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名湖畔,垂柳轻拂
当新春的暖阳洒落在古老的砖墙上
北大迎来了新学期的曙光
选课即将结束
那么多课程真令人目不暇接
从古老陶瓷到浩瀚星空
从文学殿堂到经济战场
每一门课程都是一次奇妙探索
今天,小北就给大家带来一份
2025春季学期通识核心课选课指南
带你解锁新学期开设的
有趣又有料的宝藏课程
北大通识教育课程精心设计为四大系列
每一类都如同一把钥匙
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扇通向广阔世界的大门
它们分别是
Ⅰ. 人类文明及其传统——带你穿越时空,探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感受不同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对传统的尊重与热爱。
Ⅱ. 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聚焦当下社会的运行机制与挑战,帮助你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Ⅲ. 艺术与人文——邀你畅游文学与艺术的海洋,提升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感受人文情怀的深邃与温暖。
Ⅳ. 数学、自然与技术——带你走进科学的殿堂,探索自然规律,掌握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思维与科学精神。
2025年春季学期开设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简介
(仅供参考,请以选课系统与实际开课情况为准)
系列Ⅰ. 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课程号:02034470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讲论
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吴国武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为了加强国学经典训练而开设的大学本科生基础课程。国学是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统称,而《诗经》、《礼记》、《论语》、《史记》、《老子》等基本经典则是中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本课程以汉文古书和国学经典的形成发展为线索,以古书读法和经典训练为导向,以经、史、子、集四部经典及其学问为架构,讲授和讨论传统中国经典的成书流传、内容结构、学术旨趣和文化价值。课程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在古今思想源流和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下,通过文献学和学术史并重的专业训练,聚焦时代问题,注重方法思维,培养研读国学经典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相关链接:
吴国武 | 国学经典讲论
课程号:02033620
课程名称:古典文献学基础
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分:3
授课教师:漆永祥
课程介绍:本课程通过对古典文献学概念的解释,历代古文献学成就的综述,以及目录、版本、校勘、训诂、辑佚、辨伪等专门知识的讲授,使本科生学习到古典文献学的最基础知识,打下扎实的古典文献基本功,提高阅读、鉴赏、鉴别与整理古籍的能力。对中文、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工科本科生,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本课也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与示范作用。
相关链接:
漆永祥 | 古典文献学基础
博雅GE微访谈 | 漆永祥:古典文献的“学”与“趣”
课程号:02230430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陶瓷
开课院系:考古文博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丁雨
课程介绍:本课程从考古和文物的角度,以陶瓷考古调查、发掘所获资料和传世瓷器为依据,结合有关文献记载,系统地讲授中国古代陶瓷的基础知识和各时陶瓷器的造型、胎、釉、花纹特征以及原料加工、成形、施釉、装饰技法烧成技术等制瓷工艺的发展、变化,进而总结中国古代陶瓷手工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相关链接:
课程感想|中国古代陶瓷
课程大纲 | 中国古代陶瓷
博雅GE微访谈 | 丁雨:陶瓷之旅与博物之途
新通识核心课
课程号:02240011
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上)
开课院系:考古文博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王书林
课程介绍:本课程通过梳理考古遗址、地面木构建筑及建筑图像史料,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论述各时代的建筑成就、建筑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及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的地位。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模型展示、课堂讨论、实地踏查、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技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古建筑的浓厚兴趣。
相关链接:
课程推荐 | 新通识核心课:中国建筑史(上)
课程号:02332976
课程名称:《理想国》
开课院系:哲学系
学分:3
授课教师:吴增定
课程介绍:本课将带领学生细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使同学对一些相关哲学问题有深入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出同学们阅读、思考和写作的基本能力。
相关链接:
吴增定 | 《理想国》
博雅GE微访谈 | 吴增定:理解西方 反思现代 探讨政治 复归哲学
课程号:02330003
课程名称:哲学导论
开课院系:哲学系
学分:3
本学期授课教师:Sebastian Sunday Grève、Julius Schoenherr、郑开(分平行班授课)
课程介绍:哲学的希腊文本义是“爱智慧”。在西方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哲学一直被看成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和基础。直至今天,哲学在大学的人文教育仍然占有核心的地位。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解柏拉图的对话等西方经典哲学文本,使学生明白哲学家探求世界秩序的方式以及哲学生活的内在张力。
课程号:02330160
课程名称:宗教学导论
开课院系:哲学系
学分:3
授课教师:吴飞
课程介绍:
本课程将主要分为三部分,考察中西文明中对待宗教的三种形态。第一部分集中于西方古代宗教,即城邦中政治性的宗教;第二部分集中于基督教以及西方现代宗教,即社会中的心灵宗教;第三部分集中于中国传统中的宗教,即伦常性的宗教;贯穿三部分的核心思想是神道设教。
本课程希望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宗教学的思想传统和一般研究方法,学会全面、客观、学术地看待宗教问题,更系统地掌握中西方文明的相关知识,逐渐找到通过阅读经典,化解自己种种生活问题的方法。
相关链接:
吴飞 | 宗教学导论
课程号:02332991
课程名称:中国礼学史
开课院系:哲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吴飞
课程介绍:本课将简要梳理从西周到晚清民国的礼学史,帮助学生熟悉三《礼》及其注疏、解释传统,以及与中国历史演进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于先秦、汉唐、宋明、清代四个阶段,希望能够帮助学生通过礼学,对中国文明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未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中国礼学史
博雅GE微访谈 | 吴飞:礼学与礼学研究——在制度与思想之间
课程号:02333210
课程名称:先秦哲学
开课院系:哲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孟庆楠
课程介绍:先秦哲学这门课程,主要以断代和专题的形式对作为古代中国哲学源头的各家子学及其经典进行梳理、讲解和评析,旨在解明其各家子学的源流、观念和学说,考察各家子学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影响,揭示思想与社会、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联,并在横向同古希腊和纵向同秦汉以后的比较中显示其原创性和独特性。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先秦哲学
博雅沙龙 | 孟庆楠:先秦哲学
课程号:02333371
课程名称:政治哲学
开课院系:哲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陈斯一
课程介绍:本课程试图通过讲解西方政治哲学经典,带领学生进入政治哲学的思想世界,使学生熟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马基雅维里、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古今政治哲学家的基本问题和思想脉络,理解政治哲学的基本主题,如正义、政体、主权、自由、民主等,并且能够思考个人与国家、政治与道德、政治与宗教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培养学生对政治现实的理性分析和思考能力。
相关链接:
博雅GE微访谈 | 陈斯一:穿透经典文本、回归问题本身的政治哲学通识课
课程大纲 | 政治哲学
课程号:03632630
课程名称:德语名家中国著述选读
开课院系:外国语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罗炜
课程介绍:中德文化关系是东西方文化内部两种核心子文化——作为欧洲北方文化的条顿文明和作为亚洲北方文化的华夏文明——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本课程旨在从德语国家知识精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特定角度来揭示、阐明和佐证这种意义。本课程首先对中德文化交互关系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与德语语境中的中国图像演变脉络进行概述,以此为基础重点推介、研读和评析十八至二十世纪德语地区重要哲学家和文学家如莱布尼茨、康德、亚斯贝斯、歌德、席勒、卡夫卡等人涉及中国及其文化的代表性著述。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中文功底,较好的英文或德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拓展中西文化交流视野并为深化相关研究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罗炜 | 德语名家中国著述选读
走进课堂 | 罗炜:从德中文学关系研究实践看“侨易学”的意义与问题
课程号:03230790
课程名称:西方政治思想史
开课院系:政府管理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段德敏
课程介绍:政治思想是人类针对集体生活的困境和问题而思考的产物。本课程主要讲解从古希腊、古罗马再到中世纪和近现代时期西方政治思想的变迁,讨论不同时期在不同政治生活形态和历史背景之下所形成的不同政治观念和理论,重点介绍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著作、观点和理论贡献,力求展现西方政治观念的发展脉络和政治文明的历史全景。学习本课程是了解西方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关链接:
段德敏 | 西方政治思想史
系列Ⅱ. 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使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课程号:01536020
课程名称:环境经济学
开课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王学军
课程介绍:
环境问题是涉及到许多学科的一个交叉性科学问题,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不同,环境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原理解决环境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可以为管理、规划、政策制订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1)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环境问题与外部性、公共商品的关系等;(2)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分析。包括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经济损失估价、环境治理效益估价的方法等;(3)运用经济手段对环境进行管理,制订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如何运用税收、财政、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污染者与受污染者之间的关系。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环境科学、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经济学、资源科学、生态学、地理学等许多领域,它也是一门应用学科,不但强调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更强调具体的工作方法。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环境经济学
课程号:12634140
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
开课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贺灿飞
课程介绍:
经济活动为什么会集中在少数地区?企业应该选择在什么进行地方投资?一个城市或区域应该发展什么产业?为什么一些城市增长快,另外一些增长慢?什么城市可能发展成为世界城市?为什么两个区域会发生商品贸易?为什么农民工从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为什么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这些经济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涉及到空间。经济地理学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经济地理学从空间视角关注经济活动,强调空间或者区位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空间布局对空间的重构。
本课程是经济地理学的入门课,旨在向学生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体系。课程内容的安排按照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微观到宏观包括有要素、企业、产业、城市与区域,以这些研究对象的区位选择、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空间相互作用规律为主线,介绍相关的理论模型、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初步的经济地理分析,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地理学打下基础。
相关链接:
贺灿飞 | 经济地理学
课程号:02035100
课程名称:学术写作与表达
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孙华、宋亚云、苏彦捷、陈江、张久珍、邢滔滔
课程介绍:本课程为通识核心课,建议在本科一年级修习。课程通过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信息素养与新型文献资源利用、 逻辑和分析性写作与批判性思维、词汇语法修辞、高效与高质量的表达呈现五个模块,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关链接:
选课推荐 | “学术写作与表达”:新学期,让我们一起点亮学术写作全技能
课程号:02430380
课程名称:世界政治中的民族问题
开课院系:国际关系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王联
课程介绍:本课程从民族的概念和理论上的争论入手,着重讲授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通过有代表性的个案选择,对不同国家的民族政策展开比较研究。课程还将涉及与民族问题有关的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等话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解中国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世界政治中的民族问题
课程号:02432161
课程名称:社会科学定量方法
开课院系:国际关系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罗杭
课程介绍:本课程教授学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学习掌握决策分析与群体决策、系统分析、图与网络分析等多种定量研究方法,并基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具体问题及案例展开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文理复合的知识体系,以及应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解决社会科学问题的能力。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社会科学定量方法
博雅GE微访谈 | 罗杭: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科学问题
课程号:02432150
课程名称:美国政治与公共政策
开课院系:国际关系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雷少华
课程介绍:本课程将从微观层面上教授美国政府与公共政策,主要集中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变迁的历史、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细节去理解美国政治、政府以及美国社会。学生将从理论、尤其是从实践的角度去学习美国各级政府是如何实施国家权力、各个群体是如何影响美国政治,美国各级政府如何管理社会公共生活、如何决策并实施管理的具体动态过程。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美国政治与公共政策
博雅GE微访谈 | 雷少华:用新视角看美国
课程号:02930530
课程名称:外国宪法
开课院系:法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左亦鲁
课程介绍:本课程将以美国宪法为主,同时也涉及其他国家宪法。课程内容每年会有所更新,但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关注权力(power),将采取纵向视角,按照历史顺序讨论美国从独立、建国、制宪、内战与重建、新政、民权运动、保守主义复兴直到当代的宪法发展。第二部分关注权利(right),将结合相关领域判例,围绕自由、隐私和平等等议题展开讨论。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外国宪法
课程号:03100130
课程名称:国外社会学学说(上)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李康
课程介绍:了解经典时代(1930年代以前)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人物、重要著作和关键概念,有选择地梳理社会学理论自创建学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发展脉络、问题意识和理论特色,培养基本的社会学经典著作阅读能力。
相关链接:
优秀作业|金钱、现代性与陌生人境况——或:我们现在是否比齐美尔更“陌生”?
课程号:03130020
课程名称:国外社会学学说(下)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孙飞宇
课程介绍:本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现当代(1930年代以后)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人物、重要著作和关键概念,有选择地梳理社会学理论自两战期间至今的发展脉络、问题意识和理论特色,培养基本的社会学著作阅读能力。
相关链接:
博雅GE微访谈|孙飞宇:成为自我教育的人
课程号:03139110
课程名称:死亡的社会学思考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陆杰华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为全校跨专业的本科生专门设置的通识核心课。目前,国内高校开设与死亡社会学相关的课程并不多见,死亡社会学的相关教材也相对较少。为此,本门课程重点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尤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宏观背景下与临终、死亡与丧亲关怀相关的重点议题。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死亡社会学产生的现实背景、学科研究对象、相关理论基础、学科研究方法等方面,重点从跨学科(尤其是社会学)和跨文化对死亡教育、死亡过程、死亡类型、临终关怀、死亡应对等议题进行学理性的诠释。
相关链接:
陆杰华、周云 | 死亡的社会学思考
师生对话:理解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 北京大学陆杰华教授访谈
课程号:03131900
课程名称:社会博弈论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陶林
课程介绍:
博弈论提供了对互动行为进行严格研究的一种视角和一系列分析工具。自二十世纪中叶出现以来,博弈论的影响逐渐扩大,现已经发展为社会科学中重要的基础性工具之一,在从经济学到社会学的各个学科中获得广泛的运用。
本课程力图帮助学生掌握博弈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分析工具,以及如何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的博弈类型、博弈的“求解”或者均衡的概念、信息在策略性互动中的作用、重复博弈的分析等专题,并对演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和行为博弈(behavioral games)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课程中将学习如何从博弈论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一些重要而基本的社会学现象,如合作如何可能、集体行动的困境、社会制度及其演化等。
相关链接:
陶林 | 社会博弈论
博雅GE微访谈 | 陶林:从博弈论出发分析和思考社会
课程号:03130280
课程名称:社会性别研究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佟新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社会性别研究的入门课,也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通过个人的经验、阅读和讨论分析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和性别知识的生产过程,寻找建立两性平等和伙伴关系可能性。
本课程分为五大部分,一是介绍社会性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讲内容);二是从文化角度分析和批判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建构(包括讨论心理、历史、性别社会化和大众传媒与性别的关系,共讲四讲);三是从性关系角度分析性爱、婚姻和家庭对两性关系的影响(包括分析身体、性暴力和婚姻家庭制度与性别的关系,共讲三讲);四是从劳动性别分工的角度分析公私领域的建构如何作用于两性的职业发展(包括分析劳动性别分工、两性职业发展、消费社会与社会发展与性别的关系,共计四讲);五是再次反思性别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讨论相关理论和认识论,共计两讲)。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社会性别研究
博雅GE微访谈 | 佟新:性别平等问题其实是一些基本常识
课程号:03232870
课程名称:欧洲政治思想史
开课院系:政府管理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费海汀
课程介绍:本课程将分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中叶、19世纪初-19世纪下半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3个部分系统介绍法国大革命到十月革命间欧洲政治思想的发展史,讲授欧洲发展历史中的核心概念,以及具有重大意义、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议题、学说、方案。本课程的目的是:一,通过对各个时代代表人物和著作的讲授,使学生对欧洲政治思想史中的基本观点、基本流派及其继承、对抗、演变过程获得一个总体的了解;二,通过对欧洲政治思想重要议题、学说、方案的梳理和串联,培养学生对欧洲政治发展变迁深层原因与基本逻辑的认识;三,通过对欧洲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思想观念的分析,引起学生对近现代政治发展过程一般规律的思考。
相关链接:
费海汀 | 欧洲政治思想史
课程号:03230020
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
开课院系:政府管理学院
学分:3
本学期授课教师:高鹏程
课程介绍:本课程包括政治与政治学、利益与政治、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国家、政党、政治社团、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社会化、政治革命、政治改革、政治民主等十八个方面的内容,展开阐述了关于人类社会政治的本质和政治生活基本方面的理论和观点。本课程是政治学、行政管理学专业的主干理论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理解政治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形成政治分析的基本能力,并且为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其它课程的学习作理论准备。
课程号:03232680
课程名称: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
开课院系:政府管理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封凯栋
课程介绍:本课的目的是以主流的工业史、经济制度史和创新研究为框架、以中国的实践为问题导向,为本科生提供一个有关工业技术进步、经济制度演进和国家工业发展的理论介绍,以帮助本科生认识世界工业发展历程、中国工业经济所面临问题的本质及其发展前景。本课程首先将介绍西方工业革命历程中诞生的新的工业体系、企业组织模式和社会经济制度;其次引入理解创新和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尤其是强调要从系统性视角理解技术演进过程,以及制度和国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最后介绍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的创新追赶过程,特别是基于任课教师近15年来对中国工业发展的经验研究,剖析中国汽车工业、通讯设备及相关工业的自主创新历程。本课程有助于选课学生理解工业组织和技术进步本身的规律、理解政府在技术创新和工业成长过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和应有的政策原则。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
新书推介|改变“2000个可能的我”——我为什么转向公共政策研究
新通识核心课
课程号:03233540
课程名称:政治心理学
开课院系:政府管理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刘颜俊
课程介绍:
政治心理学致力于从心理过程的视角来理解政治观念及相联系的政治行为,是政治学与心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本课程是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北京大学“政治、法律、社会”联合培养项目的选修课程。作为政治心理学的导论课程,旨在使学生对政治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基础理论与方法形成一个基础但较系统的了解和把握。
具体地,本课程将聚焦于理性、动机、认知、情绪、群体/身份认同、道德/价值、基因/人格、信息/媒介、社会及多样化情境等因素解释多层次的政治现象及政治生活的变异。本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也强调学生对课程阅读材料的吸收、反思性和创造性思考,以及积极的课堂参与。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知识理解与阐述能力、科学分析与写作能力、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通过完成本课程,学生应能运用心理学分析视角认识和理解相关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拓展视野、激发兴趣,进而能运用政治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开展初步的学术探索。
相关链接:
课程推荐 | 新通识核心课:政治心理学
课程号:06734170
课程名称:现代中国教育传统及其变迁
开课院系:教育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林小英
课程介绍:
本课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教育问题为问题起点,追溯问题的历史源流。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正式教育系统,就一直处在一系列的两难问题之中,总是力图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势做出平衡的选择。“学以为己”的传统中国的教育从明朝末年开始受到外来文化及外来思想和价值的重大挑战,19世纪后半叶开始,在非常复杂的内外因素交织形成的局势中教育体系被迫进行深度的重新定位和改革,自此开启现代中国教育的进程。在对传统教育遗产的继承或否定、对不同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轮番借鉴以及对自身国情的忽略或重视中,现代中国教育在学制选择与演变、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和预备性、高等教育的通专之变等主题上形成了一种极为鲜明的、独特的问题史脉络。
课程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介绍教育作为一种历史性的人类实践所具有的自身逻辑,从中掌握与教育相关的基本概念;
(2)介绍中国文化传承所依赖的“学以为己”的教育传统,在近代内忧外患时所遭遇到的强大危机时开启了中国教育被迫近代化和现代化转型过程;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外来力量所刺激的教育近代化和现代化成果与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教育成果结合,构成新中国教育起家的基础,大致分为:学制选择;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与预备性、统一化与个性化;高等教育中的国家控制与学术权力、通才和专才等充满张力问题。这些问题此消彼长,成为讨论中国教育的恒久命题。
相关链接:
走进课堂|“现代中国教育传统及其变迁”助教心得与学生课程感想
课程大纲|现代中国教育传统及其变迁
课程号:01833330
课程名称:影像与社会
开课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吴靖
课程介绍:
影像是一种传播方式,与文字、声音一起构成了我们社会的表意体系。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影像充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感知范围与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又补充或替代了许多传统的表达方式,比如文字和交谈。与其他各类表意方式相比,影像的诱惑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直观、感性、轻松和奇观式的表意体验,成为许多社会传播所青睐的媒介,而广告、新闻、宣传、娱乐等活动对视觉符号的偏爱又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影像爆炸,影像已经超越现象成为一道独特的社会文化景观。
本课程为喜爱和关注影像文化以及影像的社会角色的学生设计。课程的重点在于介绍和讨论组成当代社会视觉文化的重要媒介—摄影、电影、电视和新媒体—以及这些媒介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本课程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单介绍上述几种媒介出现、发展和成为重要传播媒介的文化与社会史,重点在于这些媒介社会使用模式形成的过程和原因;二是探讨视觉表意的技巧和方式,人们解读和体验视觉符号的过程,以及观看所造成的社会关系;三是讨论影像与社会意识之间的互动,考察影像如何维护、质疑或改变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重要观念,比如性别观念、有关自然和科学的观念、民族意识、阶层意识等。三个方面相互穿插,构成对影像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批判性考察。
相关链接:
吴靖 | 影像与社会
课程号:06232000
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
开课院系:国家发展研究院
学分:4
本学期授课教师:刘国恩
课程介绍:
概括介绍经济学原理,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消费理论、厂商理论、一般均衡、垄断竞争、实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政府作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最基本概念,了解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并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课程号:06239115
课程名称:公共财政学
开课院系:国家发展研究院
学分:3
授课教师:李玲
课程介绍:
本课程旨在理解和掌握公共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帮助学生能够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和解释政府的财政职能、政府影响资源和收入分配的方式以及政府公共财政政策。具体内容有:福利经济学、效率与公平、公共财政的职能、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效应及其纠正、成本—收益分析、公共财政支出、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财政收入、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税收理论、税收效应,以及中国财政税收和公共政策改革。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公共财政学
系列Ⅲ. 艺术与人文
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文情怀。
课程号:00137975
课程名称:音乐与数学
开课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王杰
课程介绍:
本课程依循人类文明史上音乐发展的大致历程,从零开始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介绍其背后的数学,描述两者之间的互动,比较两者的思想方法之异同,以期打通文理界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分析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针对综合大学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本课程将进一步充实音乐理论和音乐欣赏方面的内容。
相关链接:
王杰 | 音乐与数学
课程号:02034300
课程名称:大学国文
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周兴陆、范晓蕾、李林芳、张丽华(平行班授课)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汉语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最基本途径。本课程将围绕培养目标,对学生在中外文学作品赏读、汉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以及口才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培养与训练。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大学国文
课程号:02231178
课程名称:理解中国文物
开课院系:考古文博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丁雨
课程介绍:
本课程将结合历史背景,选取代表性文物,系统介绍考古文物相关知识。以中国历史为时间线索,选择能够代表各朝代(史前至明代)特色的文物,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进行介绍。希望通过本课程,能够让选课学生通过物质文化角度初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特色与精神,理解当下保护和管理文物的动机与合理性,并在此过程中对考古学的工作方法和面对的现实问题有所思考。
相关链接:
优秀作业|“神圣”与“日常”——从屏风元素看南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壁画的图像意涵
课程号:02330030
课程名称:逻辑导论
开课院系:哲学系
学分:3
授课教师:王彦晶、钟盛阳、丁一峰、姚博凯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跨学科视角下的现代逻辑学导论。我们会带着同学们沿着历史脉络了解现代逻辑学的基本思想和概念,看到逻辑学与哲学、数学、计算机以及语言学的密切联系,在领略一个学科的整体图景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些逻辑学最基本的技术,同时通过各种例子体现逻辑学的现实作用,让大家感受逻辑学之美。具体技术内容包括三段论、命题逻辑、一阶逻辑及其重要理论、模态逻辑、非经典逻辑等。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逻辑导论
走进课堂|如何讲授通识核心课“逻辑导论”
课程号:03832040
课程名称:欧洲文学选读
开课院系:外国语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倪云
课程介绍:
在西方文学通识教育中,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前六卷为必读经典。《埃涅阿斯纪》不仅是古典拉丁语文学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研究欧洲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基础。本课程将引导学生精读《埃涅阿斯纪》,且阅读内容不局限于现代西方读者较为熟悉的前六卷。基于对《埃涅阿斯纪》全本的通读,本课程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维吉尔作为诗人如何以诗歌的形式评论从凯撒到奥古斯都时代的罗马政治,并引导学生对比荷马史诗、维吉尔史诗和西方文学史上多种形态的史诗,了解西方史诗这一悠久文学传统基本的特征。
从史诗传统的角度,课程主要的关注点有三:第一,史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形式与选题如何形成与演变;第二,史诗如何以口传和书写的形式进行创作与传播;第三,英雄史诗中“英雄”的定义如何变化。从文学史的角度,本课程将引导学生探索史诗与其它文学体裁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史诗如何借用并融合悲剧、哀歌和田园诗中的重要元素,丰富史诗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从社会、政治与哲学的角度,课程将从维吉尔如何定义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神的意志与人的自由之间有何冲突,以及罗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如何衔接开始,探讨维吉尔对罗马帝国的态度以及维吉尔的宇宙观受到哪些古典哲学流派的影响。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欧洲文学选读
博雅GE微访谈 | 倪云:兼以理性感性,品味原典之美
课程号:04332710
课程名称:西方美术史
开课院系:艺术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丁宁
课程介绍:
西方美术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她的存在与发展见证了西方文明的价值取向和更迭,是物化形态与精神表达的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蕴涵了让后世感受和理会内中丰富而又鲜活的精神力量的价值。西方美术史十分迷人,尤其是其中的经典作品,常常令人倾倒,难以忘怀。所谓“经典”(classical)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lassicus”,意为“第一流的”。我觉得,无论是学文还是学理的大学生,都应该了解一点美术史,这是感受和理悟人类第一流的文化成果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专为大学素质教育开设,特别侧重介绍西方美术史经典作品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读解西方美术杰作的能力,以此加深对欧洲文化的理悟,提升自己审美的趣味。
相关链接:
丁宁 | 西方美术史
博雅GE微访谈 | 丁宁:看得见的博雅
课程号:01831750
课程名称: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
开课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张慧瑜
课程介绍:本课程以纪录片与专题片创作为核心,讲授纪录片与专题片的概念、社会功能、美学特征与文化传播等。纪录片与专题片作为重要的影视媒介,从文化、历史、记忆、社会等角度理解纪录片的多重功能,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多元化的社会视角,引导学生从事纪录片创作。本课程主要有三大主题,一是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认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关系,结合具体作品学习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拍摄手法;二是以专题的方式讨论纪录片的主题、功能与拍摄伦理,在作品赏析与讨论中了解纪录片的创意、拍摄和剪辑的基本策略;三是纪录片在文化传播中作用,纪录片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以及通过纪录片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多重变化。
相关链接:
课程感想|专题片与纪录片创作
课程大纲 | 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
博雅GE微访谈 | 张慧瑜:纪录片与我们的时代
系列Ⅳ. 数学、自然与技术
向学生打开自然世界,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使学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课程号:00131560
课程名称:古今数学思想
开课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范后宏
课程介绍:本课程深度解读、反思和评判数学经典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培养数学开拓创新能力。数学教育的一个要义是发展人类的理性思维,超越感性思维的限度,达到宇宙的任何角落,达到时间的任何时刻,从而才有可能使得人类成为宇宙的主人。从数学四个基本思维方式的统一来反思各个文明中数学的区别。古希腊数学,古代中国数学,Newton-Leibniz 之前的欧洲数学,虚数的存在和奇妙,一元三次方程的对称解法,一元四次方程的根式解,方程背后的对称原理,Newton和Leibniz的数学思想和比较,数学的内在价值观,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的联系。如果还有课时,选择介绍一些Newton-Leibniz之后的数学思想。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选择的内容。
相关链接:
范后宏 | 古今数学思想
博雅GE微访谈 | 范后宏:拾级而上——领略数学的价值
课程号:00136540
课程名称:数值方法:原理,算法及应用
开课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卢朓
课程介绍:
本课程将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科学、人文、工程等各个领域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兴趣。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因此教师在讲授中将尽量避免严格而繁琐的数学证明,通过数值实验以及多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案例(如高考报专业、如何选购手机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和掌握数值方法的应用。课程依托北太天元软件进行教学,该软件是打破西方科技封锁的国产基础软件,集成了传统的数值方法,学生通过本课程,可以学习到如何借助北太天元将其进一步应用在自己本专业和其他感兴趣的领域中。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数值方法:原理,算法及应用
课程号:00430109
课程名称:演示物理学
开课院系:物理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穆良柱
课程介绍:
课程采取以实验贯穿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教学。具体作法是,精选若干演示试验,组织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題,讲解相关的物理规律,引导学生感悟物理学的精髓,使学生对物理学获得一个初步而准确的整体印象,作为今后自身扩展科技知识的基础。
相关链接:
李湘庆、穆良柱 | 演示物理学
课程感言 | 演示物理学
博雅GE微访谈 | 穆良柱:用物理方法和物理精神锻造认知能力
课程号:00432265
课程名称:现代天文学
开课院系:物理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王科
课程介绍:
天文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最古老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上溯至远古时代。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和算术、几何知识的应用,天文学最终从原始的宗教、信仰中脱离出来。随着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哈勃,一代代哲学、科学巨匠,一个个划时代理论的提出,今天的天文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体系。
时至今日,随着技术的发展,天文的研究手段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包括自适应光学、综合孔径等先进的观测技术,以及超级计算机等高效的计算能力。而天文学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仍然是宇宙的起源、我们星球的最终命运、地外文明的存在等命题,虽然还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但是随着探测技术的更新,对于这些命题我们不断获得着新的认识。
本课程通过对天文基本概念的讲解和望远镜观测实践,对天文主要研究领域以及研究前沿的介绍,包括天文的发展历史、太阳系与行星、恒星、星系、以及宇宙的演化等,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尤其是非物理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天文的常见概念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课程在不同学期开设中文版和英文版,分别由中外教师授课,内容大致相同。
相关链接:
王科 | 现代天文学
课程号:00433331
课程名称:简明量子力学
开课院系:物理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吴飙
课程介绍:
本课程试图向各专业学生严肃而又通俗地介绍量子力学。通俗即向尽可能多的人讲述和展示量子力学的美妙和神奇。严肃则意味着用数学来描述量子力学中最深刻的结果,而不只是文字叙述。不用数学是不可能准确理解任何科学的,对于任何超越高中水平的数学,比如矩阵,线性空间等,教师将按照需要多少讲解多少的方式介绍,适可而止不过分深入。这些超越高中水平的数学也不难,只要学生有耐心去做些简单的课后练习,就很快会熟悉和掌握。没有练习就没有理解。
本课程将先简单描述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介绍量子英雄们和他们传奇的事迹,然后尽量在高中物理的水平上简单概述经典物理。在这些铺垫之后,开始讲述神奇的量子力学:量子态,量子几率,线性叠加,量子纠缠,贝尔不等式,海森堡不确定关系,薛定谔猫,量子全同性,量子测量,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多世界理论等。
相关链接:
吴飙 | 简明量子力学
博雅GE微访谈 | 吴飙:严肃而通俗地介绍量子力学
课程号:00430171
课程名称: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
开课院系:物理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郭秋菊
课程介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当代核科学应用基本知识、揭开原子核的“神秘面纱”、对放射性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可以分析使用核技术的“利与弊”、克服盲目的“核恐惧”心理、有能力参与关于核技术问题的一般讨论,而且能够在较深层次上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增强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相关链接:
郭秋菊 |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核科学
课程号:00434441
课程名称:今日物理
开课院系:物理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李新征
课程介绍:
本课程将首先带领学生认识物理学科的特质、发展历史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基于物理学,对其他相关学科有进一步的了解,以学科交叉的方式,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课程最后将落脚于对现代物理学不同方向的介绍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在课程设置上,将基于14个主题,按16周进行讲解(第17周随堂考试)。这些主题包括:1. 物理学是什么?2.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之前的自然哲学与数学;3.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4. 力、热、光、声、电的经典理论;5. 十九世纪研究型大学的兴起;6. 经典理论的危机与物理学革命;7. 借用拉比(Isidor Isaac Rabi)的一个文章,对上世纪20-30年代一些故事的回顾;8. 物理学对二战的影响以及二战后物理学的划分;9. 半导体物理学与电子时代;10. 凝聚态物理学简介;11.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光学简介;12. 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简介;13. 统计物理学与生物物理学简介;14. 展望。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今日物理
博雅GE微访谈 | 李新征:回到物理学的本质
课程号:01139380
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B)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陈丹英
课程介绍:
生命是宇宙最伟大的创造,是化学元素间最复杂的组合,也是物质最辉煌的存在方式。普普通通的原子,组合为细胞这种结构后,就可以进行自主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就可以产生与自己相似又非完全相同的后代,生生不息并不断演化,形成了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物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命是最伟大的奇迹!这些普普通通的元素是如何维持生命的存在,如何保证生命的延续,又如何促成生命的演化呢?本课程将会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这是一个较为全面的、专业的、同时又不失通俗易懂的回答。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大家族的一员,我们的身上都隐含着大自然最深邃的奥秘,让我们通过本课程了解自己吧。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普通生物学(B)
课程号:01339320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地理
开课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韩茂莉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同学的通识核心课,这门课程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的各个部门,如政区变化与地方行政制度、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河湖水系变化与环境、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与区域开发、城市发展与空间结构等,通过这门课程希望同学能够了解中国历史时期重大政治、军事活动的空间基础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帮助同学认识中国历史、认识中国国情。
相关链接:
韩茂莉 | 中国历史地理
课程号:01536830
课程名称:生态学与环境变化
开课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方精云、徐福留、王志恒、朱彪
课程介绍: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也是解决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应用科学。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环境破坏、资源与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大全球问题的出现,人们对生态学的关注与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生态学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都有深刻的生态学原理。比如:春暖花开是典型的物候生态学问题;蝗灾、鼠害以及海洋渔业资源等的预测则是经典的种群生态学问题;校园流浪猫对鸟类的威胁是种间关系问题;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我们餐桌上的小龙虾、福寿螺则涉及生物入侵与防治问题。学习生态学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日常生活中这些现象的本质,也有助于我们选择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本课程以生态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应用为主线,关注当前的热点生态问题,探讨生态学原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公众生活中的应用。课程将包括四个模块:生态学基本原理、生态学的应用、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野外实习。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仅仅可以学到一些基本的生态学知识、生态学法则和原理,也可以对当前生态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有一个轮廓式的了解。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提高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本课程由方精云院士担纲主讲,城环学院的徐福留教授、王志恒教授和朱彪博士参与教学,另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建立教学网站,提供网上咨询。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生态学与环境变化
课程号:01231130
课程名称:矿产资源经济概论
开课院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朱永峰
课程介绍:
本课程首先讲授矿产资源的国民经济意义、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基础等,并以黄金为例,论述黄金的市场及其经济地位。讲述市场结构与市场形态、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规划与社会问题,开展矿业形势分析。讲授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在内的金属矿产资源的经济及其资源问题。就全球能源与能源需求问题,重点讲授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核能资源及其问题。
在论述资源经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之间的问题,因为矿产资源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如何高效地进行矿产资源回收和利用是目前社会保持稳定发展的关键,这不仅涉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将影响中华民族的崛起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生存相关,与各个国家的繁荣有联系,如何平衡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是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当陆地上的矿产资源开发到达极限的时候,到海洋中开采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已经带来巨大的国际争端。进军蓝色的海洋、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是目前各国领导人考虑的重点问题。我们都必须认真思考,人类从地球获得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及环境,人与地之关系不断演变。
相关链接:
朱永峰 | 矿产资源经济概论
课程号:01233571
课程名称:太阳系中的科学
开课院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周煦之
课程介绍:
本课程面向各学科背景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一部分太阳系研究中引人入胜的观测现象。在介绍这些有趣现象的同时,本课程将引领同学们从逻辑出发,通过一系列追问,探寻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因此,本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展示多姿多彩的太阳系,更多的则是借助太阳系这个平台,展现现代科学研究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力量:当遇到未解之谜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它?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课程将避免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对太阳系各大星球逐一进行“观光式”详细介绍),而更多的针对科学本质进行分类和组织。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中,互动性的提问、思考与回答也将成为课堂的主要部分。我们强烈鼓励同学们踊跃提问,并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分组讨论。最终的成绩评定将由考勤/课堂讨论参与度,作业(开放式思考题为主)与期末考试(简答题为主,避免过多考察知识性内容,鼓励利用逻辑思维获得答案)组成。
相关链接:
周煦之 | 太阳系中的科学
新通识核心课
课程号:00539410
课程名称:太空探索
开课院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傅绥燕、周煦之、谢伦
课程介绍:
本课程旨在带领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和揭示太空世界的精彩。
课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每部分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在课程的第一部分中,我们将探索太空的本质,包括太空的组成、太阳的活动以及太空时代的开启。第二部分将深入探讨太阳系的诞生、太阳系中的历险、天外来客、恒星的一生以及星际穿越。最后,第三部分将带领学生一览宇宙的壮丽景色,追寻外星文明的线索,探索新家园的梦想,并揭示宇宙的秘密编织者。
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授课、讨论和观测。学生将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互动,以及线上观察天体,深入了解太空的奥秘。此外,学生还将参与讨论,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待对宇宙充满好奇的你加入,共同开启一段难忘的太空旅程!
相关链接:
课程推荐 | 新通识核心课:太空探索
课程号:01630900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开课院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学分:4
授课教师:邵枫、李晟、杨炯炯、臧寅垠、张昕、毛利华
课程介绍:
在本课程中,教师将作为学生的导游,试图用自己的理解来带领学生进入心理学这个神奇的旅程。大致的旅游线路如下:首先,我们将构造一个大脑,然后去研究这个大脑如何去感觉和解释信息,如何进行反应,如何获得意识,如何记住和遗忘,如何思考,如何去爱和悲伤,并且去了解它是怎样地随着时间而发展,如何具有自己的特性……直到本课的最后,我们将会看到大脑如果生病了会造成多么可怕而悲惨的错误。在这期间,我们还会去了解这个大脑是如何与其它的大脑共同组成一个群体,它们之间如何进行交流等等。总之在我们整个旅程中,始终会有这样一个奇妙的大脑陪伴着我们。另外,请记住这几种关系:基因与进化,先天与后天,个体与环境,个体与群体。我们将在课中不停强调这几种关系,这也恰恰是——至少是在我的观点中——理解心理学的最重要的主线。
本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大家去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用获得的知识去研究心理学的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会在课上详细地讲述概念(任何一门学科的入门课程都会强调清晰地理解概念,普通心理学也不例外。希望教科书与你们聪明的大脑合作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个工作,这相当重要——无论是对于考试还是对于你将来能够更好地学习这门学科的其它课程!),教师所希望的是能够引导大家尽量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刻意地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身边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去提出问题。不管你获得了多少的信息,无论你记住了多少的概念,只有你真正建立起了心理学的思维框架,超出你已习惯的思维模式的限制去观察和思考所面临的一切关于人类本身的问题,你才真正地开始理解心理学,才能够更好地去学习接下来的课程。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普通心理学
课程号:01630034
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
开课院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学分:4
授课教师:耿海燕、张俊云
课程介绍: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需要用实验方法来进行研究。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课程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门课程,是心理学的核心、基础课程。 实验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实操的教授和学习,使得同学最终具有独立设计心理学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课程首先介绍实验设计原理、以及经典的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应时技术等,然后结合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意识、语言、社会认知等心理过程讲解实验方法的具体应用。通过融入最近研究文献让同学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
相关链接:
吴艳红、耿海燕、张俊云 | 实验心理学
课程号:01630060
课程名称:发展心理学
开课院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苏彦捷
课程介绍: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人类个体自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后直至死亡这一发展过程中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的科学。本课程以心理发展为主线介绍了生理、动作、言语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并探讨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首先介绍发展心理学中有影响的几种理论,如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和Erikson心理社会危机理论,并简要介绍理论发展的新动向;然后扼要讲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式和方法,并结合讲解一些经典的实验;最后以年龄为线索介绍各个发展阶段中个体心理和生理各方面的发展特点及所面临的发展任务,通过演示和少许实验加强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特点和研究方法的直观把握。
相关链接:
苏彦捷 | 发展心理学
课程号:01630142
课程名称:认知神经科学(B)
开课院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杨炯炯
课程介绍:认知神经科学是近年在国际学术领域中正在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两大类科学之间的交叉。要将认知科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包括物理符号论、符号论、生态现象论、模块论与当代脑研究的技术成果和理论进展结合起来,对人脑智能活动的规律与脑机制进行高度跨学科的研究。本课程对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两大类学科体系进行概括讨论后,着重讲授认知心理生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生物学和认知计算神经科学等各认知神经科学分支的原理,研究方法,主要成果与存在问题。这一课程可使学生对当代高科技理论和技术问题中生物脑和智能基础新研究进展有较新的认识。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认知神经科学
博雅GE微访谈 | 杨炯炯:探秘认知神经科学
课程号:01630079
课程名称:心理学导论
开课院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毛利华
课程介绍:从人类有了灵智那一刻,就陷入了永恒的自我的迷思,心理学因此伴随着精神中的第一道光而诞生。人们开始思考自身以及所生存的这个世界,而现代科学的进展使得心理学从单纯的思辨转向实证,我们不再是纯粹地去思考和感受,而是尝试着为自我的独特性找到确切地证据,于是诞生了科学心理学。这门课程就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份进展报告,我们即将展开一段奇妙的精神之旅,从几百万年人类关于世界关于自我的思辨与实践中凝聚出一条更为清晰地通向自我的主线,去讨论心理、认知、自我、社会、文明,科学等等相关的概念,告诉大家心理学是一门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并且在探寻生存意义的历程中最终成为自我的学科。这门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大家去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试图帮助大家建立起心理学的思维框架,用心理学所特有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所面临的一切关于人类本身的问题。当然,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享受这段旅程,享受心理学这门学科。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心理学导论
课程号:04834630
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与数据科学导论
开课院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胡俊峰
课程介绍:Python及相关数据分析软件平台是目前计算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方向之一。课程在对Python编程技术进行深入介绍的基础上利用Numpy,SciPy等Python软件包,对矩阵分解与特征降维、图分析、图像处理、时间序列信号处理等领域的数据分析任务进行专题实践学习。力求通过具体的任务实践让学生理解掌握Python及数据科学相关软件包的使用方法。在强调编程实现的同时,课程会侧重难引导同学理解不同领域的数据分析方法背后共通的数学本质,实现对模型理解的化繁归简,融会贯通。课程后期会基于Pytorch平台讲授神经网络建模的理论基础。安排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信号处理方向的深度学习实践。侧重讲授传统数据挖掘、机器学习领域与目前深度学习方法之间的关联与进化关系。
课程号:04834750
课程名称:电子信息技术实践
开课院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周小计、杨延军、王青、叶红飞、吕国成、于民(平行班授课)
课程介绍: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当今社会的各个经济和生活领域,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新领域新产业不断出现,这就需要大量跨专业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时代需求,课程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实用性和交叉性,尽早培养学生面向应用面向系统的创新意识,培养适应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行业领军人才。
为此,课程组开设了本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实验内容设计强调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实际,包含收音机、电子门铃、信号源、智能小车和物联网等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实验平台,带领学生熟练使用基本仪器,掌握电路搭建与测量方法,学会简单物联网系统构建,体验软硬结合的电子系统设计及其魅力。课程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有趣,既可以作为相关院系的电子信息入门课程,也可以为电子信息爱好者提供实践机会。
新通识核心课
课程号:04834472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与计算思维
开课院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陈斌、崔锦实、邓习峰、郭炜、刘扬、陆俊林、陈沫、纪晓璐、裴玉茹、唐大仕(平行班授课)
课程介绍:
本课程面向具备编程基础的全校本科生,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人工智能应用技能,使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采用数据视角进行抽象与建模,运用计算思维方法进行表述和分析,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
课程将从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技术出发,通过阐述人工智能在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等领域的典型案例,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算法思想,展示和分析具体问题的求解过程,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人工智能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将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与自身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相结合,积极探索跨学科的创新研究方法,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数据科学基础、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与数据可视化;计算思维方法基础、树与图结构、优化问题求解算法、复杂问题建模与模拟算法;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算法基础、自然语言处理及应用、图像处理及应用、大型语言模型智能体及应用。
本课程将设立多个专题班,各班主讲教师将根据自身教学特色,结合不同院系专业领域,在课程内容中贯穿具有学科领域特征的典型应用案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
相关链接:
课程推荐|全新AI通识核心课:人工智能与计算思维
新通识核心课
课程号:03033550
课程名称: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
开课院系:信息管理系
学分:2
授课教师:张鹏翼
课程介绍: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人机交互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人机交互作为技术与人类之间沟通的桥梁,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理解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交互原理和方式,更好地设计智能系统的界面、功能和使用体验,不仅是对信息行业从业者的要求,也将是数智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技能。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同时了解前沿领域的新兴技术应用, 培养学生在信息产品设计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课程内容包括以下模块:
(1)理论模块:介绍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模型和过程,特别是泛在计算、场景感知、移动界面和可穿戴界面等,在开展用户体验设计前对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有完整理解。
(2)用户研究模块:介绍用户体验的构成,其中的认知因素、社交体验、情感体验等如何发挥作用,充分理解用户体验的构成和影响因素。介绍用户角色、用户体验地图、需求数据收集、参与式设计等用户体验调研的方法和工具,对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表达。
(3)设计流程模块:问题空间分析、概念设计、原型设计的方法、原则与工具、系统评估(如启发式评价、认知走查),通过团队产品设计项目实践人机交互设计的全流程。设计形态包括基础的交互方式、界面设计,以及场景感知设计等。
相关链接:
课程推荐 | 新通识核心课: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
无论你钟情于人文艺术
还是痴迷于科学技术
不管你想回溯历史长河
亦或展望未来星空
在北大
都能找到属于你的知识天地
期待同学们新学期在这些课程中
收获知识,启迪智慧
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教务部、通识联播
编辑 | 杨映锴
排版 | 史童月
图片 | 贾宝如
责编 | 王嗖嗖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