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专场。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余俊生主持。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顺义区、大兴区、昌平区、房山区区长,市规自委、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
“顺乎天下大义,合乎君子美德”。顺义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近年来,我们深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功能定位、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建设首都现代化平原新城。
一是经济基础更加坚实。去年全区经济总量达2388亿元,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作为首都产业大区,顺义培育了航空、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优质金融机构近500家,基金管理规模3.7万亿元,两业融合加速推进。目前,全区可利用产业用地3.68万亩,发展空间充足。
二是开放发展更具活力。作为“第一国门”所在地,顺义对外开放优势明显,“两区”、综保区、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等政策叠加,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指数连续三年排名全国首位,天竺综保区绩效评估取得全国第2的历史最好成绩;集聚外资企业950余家,国际学校数量占全市1/3,在校生占全市四成,常住外籍人士近万名,首都机场航空网络辐射全球。
三是新城建设更有品质。公路路网密度位列全市第1,引入北京市十一学校等名校开展合作办学,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实现开诊;PM2.5年均浓度保持非生态涵养区最优,绿化覆盖率排名全市第2,生活居住环境优美宜人。
去年以来,在市发改、规自等部门支持指导下,我们高标准编制了顺义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聚焦国际化类海外,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和产城融合国际新城,设定15项高质量发展指标,到2030年:经济总量将突破33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500亿元、天竺综保区年进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对外骨干交通廊道达到12条。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地。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方面,推动高端制造业“挑大梁”。提升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能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完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生态、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升级、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多元化发展,到2030年,“五大高端制造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另一方面,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效”。发挥航空服务引擎作用、增强商务会展外溢效应、强化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完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到2030年,“四大现代服务业”总营收超过5000亿元。
二是巩固对外开放主阵地。围绕“国际化类海外”定位,集聚更多国际资源要素。
一方面,发挥开放平台作用。打造1+4产业体系,促进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用好天竺综保区政策功能,落地更多制度创新成果;以国家级中德产业园为载体,打造“中德(欧)经济技术双向合作”示范样板;办好“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
另一方面,优化开放环境氛围。统筹推进“国门”再造,加快建设和引进国际化教育、医疗等项目,围绕生活场景等融入更多国际化元素。目前,已启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后续,将进一步打造类海外环境,为外资外企和外籍人才营造富有“家乡气息”的投资沃土。
三是建设宜居宜业新高地。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进一步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
第一,强化交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今年将开工建设R4线一期(项目建成后,市民从位于顺义中心的燕京桥站坐车,无需换乘,10分钟即可到达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30多分钟到达东二环),加快推进京密高速、东部发展带联络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与中心城区、“三大科学城”快速连通;围绕交通站点及周边区域,建设更多具有活力的区域中心,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商平衡。
第二,高标准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入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抓好区域医疗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综合文化中心等设施建设。
第三,充分激发新城消费活力。优化商业空间布局和消费供给,加快首都机场商圈规划建设,推进祥云小镇品质提升,进一步壮大跨境电商规模,着力打造北京东北部“城市级”商圈。
此外,我们还会同市级部门,围绕规划实施、园区建设等七个方面,制定了21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赋能顺义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首善标准、树牢标杆意识,全力以赴抓好方案各项任务落实。在此,诚挚欢迎大家更多地走进顺义、投资顺义,与我们一道,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顺义实践新篇章!
记者提问
记者:随着高端化、国际化会展需求不断增长,顺义区在会展产业发展和新国展功能及配套完善方面有哪些具体计划?
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
新国展一期、也就是“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以及新国展二期、刚刚被命名为“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作为两大场馆的所在地,顺义具有推动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优势,是北京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主阵地、新引擎,也是展现京津冀会展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窗口。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本月精彩亮相,这是全市建筑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综合型会展场馆。两大场馆比邻而建,总建筑面积将超过80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馆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占“全市总展馆面积”的一半以上,跃升至全国第五大场馆,可为不同规模、类型的会展和商务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更好服务首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办好展”。推动两大场馆资源整合,在继续办好北京国际车展、链博会等展会的基础上,积极吸引更多高能级专业展、新兴展、国际展落地;不断完善会展管理服务机制,推动场馆多功能、多元化利用。同时,深度融入京津冀会展联动体系,进一步提升会展产业发展能级。
二是“培育链”。持续推动会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速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圈,更好服务会展产业发展。同时,做好“会展+”的文章,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全链条”放大展会综合效应,着力打造“顺义会展”品牌。
三是“提升城”。进一步优化新国展地区交通服务供给,大力推进京密高速、新国展联络线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城市交通便利性和道路通达性。加快实施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环境提升工程,持续提高城市品质。积极推动新国展三期开发建设,进一步丰富酒店、餐饮、商业等功能,着力建设“以会展为主、住商融合”的活力区域,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产业集聚区”。
来源:北京发布微信号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