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图、支持/上海博物馆
在全球的七大洲中,相较于其他六大洲及其广阔的陆地,大洋洲的地理与文化是一种全然不同的面貌与叙事:水,是大洋洲地区人们之间相互联结的重要通路。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高更在记录塔希提岛(Tahiti)生活的散文《诺阿诺阿》中这样写道:“‘野蛮人’教给了我这个来自古老文明的人许多东西,这些‘无知的人’教给了我关于生活和幸福的许多艺术。”摒弃“文明”之于“荒蛮”的傲慢,人们也许能发现大洋洲人民生活与艺术中所饱含的热情、优雅与纯真。
与“占有”一个地方相比,大洋洲人民更重视对岛屿环境的感知——于是,夜空中星星的位置、洋流与风的方向、云朵的形成、翱翔的鸟(表示不远处有陆地存在),以及水手手指上浮游生物的味道(是否有鱼存在的信号)……这些知识的汇聚,将人类与永恒运动着的、活生生的大自然联系在一起。
根据法国航海家于勒·塞巴斯蒂安·迪蒙·迪尔维尔1831年提出的划分方法,大洋洲分为三大地理板块:美拉尼西亚(意为“黑岛”,源自希腊语Melas)、波利尼西亚(意为“众多岛屿”,源自希腊语Poly)和密克罗尼西亚(意为“小岛”,源自希腊语Micros)。
美拉尼西亚的岛屿比较靠近澳大利亚,包括新几内亚岛、俾斯麦群岛(包括新爱尔兰岛和新不列颠岛在内)、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群岛和新喀里多尼亚等。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在的岛屿上,祖先们像是令人畏惧的影子,他们的存在是通过雕塑、盾牌和玉器等物品的创作而得以具象化的;在所罗门群岛,鲣鱼被视为一种神圣的鱼类,蕴藏有“马纳”之力,人们可以通过获取“马纳”而在凡间行使更大的力量;瓦努阿图人实行等级制度,其权力等级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弯曲的猪牙、魔法石、打猪槌、贝壳或贝壳臂章等都是彰显威望的物品;在新喀里多尼亚,卡纳克围屋(即“神屋”)象征着首领的威严、维系与周边部族联盟关系的能力,亦是祖先力量得以显现的地方。
近年来,伴随着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新发现,基本可以确认,美拉尼西亚地区最早的居民来自中国台湾南下的移民,其祖源地甚或可以追溯到中国华南的古陆地。在独木舟荡起的涟漪中,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人类对联结和探索世界的最初的渴望。
波利尼西亚由火山岛和珊瑚环礁组成,是大洋洲拥有最辽阔领域的地区。它包括了北部的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复活节岛(拉帕努伊)和南部的新西兰(奥特亚罗瓦)。从西到东,它还包括斐济、汤加和萨摩亚、库克群岛和土布艾群岛、甘比尔群岛和社会群岛以及图阿姆图群岛和马克萨斯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则由新几内亚北部一些小而分散的珊瑚环礁组成。除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外,还包括马绍尔群岛和基里巴斯、帕劳和瑙鲁以及马里亚纳群岛。
波利尼西亚人和密克罗尼西亚人的信仰对象更为广泛,他们创造了一类被称为“提基”的拟人雕像,这些雕像为波利尼西亚人宇宙观中的原始存在赋予了某种具体的形状。
波利尼西亚社会阶层划分严明,同时不乏领地的争端、武力的展示,战争和威望的提升密不可分,对整个社会的平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波利尼西亚中部(斐济、汤加、萨摩亚)的妇女每天都勤习塔帕布工艺,这种古老的布料是女性高超技术的见证。从前,只有地位很高的男性和女性才能够穿着这些面料。
日常生活中,大洋洲土著居民以非凡的耐心和专注,用有限的原材料制成精美的艺术品和日常用品,装点自己的身体与生活,以期达到一种人世与神界之间的平衡。
贝壳的拙朴、羽毛的缤纷、珍珠母的色泽、海豚牙齿的光彩、龟甲的透明感、骨头的多孔性……这些材料构成了不可胜数的组合方式,并经过搭配达到交相辉映、赏心悦目的效果。用这些材料制成的饰品来装饰自己的人,往往会用身体的律动进一步突显工艺的巧妙,从这个角度来说,装饰品和表演本身是同等重要的。
本文节选自《文明》2021.08月刊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