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报告解读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委员建议释放更多高价值场景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2025-03-05 14:14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这无疑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令人倍感振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说。


他介绍,近年来,中国在大模型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处于全球领先梯队。多家科技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大模型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字节跳动的豆包等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领域表现突出。随着DeepSeek V3大模型的推出,中国大模型在参数规模、算法创新和应用场景探索方面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基础理论研究、原创性算法创新和全球影响力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AGI(通用人工智能)方向上,有被进一步拉开差距的风险。


大模型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驱动力,其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效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然而,当前大模型行业渗透率较低,与产业应用存在脱节现象,部分研制单位过于注重模型训练和参数规模,忽视了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导致模型效率和实际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

张云泉认为,应该加快推进大模型的产业落地:首先,释放更多高价值场景,放宽应用准入,特别是在无人驾驶、生物医药、材料设计、高端制造等AI典型领域,开展行业试点,推动应用示范与推广;其次,加快央国企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加大资金投入和效益考核等制度供给,破解“大模型只有私有化部署才安全”的误区,推动在更多场景下采取“公有云+API”应用模式,解决“不会用”“不敢用”的困境;此外,加强顶层引导,营造宽松环境,以规模化应用反哺技术提升,激发新需求、培育新优势。通过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相结合,推动大模型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除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大模型还有望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金融科技、教育、自动驾驶、文化创意等领域迎来爆发式应用。”张云泉说。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专题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推荐
新词频现,政府工作报告透露这些信号
时事
两会民企谈|京东曹鹏:建议统一调度多元算力资源打破壁垒
科技
当AI遇上两会
新京号
代表委员建言具身智能发展:完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商业化落地
时事
2025中国科幻大会——科幻游戏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新京号
两会划重点丨3月6日
时事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宋海良: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深度融合发展
汽车
两会划重点 | 3月7日
时事
两会声音|姚劲波:促就业提消费,很多接地气的政策措施被提出
科技
一周碳要闻:“三桶油”ESG报告有哪些信号(碳报第144期)
财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