策,助企纾困。坚持以企业为中心开展服务,以“企业需要时,我们近在眼前;企业不需要时,我们远在天边”为服务理念,做到支持不指导、帮忙不添乱,深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设立了全省首家县域企业上市培育中心,创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为企业成功融资提供了有力保障。
皖北县域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典型引路,总结推广界首经验。皖北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任务繁重,但界首市积极探索,走出了比较成功的路子,建议有关部门适时召开现场会,让与会者切身感受界首良好发展成果,体会界首发展经验,借鉴界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举措。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皖北县域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因地制宜,既发展纺织服装、家居装饰、汽车零部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发展农产品加工、食品生产、矿产资源利用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也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提升配套能力等方式,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升产业集群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皖北县域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等方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创优环境,推进双招双引。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皖北县域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到皖北县域投资兴业。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
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皖北县域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价值。重视城市矿山,积极利用好废弃物,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
(曹楚悦)
来源:新华社高管信息
值班编辑:王承第
审核:刘晓蕾 监制:孙涛
主办:界首市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