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两会民企谈|秦英林: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推进养猪业智能化发展
新京报 记者 阎侠 编辑 胡萌
2025-03-07 17:04


2025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全国人大代表、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已经连续多届参加全国两会。此前,他还参加了2月17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今年,他在全国两会上带来的建议主要是围绕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展开。


全国两会期间,秦英林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秦英林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他今年的建议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持续推进养猪业的智能化发展,赋能生猪产业成为现代产业;第二,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第三,构建科学的种猪育种体系;第四,持续推进猪病净化;第五,持续推行全价日粮,营养平衡、节粮增效、低碳减排。”


“养猪是传统产业,未来如果还用传统的方式生产,很难走得更长远,一定要用智能、新时代的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让传统产业成为现代产业、未来产业。”秦英林说。


全国人大代表、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受访者供图。


让传统产业升级为现代产业


贝壳财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农业新质生产力”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


秦英林: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生产环节的改进和提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科技。我们农业一定要用现代科技,要把智能化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让传统产业升级成为现代产业,更要成为未来产业。二是高效率。我们要用这些智能化装备把农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让效能最优最大。最后,要做到高质量生产。一定要做到绿色,要低碳、低排放。要减少内卷,我们要把原来的旧产能,用现代的智能去赋能,升级成为现代产业,能够成为高效率的生产,同时也要让原来的从业人员升级成为现代的职业人。


在这个新旧产能交替过程中,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发展格局,在资源和效率之间做平衡,做到可持续发展。发展不是简单的破与立、新与旧的关系,通过我们的发展,把我们所具备的能力、已经成熟的方案复制到农户中去,帮助农民升级,把过去原有的产能加上新的装备,就像程序升级一样,不破坏原来的框架,增加新的元素,依然能够成为现代产能,使农民不离岗、资产不沉没,减少内卷,这也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优解方案。


贝壳财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牧原集团在智能化方面有哪些进展和规划?


秦英林:智能化工具的应用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应用的目的是要彻底解放人工劳动,把从业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繁杂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样我们的智能化才真正地为人类服务。


牧原集团的智能化应用具体表现在:首先,对水、料、气,实现了智能管理。其次,还有一些比较繁杂的技术,比如疾病控制。另外,还有一些复杂的动作。比如给小猪打针或喂奶这些复杂动作,需要用人形机器人或三头六臂的智能装备,这个动作很难,但是现在也在尝试着去做,逐步开展相关的研发,逐渐把现场的劳动人员解放出来,让生产工作者成为后台的监管和操作员。


把握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贝壳财经:近年来,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企业是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以确保自身稳定发展的?


秦英林:我们走过了这么多年,既关注周期,又不赌周期,认真地把技术做好,把底层的业务做实,利润自然就有了。猪价经历过高峰,也一定会走向更合理的水平。我们不去求日进斗金那种让人羡慕的现象,那是不长久的,往往是猪价升得越高,跌得越多。


在行业中发展,要以不变应万变,把握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确定性就是把自己做好,把猪养好,把质量提升,降低成本。不确定性就是周期,面对周期的时候,不追周期,不赌周期。


贝壳财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牧原集团今年有哪些规划?


秦英林:现在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在讲智能化的应用,作为实体企业,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前沿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工具如何能够在我们实体企业的业务场景里得到应用,这也是我们2025年创新规划里非常重要的工作。


养猪在大家理解中是传统的行业,业务场景下仍旧有非常多可以让智能化的先进技术和工具发挥价值、发挥功效的地方,这对于我们员工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减轻员工的工作量。持续推进养猪业的智能化发展,是牧原在2025年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2025年,我们也会全力去建设新的育种体系、新的育种平台,也会在肉质研发上持续做创新。


——AI对话民企——


持续推进养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DeepSeek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养猪行业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秦英林:养猪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我认为有三点:第一,产业好。要用智能化来装备行业,实现高效生产,比照国际先进水平来发展,同时还要绿色低碳。第二,产品好。产品要物美价廉,让消费者能摄入更多营养。第三,从业者好。当前农业、养殖业是一个工作比较繁重,体力劳动多,工作环境较繁累的情况。智能化设备广泛应用后,从业者就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在电脑前、在办公室里工作,现场有更多的智能装备,甚至人工智能机器人去操作。同时,从业者就业稳定、收入更高,社会更和谐。


DeepSeek如何看待目前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从政策环境和企业发展角度,这些政策能否提升企业的信心?


秦英林:第一,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明确而坚定。第二,坚定信念,争当“三好学生”。第三,在新时代、聚焦主业养猪,依靠智能做强猪肉产业。


在新时代,特别是当前的经济状况下,把主业做好,担起当前的历史重任。同时,我们也看到新时代的科技进步,让我们觉得机会多多,有一种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感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胡萌

校对 穆祥桐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阎侠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2025全国两会

相关推荐
两会声音丨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建议以智能化赋能生猪产业
消费
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深耕主业谋创新是民企的核心竞争力
观点
两会民企谈|徐冠巨:中国企业爬坡比拼高科技武装下的高质量发展
财经
福建,挺进“深蓝”
新京号
白山市市长:迈入“高铁时代”,白山将加速与京津冀产业协作
时事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地方两会观察丨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合力——从地方两会看稳增长“施工图”
新京号
2025年,北大社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书!?
新京号
聚力突破科学城统领融合发展 奋发有为推动怀柔展翅腾飞——《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新京号
祝贺!王传福、尹同跃、余承东等入选!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