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教育强区”计划,进一步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东城区教育系统于2024年12月正式启动“四名”工程,从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学科建设第一基础这三个学校发展的关键维度进行架构,成立了14个“名书记、校长(园长)工作室”和51个“名教师工作室”,并在此基础上新增了“名教研员工作站”和18个小学“名学科基地”。近日,东城区教育系统召开第六期名书记、校长(园长)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启动会,标志着这一重要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东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高伟,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东城区教委主任周林,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尤娜,东城区教委副主任王伟,名书记、校长(园长)工作室主持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成员、管理员和助理参加。
名教师工作室启动会上,王伟副主任对名教师工作室的组建工作进行了回顾。
人事科科长殷仁亮解读了《东城区教育系统“名教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原党委书记董俊娟作为主持人代表,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崇文小学数学教师王昊焱作为成员代表分别进行了表态发言。
周林主任强调,一是要深刻认识“名教师工作室”的定位与使命。通过名师引领、组团发展、平台驱动,引领形成东城教育人才高地、引领东城各学科各领域提升专业水平,进一步强化东城优秀的教书育人风气和教师发展文化。二是要充分发挥“名教师工作室”在教育家精神涵养上的引领示范作用。用高尚引领高尚、卓越成就卓越、优秀培养优秀,重视师德教育,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成员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工作室活动各环节,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团队发展良好生态。三是要守正创新高效高质量推进“名教师工作室”的各项工作。要有课程的观念,注重聚焦主责主业,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有研究的思路和视角,注重资源的整合和先进理念技术的吸收,注重减负增效,注重成果总结与推广。
名书记、校长(园长)工作室启动会上,区委教育工委组织部部长王梦娜宣读了工作室成员名单。
工作室主持人为工作室成员代表颁发证书。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劲作为工作室主持人代表,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晓霞作为成员代表分别进行了表态发言。
尤娜副书记解读了《东城区教育系统“名书记、校长(园长)”工作室管理办法(讨论稿)》。
高伟书记对名书记、校长(园长)工作室的建设提出了要求,一要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教育初心。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深入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让党建真正成为驱动教育改革的“红色引擎”。二要强化示范引领,发挥“头雁效应”。要通过工作室的各项活动,带领工作室成员更好更深入理解办学治校的丰富内涵,全面提升能力素质,探索破解当下教育难题,让每一名成员都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尖兵”,成为撬动东城教育改革的“支点”,成为“教育强区”建设的“头雁”。三要推动机制创新,激发“聚变效应”。要构建工作室“多元协同”的活动模式,完善工作室培养体系,打造“学研用一体”的活动范式,以理论学习筑基、以专题研讨破题、以实践锻炼赋能、以科研展示升华,让工作室成员在丰富的工作室活动中有感悟、有思考、有提升、有成果。四要深耕专业发展,提升治校水平。要聚焦教育质量提升,聚焦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聚焦特色立校,深入探索“课堂革命”,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梳理自身校园文化,以专业精进回应时代之问。五要完善保障机制,细化经费使用。加强评价考核,以完善的政策和服务为工作室的发展赋能增效。
让每一个工作室都成为教育改革的“烽火台”,让每一名成员都化作优质均衡的“播种人”,共同绘就东城教育“千帆竞发、万木葱茏”的壮美画卷!
END
素材来源:东城区委教育工委组织部、东城区教委人事科
编辑:东城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高健、徐鹏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