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老食鲜”肉粽涉虚假宣传,品牌方被罚8万元
新京报 编辑 李严
2025-03-14 00:08

新京报讯 据“上海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消息,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24年度侵害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上海兰汀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案。


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处理一起消费纠纷过程中,发现当事人在电商平台直播间宣称其销售的肉粽系“直播间现做现发”,而消费者实际买到手的却为预包装食品。经查,本案当事人主要从事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当事人在电商平台营销“老食鲜”肉粽和蛋黄肉粽过程中,为招揽顾客,在没有真实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将创立不足一年的自有餐饮品牌“老食鲜”宣称为“上海40年老牌子”“百年老字号”,并通过设计脚本、话术,精选食材拍摄视频,在直播过程中虚假展示现包粽子的场景,将购进的真空包装的预制品,虚假宣称为“66家实体门店”“直播间现做现发”的老字号品牌肉粽进行大量销售。


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法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作出罚款人民币80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点评近年来,直播带货快速发展,成为消费者网购的重要方式。部分主播为追求销量,说得天花乱坠,观众误以为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收到货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还可能因“生鲜食品”无法行使7日无理由退货的权利。本案当事人通过文字、短视频、直播展示等多种方式对所售商品进行虚假宣传,将普通预包装食品当成老字号现做商品在网络平台销售,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也扰乱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广大消费者在享受直播购物便捷的同时,也应时刻保持警惕,理性看待宣传内容,切勿冲动消费,购物后及时保存直播视频、聊天记录、商品介绍页面截图、支付凭证等,如遭遇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的情况,及时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编辑 李严

校对 穆祥桐

相关推荐
起底直播间神药丨普通食品宣称功效问题多,跨境购带来维权挑战
健康
低价“假酸奶”背后的猫腻:标示“酸奶”实为“小甜水”
消费
2024食品行业品质报告:新质生产力守护“舌尖安全”
消费
被“空中激活”的手机
时事
Blueglass因低俗广告被罚40万元,相关酸奶改名继续卖
消费
​直播间里的闹剧:“澳门COCO姐”擦边大牌,夫妻直播打斗
科技
“东北雨姐”被罚背后:木薯粉条冒充红薯粉条事件为何频发?
消费
新闻多一度丨官方通报东北雨姐粉条事件,消费者购买时如何辨真假?
时事
口腔乱象之虚假宣传:屡遭重罚后,多家机构仍用国家补贴诱导消费
健康
超2万字!从十个方面理解芜湖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