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建设平原新城,昌平打造未来产业集群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王远征 编辑 白爽
2025-02-17 22:31

电脑屏幕前,数据不断刷新,一个3D打印的蛋白质模型摆在办公桌上。

 

在昌平生活了20年,高强从事着一份普通人很难真正了解的工作——合成生物制造,从摸索到成为引领未来的产业,高强见证了行业变迁,也见证了城市的变化。

 

2025年初,北京市昌平区发布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年-2030年),合成生物制造作为昌平区主要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正在加速变迁,处在其中的高强也开启了全新的事业和生活。


2月17日,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示范基地。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打造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已聚集相关制造企业86家

 

2022年,高强辞去原来的工作,加入了一家新成立的合成生物制造公司。多年以来,高强一直在北京从事生物信息相关的工作,这是一个横跨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

 

成为这家新公司的第一个员工之后,高强进入了公司所在的昌平生命科学园,这是一个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高科技园区,汇集了大量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企业,几乎涵盖整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更方便寻找合作的企业。

 

事实上,得益于未来产业的吸引力以及产业集群效应,高强所在的公司在2022年3月就完成了首轮融资,并在2024年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公司获得了多个基因编辑安全证书,“这很难,对于一个初创的公司更是如此。”他说。

 

在昌平,像这样的合成生物制造企业还有许多,合成生物制造是昌平打造未来产业的三大方向之一。

 

昌平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医药健康产业处副处长郭玉东介绍,昌平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重点布局生物医药及美丽经济、农业及食品、环保、能源、新材料“五大领域”,先后发布《昌平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昌平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多项支持政策,不断加强产业集聚,目前已聚集86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个,总投资金额超过35亿元,已初步形成集群。

 

2024年10月,北京市未来产业育新基地获批,对高强这样的产业从业者来说,一个新的未来正在渐渐展开。


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示范基地,合成生物展厅。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将未来科学城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昌平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北部,紧靠中心城区,又拥有广阔空间。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晓东介绍,昌平区近三年年均产业用地供应超过千亩,可用产业空间达288万平方米。这里拥有发达的轨道交通,轨道里程超过130公里,居平原新城首位。此外,昌平区入驻了41所高校,聚集4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10个工程技术中心,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科技创新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科技创新也是昌平区建设平原新城的主题,依托丰富的科研和教育资源。刘晓东表示,昌平区将深化校城、央城、研城、产城融合,将未来科学城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位于昌平区南口镇的清华大学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是新城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2023年开始,昌平区以城市更新的方式,利用北京保温瓶工业公司、北京平板玻璃集团公司、 北京市汽车钢圈总厂 3 个老旧厂区的存量空间,建设清华大学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项目规划总建筑规模约 47.3万平方米,将建成14 个以上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及配套用房。2024 年底,基地一期已正式交付使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全国重点实验室无疑是科技创新的重器。如今,昌平区正在推动周边公共服务配套、 产业转化空间、 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该区域已成功获评北京首批“两业融合”示范园区。未来,更多的科研人才将在这里工作、生活。


清华大学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区位示意图。北京市发改委供图


培育先进能源产业,支撑未来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修复”……位于昌平未来科学城的一栋四层建筑中,一面充满科技感的展示墙上展示着一座全国重点实验室攻关的方向。

 

这里有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还有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煤炭绿色开发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助理、成果转化公司总经理王宏飞介绍,低碳院成立于2009年,聚焦低碳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已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如自主开发的新型高性能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应用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和山西潞安化工集团,已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50亿元。

 

在昌平平原新城的建设中,能源同样是重点产业之一,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是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第一家开工建设和入驻办公的科研机构。同时,依托该院的科技成果,更多的创新企业不断诞生。

 

王宏飞介绍,近年来,通过专利作价入股等方式,该院已孵化科技企业5家,设立孵化器公司,引入种子基金,加速氢能、新型储能、先进环保材料等技术孵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几年,我们希望能加速孵化出一批‘专精特新’科技企业,在能源谷培育更多先进能源产业,支撑未来科学城高质量发展。”他说。

 

发挥不同优势,产业布局京津冀

 

多年前,高强将家安到了北京南五环外的大兴,每天早晨,高强都要穿过整座城市,从大兴到位于北五环外的昌平区上班。“每天穿越‘10环’,但时间并不漫长,现在地铁越来越方便,上下班单程坐地铁大约1个半小时。”高强说。

 

这些年,高强见证了昌平交通的变化,他工作的未来科学城就有一座地铁站。不过,更多年轻人还是喜欢在公司附近生活,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周边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以及政府诸多吸引人才的政策实施,高强的许多同事都把家安在了公司周边,这里空间广阔、生态优美,公共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

 

对高强来说,穿越的不仅是北京一座城市,在京津冀合作中,他所在的公司还在天津建立分部,将诸多生产单位安置在天津,该分部主要担负成果转化、大田测试的任务,公司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广泛,尤其在农业育种方面,需要更大的生产空间和实验大田。高强每年都要往来天津和北京四五十次,完成两边的任务。

 

在昌平,和高强一样的人还有许多。郭玉东介绍,昌平区打造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一开始就布局京津冀协作,“研发、销售和总部等产业的两端放在北京,更好发挥北京的科技优势、首都优势,大宗产品的生产环节放在天津、河北,更好发挥当地的空间、能源、成本等优势。”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白爽 校对 贾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远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建设平原新城:房山打造科教融合文化名区
北京
建设平原新城,北京亦庄打造“双万亿”产业
北京
如何建设平原新城?大兴正加速布局氢能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北京
山东惠民第二届新型绳网展销会开幕:份额占全国80%产值302亿元 系全国最大生产基地
新京号
G20青年企业家联盟走进昌平,中国土耳其商贸中心正式揭牌
北京
封顶!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最新进度——
新京号
新突破!顺义正打造“国际会展产业集聚区”!
新京号
一座跨省航空新城的协同发展故事
新京号
看雄安,一座体育场馆点燃城市活力!
新京号
2025年1-2月北京新“赋码”4万余家法人和其他组织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