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美联储1月会议纪要透露重要信号,放缓甚至暂停缩表已提上日程
新京报 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2025-02-20 15:12
根据纪要,在1月会议上,委员会委员认为,考虑暂停或放缓缩减资产负债表,直到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问题得到解决可能是合适的。

当地时间2月19日,美联储公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1月28日至29日的会议纪要。纪要总体上并未改变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走向的预期,不过本次会议纪要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或许是会议中关于委员会委员对进一步放缓甚至暂停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讨论。


与2024年12月份FOMC的会议纪要相比较,1月份的纪要新增了一个段落来阐述会议中委员会委员对缩表进行的深入讨论。


美联储讨论放缓或暂停缩表的可能性,继续关注通胀风险


1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尽管目前美联储将继续减持国债与MBS(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1月会议上也讨论了是否放缓或暂停缩减美联储近6.8万亿美元的资产组合的问题。


自2022年以来,美联储一直在缩减其资产持有规模。不过未来几个月,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问题可能导致美联储负债(即美国银行业在美联储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出现大幅波动,美联储或暂缓缩表。


根据纪要,在1月会议上,委员会委员认为,考虑暂停或放缓缩减资产负债表,直到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问题得到解决可能是合适的。


对于新一轮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谈判,将如何影响美国银行体系准备金规模,进而扰乱美联储缩表的节奏。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团队指出,如果债务上限协议顺利达成,再次出现债务供给压力陡升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债务上限生效,短期内准备金供给压力反而有所缓解;但债务上限解决后,准备金供给压力会快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有可能选择在债务上限解决前提前结束或暂停缩表。


纪要还显示,关于在缩表结束后,美联储在二级市场购买美国国债的问题,大部分委员会委员认为,适当的购买方式是让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账户投资组合中最终国债的持仓组合与美国未偿国债的到期构成组合更接近,同时也尽量减少扰乱市场的风险。


自从2023年以来,美国财政部的债务发行更偏向短债,因为流动性更好,可以降低利率波动,因此导致美国整体的债务期限缩短。市场人士指出,美联储这一表态或意味着未来可能会购买更多的短债。


高度不确定性将令美联储在调整货币政策时采取谨慎态度


纪要显示,大多数委员会委员认为,目前的高度不确定性使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考虑对货币政策立场进行进一步调整时采取谨慎态度是适当的。


在考虑进一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幅度和时机时,美联储将仔细评估未来的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和风险平衡。目前美联储实现就业和通胀目标的风险大致平衡,但委员会委员普遍强调通胀前景的上行风险,指出当前美国通胀回落趋势仍然不稳固,需要更多持续性证据确认通胀下降的趋势。如果美国通胀仍然很高,美联储可以将政策利率维持在限制性水平。


纪要还显示,在评估适当的货币政策立场时,美联储将继续监测即将发布的信息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如果出现可能阻碍美联储实现目标的风险,美联储将准备酌情调整货币政策立场。美联储的评估将考虑广泛的信息,包括劳动力市场状况、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以及金融和国际发展情况。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近日表示,展望未来,如果通胀率没有继续降至2%的目标水平且经济保持稳健,美联储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利率不变。但如果劳动力市场意外走弱,或通胀率降至目标的速度快于预期,美联储也可能会降息。


此外,会议纪要多次提及特朗普政府政策(包括关税、移民、财政刺激等)对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委员会委员担忧关税可能导致企业成本上升,进而传导至消费者,加剧通胀压力;同时,移民政策可能影响劳动力供给,对就业市场和通胀平衡造成扰动。


美联储将于3月18日至19日召开今年第二次货币政策会议。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继续按兵不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之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晓翀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美联储两度暂停加息,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或已结束
财经
鹰还是鸽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释放了什么信号?
财经
连续加息十次后美联储终于宣布按兵不动,未来会停下加息脚步吗?
财经
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连续10次加息后美联储会放缓脚步吗
财经
美国M2出现历史上首度负增长 会影响美联储决策吗?
财经
美联储会议纪要暗示接来下或有两次加息 9月加息预期缓和
财经
美联储一次升息50个基点并启动缩表,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吗
财经
美联储鹰派会议纪要透露加速紧缩信号 未来或数次加息50个基点
财经
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预计最快5月开始缩表,中国仍有宽松空间?
财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