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琥珀:敦煌藏经洞再想象” 在清华艺博开幕

3月1日,“谢晓泽新作展——历史的琥珀:敦煌藏经洞再想象” 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谢晓泽是国际知名艺术家,谢晓泽以莫高窟第十七窟即藏经洞为灵感,创作了绘画、雕塑及多媒体艺术等一系列作品。本次展览共展出绘画、雕塑、笔记资料等百余件展品,体现了他对敦煌藏经洞的调研思考成果。

谢晓泽根据敦煌藏经洞真实空间的数据以3D 打印、手工调整做出缩小的立体模型,再根据模型制作塑胶模具。基于此,谢晓泽与团队将文字分层浇筑于琥珀色的树脂之中,创造了文字沉浮、聚散的效果,实现了“文字之雨”和“语言沉积”的三维转换。

观众观看《中古时代的星空:伯希和在藏经洞》。谢晓泽以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翻检经卷的照片为基础,通过想象与推测,再现了藏经洞的全景并将其置于依据唐代《全天星图》构建的天穹之下。

观众观看《历史的琥珀:敦煌藏经洞再想象》(长卷)。水墨长卷综合了笔记、图表、书法、建筑、雕塑草图等元素,引用藏经洞出土文物的图像片段,记录了一个学习、思考、想象和构思的过程。

观众观看沉浸式多媒体装置《宇宙模型》。展厅中搭建了藏经洞内部空间的立体模型,采用3D视频投影,以动态方式展现三界九地、曼荼罗、星图等。

观众观看有声彩色影像《见证缺失》。作品来自谢晓泽在2017年9月5日获准进入藏经洞,把摄像机置于洪辨法师塑像前面以固定机位对着洞口拍摄的素材,一拨拨游客在洞口前面经过、停留、倾听导游反复讲述着藏经洞发现和文物流散的故事。游客看到的是空空如也的藏经洞;而我们看到的是在变化的光线中时隐时现的游客,和他们不同的表情。

观众沉浸体验《神游——藏经洞》。

艺术家谢晓泽(中)解答观众提问。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
记者 浦峰 摄影报道
编辑 张鶯 校对 张彦君









热门评论
189****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