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全国首个罕见病AI大模型已向患者开放测试
新华社 原作者 徐鹏航 宋晨
2025-02-20 08:25

据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在对话框中输入“发现孩子从2岁起发育、语言和动作都明显落后,交流也无法完成”等症状,几秒钟后,人工智能(AI)大模型就会给出“需警惕罕见遗传性疾病(如雷特综合征、天使综合征等)或复杂神经发育障碍”的判断,并给出就诊科室、补充检查等医学建议。


这是记者试用全国首个罕见病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协和·太初”的场景。记者19日从北京协和医院了解到,这一由该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发的大模型,已于近日面向患者开放测试初诊咨询和预约功能。


罕见病虽然单病种患者稀少,但病种繁多。易误诊、漏诊,确诊难,是许多罕见病患者面临的难关,而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望成为“破题之钥”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介绍,罕见病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工具研发是罕见病专家团队多年坚持的一个重点攻关方向,“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的研发基于我国罕见病知识库的多年积累和中国人群基因检测数据,是国际首个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罕见病大模型,能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快捷地识别诊断罕见病,进一步缩短确诊时间。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介绍,AI模型往往需要海量数据训练,但罕见病病例分散、数据稀缺,传统的AI模型难以得到有效训练。对此,研发团队创新技术路径,采用极小样本冷启动的方式,仅需少量数据与医学知识融合即可实现覆盖全流程的辅助决策功能。


“‘协和·太初’大模型是罕见病诊疗‘中国方案’的重要突破。”张抒扬表示,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国家级牵头医院,将继续推动AI技术与临床需求的深度融合,更好助力基层能力提升与分级诊疗保障体系建设,让罕见病诊疗的“微光”照亮更多家庭。


目前,这一大模型的初诊咨询和预约功能已面向患者开放测试,患者可通过多轮交互问诊咨询并获得初步诊疗建议。下一步,支持病历书写、基因解读、遗传咨询等医生端服务功能,将进行二期上线测试。


据悉,后续“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将接入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联合门诊的线上诊疗服务,未来还将逐步推广至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记者徐鹏航、宋晨)


编辑 李忆林子

来源:新华社
相关推荐
北京科博会明天开幕,记者提前探馆亮点抢先看
北京
北京市推出32条措施支持医药产业,与去年政策相比有哪些升级?
北京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发布多款AI儿科医生产品
北京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全文发布
第一看点
“AI幻觉”:一场人机之间的认知博弈
时事
今年北京将在贸易、金融等领域制定新一批改革开放措施
北京
新闻8点见丨去儿科看病的成年人;特斯拉FSD值不值6.4万元?
时事
“北京研发 津冀转化” 京津冀产业链“一条心”共绘“一张图”
科技
经济日报头版关注:旭日雄安
新京号
北京“追新”破题:昔日独角兽都成“顶梁柱”,人形机器人变身“北京人”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