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报告解读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委员建议释放更多高价值场景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2025-03-05 14:14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这无疑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令人倍感振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说。


他介绍,近年来,中国在大模型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处于全球领先梯队。多家科技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大模型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字节跳动的豆包等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领域表现突出。随着DeepSeek V3大模型的推出,中国大模型在参数规模、算法创新和应用场景探索方面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基础理论研究、原创性算法创新和全球影响力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AGI(通用人工智能)方向上,有被进一步拉开差距的风险。


大模型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驱动力,其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效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然而,当前大模型行业渗透率较低,与产业应用存在脱节现象,部分研制单位过于注重模型训练和参数规模,忽视了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导致模型效率和实际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

张云泉认为,应该加快推进大模型的产业落地:首先,释放更多高价值场景,放宽应用准入,特别是在无人驾驶、生物医药、材料设计、高端制造等AI典型领域,开展行业试点,推动应用示范与推广;其次,加快央国企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加大资金投入和效益考核等制度供给,破解“大模型只有私有化部署才安全”的误区,推动在更多场景下采取“公有云+API”应用模式,解决“不会用”“不敢用”的困境;此外,加强顶层引导,营造宽松环境,以规模化应用反哺技术提升,激发新需求、培育新优势。通过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相结合,推动大模型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除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大模型还有望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金融科技、教育、自动驾驶、文化创意等领域迎来爆发式应用。”张云泉说。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专题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推荐
AI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黄奇帆李萌王鹤等论道“智能”未来
科技
蚂蚁集团董事长CEO联合致辞:用AI为小微群体做更多、做更好
财经
王凌航:AI将重塑医疗生态,让医疗资源普惠可及
智库
金融壹账通智能客服机器人实现7×24小时在线,重塑运营成本结构
企业资讯
神州医疗应邀出席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共议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企业资讯
当“AI基因”植入未来之城!看AI企业与雄安双向奔赴→
新京号
9大创新项目角逐!首届超声医学前沿应用及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落幕
企业资讯
徐涛:AI医生上岗,让小地方也能看上“大专家”| 新京报评论
观点
第五届数字安全大会完美收官,十二大创新赛道领航者揭幕
企业资讯
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②|五成受访者为AI付费 效率工具成新基建
财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