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时代
如何赋能教育教学发展
AI将如何赋能教育教学发展?会让学生更优秀吗?师生如何更好地与之同行?一起来看看东城各校的探索与实践。
全域联动的智慧教育生态
北京市第二中学作为北京市智慧教育示范校,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为核心,构建“顶层设计-场景驱动-技术融合”的智慧教育体系,围绕教学、评价、管理、健康等12个核心场景打造“1+3+N”智慧学校框架:依托1个智能中枢平台,贯通课堂教学、教研协同、校园管理三大维度,开发N项场景化解决方案,形成全域联动的智慧教育生态。
人工智能实验室
教师利用高拍仪采集作业情况
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平台
分析作业完成情况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征程中,学校借助DeepSeek成功开拓出智慧教育的新路径,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学教研领域,建设智慧教室,打造“双师课堂”,构建线上线下的课堂联动。开发协同教研平台,支持教学资源动态重构。面向学生学习,创建个性化知识图谱与自适应学习路径,依托生成式AI技术,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数字画像”和“智慧学伴”。依托AI实验室培养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在评估反馈环节,通过课堂反馈、作业、考试等数据采集对知识掌握、思维建构进行分析,形成精准化练习推送。身心健康维度,智慧体育课堂能动态诊断并生成训练方案,物联网技术支撑校园餐饮营养分析,心理动态监测促进健康发展,形成“营养均衡-运动监测-心理健康”的智慧校园生活体系。学校初步形成“教-学-研-健-评-管”全场景闭环,构建小初高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通道。
学校全场景智能化升级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蔡雷在2025年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上介绍学校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与规划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创新,学校信息化平台率先接入DeepSeek。这一举措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与学生发展带来了全场景智能化升级。
在教学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生成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在作业评改中,DeepSeek能从语言准确性、语法使用、篇章逻辑等多个维度对学生作文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心理老师在设计活动课时,可借助DeepSeek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创意灵感……
从左到右滑动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征程中,学校借助DeepSeek成功开拓出智慧教育的新路径,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打造个性化学习课堂
近日,北京汇文中学教育集团开展了“携手共建教育数字化——创新、共享、联合”为主题的AI赋能教育研讨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计算机应用学科责任教授、国家金卡工程专家组专家熊璋,以“未来教育新生态建构的趋势与关键”为题做了首场讲座。
会上,英语教研组教师展示了“人机协同视域下AI助力作文讲评”的公开课,课堂上教师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学生修改、编辑作文。物理组与信息组教师共同指导学生“AI对话物理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将物理实验课与信息技术课巧妙融合。
京宁共话数智未来
北京宏志中学是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学校、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近日,南京市教育局一行十人到学校进行了人工智能教育和应用考察交流活动。市区校三级“AI+教育”相关工作负责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考察团实地观摩了“宏小智”数字人导览、学校创意工作室的学生人工智能创意作品、电子阅览室的AI绘画课程、机器人教室的师生成果、AI体育运动吧、AI心理驿站、AI自主学习室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赋能教育教学创新
为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近日,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教育集团召开“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创新”专题教师培训大会。
一七一中学东校区、北校区、宏志中学、石景山分校的全体干部教师一同在现场以及线上参加了本次集团培训。
会上,学校教师分别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前沿实践与深度思考,如何借助AI技术提升初中英语听说作业有效性的创新经验,AI技术与传统艺术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与深度思考等内容。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劲号召集团全体教职员工,要主动拥抱技术革新,在实践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推动力,着力构建教师、学生、智能体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一七一特质的技术赋能课堂的典型案例。
搭建智能化学习场景
北京市第五中学始终以“问题导向+政策牵引+技术驱动”为核心逻辑,在守住教育本质的前提下,通过AI技术解决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深层矛盾。学校核心目标是以课程体系为轴心,围绕学生的“学习场景”建设智慧环境,利用数智技术赋能学生的学习场景。
在高三个别班级试点AI学伴,不仅解决了学生大量的答疑需求,还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整理、练习高频易错题目,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利用AI课堂反馈系统让教师个人进行精准的教学反思、教学问题诊断、教学研究、自主评估与发展提供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撑,帮助教师精准改进教学,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帮助学科教研从“经验”走向“循证”,为“循证”教研提供有效数据抓手,赋能精准教研模式创新;为区域(学校)管理者进行教学大数据精准治理、教学管理提供有效抓手。
通过智能扫描仪实现我校学生日常纸质作业学情采集,实施作业智能批改,生成班级整体以及学生个体多维度学情分析报告,并根据我校学生历次学情画像将学生自动分层,自动进行内容推荐,解决作业千人一面,单一枯燥、作业低效的问题,助力学生作业减负提质和个性提升。
助力教学教研提质增效
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涵盖工程科技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适恰的课程内容。
课程聚焦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以深度体验为主要形式,通过“智慧农田和养殖场”、“多才多艺的人工智能”等互动性强的课程内容,让同学们不仅对人工智能产生浓厚兴趣,也在实践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逐步建立起创新思维。
授课过程中,教师运用图像识别、语音合成与生成式大模型等智能教学技术,直观地提升了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自身的创新意识和人工智能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助力教学教研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东城区文汇小学基本实现了人工智能支持下的作业全流程闭环模式,助力教学、教研等方面高效提质。
1、技术赋能,助力作业质量提升
作业帮题库资源丰富作业设计思路,AI作业评估分析系统进行作业优化建议,提升作业质量。
2、充分适配现状的学情采集,帮助教师提升学情获取效率
人工智能高频采集学生日常作业学情数据,实现课堂高效讲评;AI智能批改技术帮助教师减负提质,解放更多精力用于个性化教学。
3、多维学情反馈,驱动精准教学和个性化自主学习
常态化作业数据分析精准定位,使教研有的放矢。学生自动归集错题实现了个性分层设计的跨越。
未来,东城区将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及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孩子们的未来赋能。
素材来源:文中各校
编辑:东城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欣欣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