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时我57岁,没想临近退休,接到了这样一个艰巨又光荣的任务”。谈及3年多前的一幕,孟洪峰记忆犹新。
作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项举措,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和河北省三河市教体局合作,将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三河,双方共同建设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潞河中学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孟洪峰被选派到三河“创校”。
为了办好学校,他直接住在了燕郊。一条潮白河,连接京津冀。孟洪峰从潮白河西跨越到潮白河东,亲力亲为完善新校区软硬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在他的带领下,一支高素质的年轻教师队伍在三河校区快速成长起来。
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师徒结对仪式(右三为孟洪峰)。
新校区承载燕郊家长期待
孟洪峰是通州人,1979年,他考入通县一中(1988年恢复潞河中学校名),1987年大学毕业后,他成了通县一中的一名化学老师。
“潞河中学创办于1867年,是北京市为数不多保持原址原貌的学校,也是北京市首批重点中学、首批百年学校。”谈起母校,孟洪峰如数家珍,在这里工作的30多年,他当过班主任、年级主任、办公室主任,后来还担任潞河中学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到三河“创校”,在教学岗、管理岗都有丰富经验的他成了不二人选。
“我对潞河中学感情很深,三河校区是潞河中学历史上首次在域外办学,所以校长2021年6月找到我,希望我任三河校区校长,我欣然同意。”他说,学校还选派了3名重要岗位上的骨干校级干部,其中包括潞河中学初中部主管教学的主任和潞河中学德育主任,足见学校的重视程度。
除了校长的厚望,三河校区也承载着当地家长们的期盼。2021年暑期,孟洪峰带队来到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当地筹备组告诉他,起初摸底时,燕郊的家长们对这座新建校比较陌生,报考的只有500人,后来听说新建校由北京通州区直接负责学校管理,将引入北京潞河中学的教学管理经验时,报名人数一下多了300个。这让孟洪峰这名“教育老兵”顿感重任在肩。
“国家提出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能参与到这样有意义的大事中,让我更加下定决心,在退休之前要把这所新校带起来,让家长们满意,让孩子们受益。”孟洪峰说。
万事开头难,由于学校刚刚建成,部分设备和人员缺乏,很多事情需要孟洪峰亲力亲为,包括一些体力活,招生点外边的遮阳棚就是他搭建的。经过紧张的筹备,三河校区于2021年10月挂牌,首年招收了初一新生780人。
刚来三河办公时,由于没有宿舍和食堂,孟洪峰每天开车在通州和燕郊两地通勤,中午就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凑合一口。“开车两地跑,要一个多小时,最长要两个小时,以前是步行10分钟上班。”后来,他在三河租了房,更是一心扑在三河校区,只有周末才回通州。“面对各种困难,我没打过退堂鼓。”
老师结对,提升三河校区教育水平
从燕郊到潞河中学,行程不过19公里。但在教学理念和质量上,两地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相对于新校的硬件设施不足,孟洪峰更担心的是师资力量的薄弱。三河校区首批年轻教师90%都是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95后”,大多没有教学实践经验,有些甚至没上过讲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北京重点中学教育理念引入三河校区的同时,提升年轻教师的能力水平,成了最紧迫且关键的问题。
三河校区挂牌当月,孟洪峰就决定启动“青蓝计划”。“这一计划依托北京潞河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由潞河中学安排骨干教师与三河校区年轻教师结对,‘一对一’开展帮扶。希望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孟洪峰说。
2021年,“青蓝计划”刚一启动就结成师徒对子90余对。教学观摩、现场指导、协同备课……火热的结对帮扶在本校和三河校区之间迅速开展起来。让孟洪峰感动的是,潞河中学的优秀老师非常积极,大家从通州来到燕郊,指导年轻老师备课,并现场听课,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大家将经验倾囊而授,毫无保留。”
此后,指导改为线上。有一次,年轻教师张钰海将于第二天参加说课比赛,在群里请教,很快得到了回复。后来,群里的师徒开启了视频会议,潞河中学的老师花了两个小时,从地图画法、语言技巧等专业角度进行了全面指导,第二天张钰海发来好消息——比赛夺冠。
孟洪峰也经常和师徒双方沟通,了解结对效果和双方需要解决的问题。“年轻教师在入职的第一年就得到最好的教师指导,对年轻教师的个人成长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现在,这里的年轻教师业务能力显著提升,不少人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潞河中学老师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也深刻影响着三河校区的年轻教师。”此外,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关注也对老教师的教学带来启发。
得益于“青蓝计划”,目前学校已有近200对师徒结对。三河校区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迅速提升,8人在三河市教学技能大赛取得一、二等奖。师徒结对带来双向提升,这一结果让他颇为欣慰。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去年中考首战告捷
三河校区秉承与北京潞河中学总校“同形、同构、同质”的办学目标,在孟洪峰看来,河北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北京的优质教育服务,这不仅指成绩,也意味着全面发展。
孟洪峰说,从实际情况看,孩子们在小学时参与体育锻炼较少,为了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他重视体育老师的招聘,要求保证包括初三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按时参加体育课,鼓励孩子们参加运动队和艺术团。“尽管是新建校,但在三河市教体局举办的中学生运动会上,我们一直取得比较好的表现,在艺术节上,同学们也有亮眼的成绩。有了文体活动的调剂,孩子们能以更加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紧张的学业。”
在孟洪峰的带领下,三河校区还开展了“问题引领,小组合作”课堂结构改革的探索。他介绍,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着“及时发现,最快解决”的原则,老师会随时进行教研。学生也搭建了学习小组,同伴互助,“学生把刚学会的知识教给还没懂的同组同学,自己也加深了印象,提升了大家的学习主动性。”
去年,三河校区迎来第一批毕业生。“去年中考首战告捷,学校整体升学率超过河北省的平均水平。”不久后,孟洪峰收到家长送来的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授教固有方 桃李满天下”。“是鼓励,也是激励。”他希望能在教育战线站好最后一班岗,为京冀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