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新民生问题需要新善政托举 | 新京报社论
新京报 编辑 徐秋颖
2025-03-11 22:58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新民生问题,就是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标注了新的民生刻度。

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


▲小朋友在托育老师的陪伴下玩乐、学习。图/新华社


3月11日,2025年全国两会圆满落幕。回顾今年全国两会,民生领域诸多新议题令人瞩目。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推进“双一流”高校本科扩容,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建设、大力推广“好房子”;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乃至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这些问题,反映出新的施政动向,可以称之为新民生问题。


新民生问题,本质上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如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有所养”的需求在民生中的分量自然不断上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从“基础保障”转向“品质提升”。再如,教育方面,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住房方面,从“有房住”变为“住好房”。


由于经济增速和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处理好存量和增量、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对民生获得感的保障日显重要,这让“反内卷”、缓解社会整体性的焦虑和压力,也成为不可忽视的民生议题。


可以看到,新民生问题有着不同的面向和所指。具体的应对,当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但总体而言,还是离不开继续“做大蛋糕”,以及更加注重“分好蛋糕”。


一方面,这些新民生诉求,都属于“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如提高养老金标准、扩大就业空间、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都要求增加新的、更大的民生投入。


那么,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把握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关系,持续做大发展增量,才能为这些新问题、新诉求的解决和满足,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


更进一步,也就是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新活力。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最大程度发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就非常必要。


另一方面,直面新的、更高的民生要求,又要在持续“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分好蛋糕”。


应该看到,当前城镇化进入新阶段,人口老龄化继续加深,加之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期,社会和个体面临的不确定性空前加大,强化普惠性的民生兜底,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对于增强民生获得感、稳定社会预期,愈显重要。


这就离不开优化发展成果的公平共享机制,将之更高效地转化为民生福祉。典型如教育、养老、医疗等就要从过去的重视“面上”的全覆盖,升级到“含金量”的全面提升。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 “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这可以说是为“分好蛋糕”、增加民生保障,发出了积极信号。


归根结底,新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指向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要求。其中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需要打破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单一增长逻辑,更多回归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构建和强化更公平、包容、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生态和发展导向。


这离不开一些领域“指挥棒”的再优化和社会价值观的重塑。比如,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需要人才和职业多元评价体系建设的协同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新民生问题,就是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标注了新的民生刻度。以系统性思维统筹顶层设计,兼顾公平与效率、宏观与微观、短期补短板与长期建机制,适时推出更多有分量的“新善政”,就一定能够托举起这些民生新期待,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底色擦得更亮。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贾宁


相关推荐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首发指导性案例,专家:旨在统一尺度,规范执法
时事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治理:垃圾分类的“首都进化论”| 新京报快评
观点
北京今年全面升级信用修复服务,3个月惠及6万户企业
北京
户籍、车驾管、出入境业务一次性办妥,这个派出所里有“神器”
时事
有房住,给钱花,昌平区为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提供多项支持
北京
为躲冰雹把车停桥下致拥堵,交警:属违章行为,已收到多起投诉
时事
银行高管领到“罚单”会有哪些影响?金融监管总局新规详解
财经
原子能法草案二审,国家鼓励支持受控热核聚变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时事
青年返乡与女性出嫁 专家详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权益保障热点
时事
提升居住品质、拉动投资消费,“城市更新”升级提速
时事
热门评论
飞飞飞
7天前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