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5年新年伊始,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预训练大模型火爆全网,各行各业掀起了竞相研究、使用、部署的潮流。北京大学网信系统在长期跟踪、关注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预训练大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运行治理和教学科研等业务,开展了大量开创性的实践尝试。2024年上线的“北大问学”以超前眼光采用了DeepSeek模型;2024年9月,邀请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研究员赵东岩,为全校网信队伍作“预训练语言模型应用前景与安全性分析”专题报告;2025年1月初,邀请DeepSeek研发工程师王炳宣作“拥抱通用人工智能”专题分享……
融合技术创新、坚持需求引导、找准应用场景、赋能业务发展,是北大网信系统自主开发和外部引进一贯坚持的原则。2024年底,北大与腾讯基于企业微信本地化部署和本土化改造打造的“燕云通”智能门户系统,即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2025年,在燕园春天草木萌蘖之际,网信赋能业务、大模型接入具体场景推出新举措,北大校医院AI智能导诊系统开始校内公测。
AI智能导诊系统是北大网信办立项的年度网信项目,巧合的是,项目责任团队和技术支持团队,同为2024年北京大学首届网信优秀项目及优秀个人获得者。正是该次项目评优搭建的平台,促成了校内各单位、各学科的交流共建,结出了诸如AI智能导诊系统的成果。
“咳嗽、气短,挂哪个科?”
“腰酸、背疼,挂哪个科?”
“头晕、头痛,挂哪个科?”
“胃胀、腹痛,挂哪个科?”
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烦恼呢?身体不舒服来医院看病,却不知道选择哪个科室挂号。
别担心,近日,这些困扰北大师生的就医疑问如今有了高效解决方案!北大校医院全新推出就医宝藏功能 ——AI智能导诊,开始校内测试!
校内门户-校医院服务-智能导诊模块
只要身处北大校园网内,师生们通过文字输入自身症状,智能系统便会迅速响应,精准推荐合适的门诊科室,更能一键跳转到挂号界面,真正实现“对症挂号,就医不迷茫”。
应用界面
与传统导诊模式相比,AI智能导诊实现全方位升级。AI智能导诊依托前沿大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精准理解患者症状,推荐最合适的科室,极大提升导诊准确性,避免患者挂错号浪费时间。同时,系统借助强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依据患者症状及多源信息,几秒内即可给出专业导诊建议,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效率,为患者就医提供智能指引。
AI智能导诊系统由魏芳震团队(北大校医院信息科)与董彬团队(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联合打造。该项目获得了网信办主持的“北大校级网信项目”的建设支持,在软硬件平台、数据安全及相关技术支持等方面得到了计算中心的全力配合。
AI智能导诊系统模块,是北大校医院智慧医疗系统的第一块拼图。按照智慧医疗系统规划,未来将陆续推出智能预问诊系统、智能病史采集系统、Aisha智能诊疗助手等,可覆盖病患从导诊到诊断、检查、治疗、随访的全过程。
AI智能导诊系统的上线,是校医院在智慧医疗领域的重要创新,将显著提升师生就医体验,让就医更高效便捷。系统试运行期间,访问http://zhdz.pku.edu.cn/即可试用AI智能导诊,诚挚欢迎广大师生提出宝贵意见,意见建议请反馈至pkuh-wfz@pku.edu.cn。小伙伴们快来试试吧!
信息来源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 | 晏如
责编 | 山石
排版 | 静静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