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报告解读 | 如何提高重点地区房屋、基础设施抗震能力?
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 编辑 张磊
2025-03-05 13:46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做好西藏定日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提高重点地区房屋、基础设施抗震能力”。

 

今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波及定日、拉孜、萨迦、萨嘎、定结等5个县26个乡镇206个村(社区),约6.15万名群众不同程度受灾。

 

3月3日,定日县6.8级地震8个整村推进村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启动仪式在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举行,标志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据介绍,让受灾群众早日搬入新居、住上新房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头等大事。

 

报告提到,要“提高重点地区房屋、基础设施抗震能力”,这并非中央首次强调。

 

早在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西藏定日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重点地区房屋、基础设施抗震能力和地震灾害应对能力,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何为“重点地区”?《“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中指出,针对重大工程、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一般建设工程、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等,形成差别化的抗震设防要求制度体系。继续协调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协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强化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服务和指导。

 

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之一。2021年颁布施行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提到,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去年9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王昆介绍,中国地震局正在组织编制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建筑物抗震设防提供国家标准。针对中国西部密集分布的大型断裂带,采用三维震源模型和配套的地震动模型,更加精准地评价活动断层附近的地震活动水平。

 

记者注意到,全国多个省份已在推进相关工作。例如,甘肃省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的通知》指出,要“逐步消减抗震设防不达标的灾害风险隐患,形成房屋设施加固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加固工程实施”。辽宁省召开的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协调机制联席会议指出,“加固工程试点城市要持续推进长效机制的建立与运行,着力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编辑 张磊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专题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推荐
1982,我们的老师们
文化
一周碳要闻:“对等关税”下的中国新能源(碳报第142期)
财经
一周碳要闻:AI的竞争,从算力到电力(碳报第143期)
财经
数据图解|为什么缅甸地震破坏力如此巨大?
数据
聚焦北京新质生产力 “京彩不设限·经济热力站”活动成功举办
财经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全面启动,建议将如何办理
时事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答问
第一看点
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第一看点
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公益关键词,你一定要知道!
新京号
通化市市长:力争到明年将医药健康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