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正值全国两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相关部分明确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介绍,将进一步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的规模,去年在优质本科的扩容方面扩招了1.6万人,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
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明确2025年扩招计划。其中,北京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四所高校宣布扩招。
北京大学
扩招150名本科生,依托三大学院及临床医学专业培养
清华大学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3月2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决定有序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25年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同时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据悉,该校新增本科生将进入新成立的书院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
扩招超100余人,重点锚定国家战略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3月8日发布消息称,2025年将继续稳步增加本科生招生名额超100人。此次扩招重点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基础学科支撑、前沿交叉学科建设、战略急需领域突破三大方向,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数据显示,近两年,中国人民大学累计扩招200余人。此次扩招计划紧密对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聚焦数字时代发展前沿,在人工智能、智慧治理等AI+前沿领域前瞻布局交叉复合型人才储备;充实中国古典学紧缺人才储备,培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构建涉外法治、“小语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全球治理人才;同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顶尖学科建设,筑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育人根基。
中国农业大学
扩招本科生500人,开设院士班、卓越工程师班等
据新京报消息,记者3月7日获悉,中国农业大学宣布今年将扩招本科生500人,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生物智造、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等学科领域,扩大招生规模,同时计划开设院士班、卓越工程师班等人才培养班型。
学校提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智慧+大农科”的灵活专业体系,突破了智慧农业作为单一专业的发展局限,构建综合性交叉平台,目前学校已拥有“神农”“丰登”“孺子牛”等大模型,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科技创新不断深度融合。
中国农业大学介绍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框架”。该校成立实体未来技术学院,承担“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工作,设立由院士和高层次人才组建的百人导师团,打造以科研攻关与技术转化赋能的人才培养前沿阵地。
同时,聚焦国家急需紧缺与基础学科领域,设立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实施生物科学、生物育种“强基计划”,设立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智能装备三个领域理科试验班。深度参与生物科学、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101计划”),主持农业工程类、兽医公共卫生并参与植物生产类、自然资源与环境生态类和智慧农业等新农科领域“101计划”。
-----相关链接-----
此前,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宣布了今年的扩招计划。
武汉大学将进一步扩招本科生,计划招生7300人,此次增加的招生名额将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
上海交通大学将继续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
云南大学拟增加300个本科招生名额,主要投向理工农医类专业及双学士学位项目相关专业。
综合新京报、北京晚报整理
编辑 刘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