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大经院老师的流水账,记了啥?
北京大学
2025-02-22 10:29
进入北京大学阅读更多内容

 


这是一位燕园教书匠的自白,也是一个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泽南来说,当一名教师,美妙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像《月亮与六便士》中那位资质平平却慧眼如炬的画商一样,在事业中倾注热爱、发现璞玉。

 

吴泽南的燕园十载,是一篇细碎而洋洒的“流水账”。时光在纸笺上勾勒出的,不是波澜壮阔的学术跃迁,而是分布于二教与理教的17个教室,是初次在讲台上面对267名同学时的紧张,是与一届届学生之间的温情共勉,亦是不断刷新出的“不一样的世界”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泽南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教师,2015年9月来到燕园,讲授本科生《经济学原理》和研究生《高级微观经济学》等课程。我的育人故事是一部“流水账”

 


2015年6月至9月,没日没夜备课但效率低下。直到开学仍只备了半学期的课。每周3小时的课,生怕讲不满三小时场面清冷和学生面面相觑,于是多准备了好些内容。

 

2015年9月15日二教105。第一次走上北大三尺讲台,底下坐着267名大一新生,这阵仗着实有点吓人。很紧张,直哆嗦,不知接下来的三个小时会发生什么。学生们投来包容和怜爱的目光,悬着的心慢慢放下。上完课,感觉世界变得和从前不一样。

 

 

吴泽南在“经济学原理”课堂

 

 

2015年10月某个周二晚上,6点下课后给两名学生答疑,其间听到好几次课间音乐。接近10点饿着肚子离开教学楼,感觉世界变得和从前不一样。

 

2015年11月某个周二,上课前去借麦克风,工作人员找我要学生证,又惊又喜。

 

2016年10月31日,期中考试后学生鬼哭狼嚎,怨声载道。朋友圈热闹非凡。从那一年开始,学院流传着一句关于我的名言——“我有100种方法让你们混不下去”。

 

2017年某个周四晚上,二教202。9点半下课后给一群博士生答疑,其间貌似听到过音乐。11点多准备离开教学楼,发现教学楼原来会锁门。

 

 

吴泽南与助教聚餐合影

 

2017年10月16日晚7点50分,下课后收到一封名为“经原(不正经邮件,如果有其他事情可以放到最后处理)”的邮件。花了几个小时回复,晚上11点1分发出,11点18分收到回复。每次在邮箱里搜索“失恋”这个关键词总能找到这封邮件,还有学生对其通选课老师难以名状的信任。

 

2017年11月11日,和学生合作的论文第一次被经济学领域不错的期刊Economics Letters接收。学生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2018年期末考试结束后,一名小姑娘情绪崩溃,抱头痛哭,边上围了几个好友贴心安慰了好一阵子。和助教们清点完试卷准备离开时发现了这一幕。用戏谑的口吻和她聊了几分钟。等她缓了过来,离开教室,感觉世界变得和从前不一样。

 

 

吴泽南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2019年春季学期,动了更新《高级微观经济学》课件的念头,没有实施。

 

2020年1月,临近期末考试。助教和同学们设计了一件T恤,印着朋友圈和树洞同学们对期中试题的调侃。“改革春风吹满地,一九经原真给力,小猪佩奇吹风机,华农兄弟送终鸡。太疯狂,猛如狼,经原考试耍流氓。”我很喜欢,买了一件留作纪念。

 

2020年6月30日,学院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表了《胸中黄河月,眼底未名水》的致辞。将《经济学原理》课件从第16周倒序播放至第1周,许多同学初入燕园的第一课。

 

 

吴泽南在毕业典礼上致辞

 

2020年秋季学期,发现自己上课日渐念叨,啰哩八嗦,经常拖堂,决定做些改变。

 

2020年,和学生连着几天讨论研究直至深夜。夫人说:“做你学生真是倒霉,你再这样大半夜骚扰学生我要报警了。”隔天和学生分享了这段对话,不料学生打趣道:“放心老师,到时候我每天去派出所给您送饭。”

 

2021年春季学期,立志更新《高级微观经济学》课件,勉励自己教学相长。和助教假模假式简单讨论了一番,终因惰性未能如愿。

 

2021年10月20日,和学生合作的论文第一次被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接收。学生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2022年10月20日期中考试结束,助教们在院楼批阅试卷。此前听闻其中一位嘴馋想吃大闸蟹。买了6只,在家里做好送去。助教吃得很开心,卷子也改到很晚。每当这个时候,才会想起凌晨的北大校园只有东南门可以开车出校。

 

2022年1月3日下午期末考试,心血来潮给每位同学连同考卷发了一颗酒心巧克力。事后有学生反映不胜酒力影响了考试发挥。

 

 

2022年春季学期,强迫自己更新《高级微观经济学》一课课件,勉励自己教学相长。和两位助教进行了深入讨论,终如愿。更新了近一半内容。

 

2022年12月1日,疫情期间,和一名经院新生微信聊了22分17秒。学生想转系到法学院,问我课程应该选择PF制还是百分制。了解了她面临的权衡取舍后告知,选择PF后学习的动力定会下降,作为任课老师的我很不愿意看到。但从她的角度出发,选择PF制正确且理性。最终她选择了PF。

 

 

吴泽南主持北大经院“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讲坛”

 

2022年11月27日,成功晋升奶爸。11月29日下午在医院给178名孩子线上授课,课间向各位同学求助,给小宝起名。

 

2022年12月8日,收到144个精心挑选的名字,饱含对疫情早日结束的憧憬(吴毅「吴疫」),还有对宝宝的祝福(吴恙「无恙」)。那一刻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奶爸。

 

2022年12月27日期末考试,最后一道大题为“百分制与PF制的抉择”,14分。

 

2023年5月22日下午5点33分,得知学生成功转至法学院,压抑不住内心喜悦,发去了祝福语音。

 

2023年6月1日,一名学生来信祝福宝宝第一个儿童节快乐,同时分享了一个叫作《金球》(Golden Balls)的益智节目,咨询如何利用课上学到的博弈论展开分析。

 

 

吴泽南在第十三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作分享

 

2023年9月28日,和大助教在国庆中秋前夕的讨论课挨个班级送温暖。两人推着24个24寸的超大pizza走了小半个北大,12间教室。满怀欣喜卡点在教室快闪,却没预计到节日氛围浓厚,学生们一下课就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

 

2023年11月5日,学院承办北京论坛,会议结束后需接受学生记者简短采访。不承想和志愿者博士同学讨论了几个小时博士阶段应该如何做研究,如何写论文。

 

2023年12月19日,在课上分享了一个叫作《金球》的益智节目,讨论了如何利用课上学到的博弈论知识克服人性的贪婪,摆脱囚徒困境,释放善意。

 

每年冬天,都会和同学们在课间为学院的新年晚会录制一段视频,说一句“爱在经院,一起过年”。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我在燕园的育人故事,是一个又一个的习惯。习惯在7-9节给本科生上课,习惯在10-12节给研究生上课,八年间未曾改变。习惯没完没了地改课件,习惯48小时内回复同学们的邮件,习惯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述自己如何误打误撞学习经济学并最终决定成为一名北大教师的老掉牙故事,习惯在每个学期的最后一节课送上五句祝福,习惯用戏谑的口吻说心里话,习惯他们叫我“泽南”。

 

 

吴泽南在“院领导下午茶”活动和同学们合影

 

2022年4月22日接受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燕归来”系列采访,和采访的同学分享了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月亮与六便士》。书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性格有缺陷却才华横溢、将生命的价值全部倾注在绚烂的画布中。书中同时有一位容易被忽略的人物,一位拥有着异常敏锐的绘画鉴赏能力却才华平庸、愿意帮助斯特里克兰德的画商。

 

采访中我说过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作为以上流水账的注解:

 

教师这个职业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既让你体验了斯特里克兰德创作时的狂热,同时也可以让你体验画商发现天才时的兴奋。每年北大优秀的学生中,许多人注定会在未来远远超越他们的老师。对于这一点,我从不怀疑。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就是那位画商。

 

我十分敬重的经济学泰斗陈岱孙先生曾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

 

倘若可以东施效颦,我希望退休时能骄傲地说出同一句话,再加上三个字——“在北大”

 

二教105,二教317,理教302,二教202,理教208,一教309,理教201,二教408,理教107,二教315,理教107,理教403,二教105,理教209,理教107,二教202,二教203。

 

里头有我在燕园的育人故事,未完待续。

 

↓点击图片,了解吴泽南的更多故事↓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编辑 | 张一涵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排版 | 王俊晔

 

责编 | 郭雅颂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来源:北京大学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因为偏见与傲慢,人们认为“职校”输送的就是产品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