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亚瑟王传奇:浪漫的骑士文学
文明杂志
2025-02-13 09:40
进入文明杂志阅读更多内容

 

编译/张安生

 

亚瑟王系列传奇,是中世纪骑士文学当中发展得最为充分的系列,也是中世纪欧洲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结合了欧洲三大神话系统之一的凯尔特神话和基督教思想的文学作品,亚瑟王传奇在西方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甚至可以和被视为欧洲文学源头之一的古希腊罗马神话相媲美。

 

真 实 历 史 中 的 骑 士 王

 

01

 

有关亚瑟王是否存在于真实历史之中,学者们争论已久。一派学者引用《不列颠史》和《威尔士编年史》中的条目,认为亚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在公元5世纪末至6世纪初的某个时期与入侵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作战的英雄。

 

《不列颠史》是一部历史学著作,成书于公元830年前后,书中描写了威尔士与英格兰的历史,其中首次提到了亚瑟,列举了亚瑟参加的12次战役,最后一战在巴顿山,并称他为“战争领袖”,而不是“王”。

 

 

另一个似乎支持亚瑟历史存在的文本是公元10世纪的《威尔士编年史》,该文本同样记载了巴顿山战役。然而,用这一资料来支持《不列颠史》的记载,被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最新的研究表明,《威尔士编年史》是8世纪末在威尔士开始编撰的一部编年史。此外,《威尔士编年史》复杂的文本历史也排除了其中所记载的亚瑟王年谱的真实性。这些记载更有可能是在10世纪的某个时候添加的,可能从未存在于任何一套早期的年鉴中。巴顿山条目可能来自《不列颠史》。

 

这种缺乏令人信服的早期证据,是许多近代史学家将亚瑟从他们对罗马时期的不列颠描述中排除的原因。在历史学家托马斯·查尔斯·爱德华兹看来:“在现阶段的探究中,人们只能说在历史上可能有一个亚瑟王的原型,但这个原型并不能证明亚瑟王真实存在。”

 

 

也正是历史证据的缺乏,使得另外一派学者认为亚瑟王纯属幻想的产物。“智者”吉尔达在大约公元6世纪所撰的拉丁文著作《不列颠沦亡记》中也写到了巴顿山战役,但没有提到亚瑟的名字。亚瑟的名字,像是源自于拉丁语的“Artorius”,意为“农夫”,又像是源于威尔士语“arth”,意为熊。据史书记载,公元2世纪末,驻不列颠的罗马皇帝路西乌斯跨英吉利海峡入高卢平叛。其族名Artorius与亚瑟同源,且亚瑟王也曾挥师高卢,所以这两个亚瑟的巧合也被用来作大胆的推测。《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是部记载9世纪至12世纪英格兰历史的编年体汇编)中同样没有提到亚瑟,也没有在任何写于公元400年至820年之间的现存手稿中提到他的名字。

 

当今学术界历史学家的共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亚瑟的历史真实性。由于后罗马时期的不列颠历史文献很少,因此,亚瑟的历史存在问题不可能有明确的答案。从12世纪开始,就有遗址和地点被认定为与亚瑟王有关,但至今考古学家并没有从这些所谓的与亚瑟王相关的遗迹中,发掘任何文字性的记述能够证明确实有亚瑟其人。

 

早 期 传 说 中 的 骑 士 王

 

02

 

亚瑟王最早的文学形象定型基本上来自于蒙茅斯的杰弗里用拉丁语编写的《不列颠诸王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亚瑟王的出生、继位、武功、征服、死亡,也是第一部把亚瑟王的故事发扬光大的著作。

 

该书虽然是一部史书,但是就其情节和材料来源来看,更像是一部文学作品。虽然杰弗里引用了不少历史典籍当中的材料,但是他的大部分素材,尤其是关于亚瑟王的素材,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和他自己对这些传说的改写和扩充。

 

 

而在《不列颠诸王史》成书前,早期提到亚瑟的文学作品来是自威尔士和布列塔尼的凯尔特神话传说。

 

亚瑟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公元6世纪末期的一部凯尔特诗歌《戈德丁》当中。不过在这里,亚瑟并没有作为主要人物出现,甚至根本没有登场,而是在诗人描述一位战士的英勇的时候,被当作比较的对象而现身。诗中写到那位战士奋勇杀敌,“即使他并不是亚瑟”。由此可见,亚瑟的英勇在那个时代的凯尔特人当中已经广为流传,否则诗人不可能把他当作衡量一名武士是否勇猛的标杆。此后的一段时间,亚瑟的名字在一些诗歌和民间传说当中屡有出现,但亚瑟本人总是没有得到正式登场的机会。

 

创作于11世纪的威尔士故事汇编《马比诺吉昂》中的一个故事《吉尔胡齐和奥尔温》就描写了亚瑟和他手下的武士们,此时的亚瑟已经被称作“这座岛屿的统治者”,虽然还不是日后的不列颠之王,但他已经从一名军事领袖“晋升”成为一方领主,可谓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此外,未来将在各种骑士传奇中大放异彩的著名骑士高文,以及将要和另一位著名骑士兰斯洛特发展出一段的爱情的王后桂妮薇儿,都在这部故事中亮相,亚瑟的宫廷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展现。这些编年史和故事为不久即将问世的第一部关于亚瑟王的伟大的著作,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

 

杰 弗 里 与《不 列 颠 诸 王 史》

 

03

 

约1136年,蒙茅斯的杰弗里吸收了一些凯尔特人的传说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用拉丁文写了《不列颠诸王史》。“这部著作的中心内容和高潮,同时也是对正在兴起的浪漫传奇以及后来的欧洲文化与文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部分,便是关于亚瑟王的故事。”

 

在书中,他叙述了亚瑟的父亲尤瑟·潘多拉贡、魔法师梅林以及亚瑟王的出生等故事。尤瑟死后,15岁的亚瑟继承了王位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战役,大部分与《不列颠史》中所记载的相似。通过这些战役的胜利,亚瑟王征服了爱尔兰、冰岛、丹麦及高卢等地,为不列颠赢得了一段时期的和平与繁荣。

 

其后罗马皇帝路西乌斯要求不列颠进贡被亚瑟王拒绝,于是战争又开始了。亚瑟带领他的骑士们,在高卢打败了路西乌斯。就在他准备继续向罗马进军时,亚瑟王收到了他的侄子莫德雷德篡位并欲娶王后桂妮薇儿的消息,于是立即回师讨伐。双方在剑栏的河谷地带展开大决战,血流成河。亚瑟王亲手杀死了叛乱的莫德雷德,自己也受到致命一击。他将王位传给了他的亲戚康斯坦丁三世,自己则被仙女带去阿瓦隆疗伤,从此消失于尘世间。

 

 

《不列颠诸王史》中对于亚瑟王的记述有多少是杰弗里自己的创造,有待商榷。他似乎借鉴了9世纪《不列颠史》中亚瑟对抗撒克逊人十二次战役的描述,以及《威尔士编年史》中的剑栏之战和亚瑟还活着的传说。亚瑟作为全不列颠国王的地位似乎是从前《不列颠诸王史》时代的传说故事中借鉴来的,在《吉尔胡齐和奥尔温》、威尔士三题诗和圣徒的故事中都能找到。

 

最后,杰弗里从前《不列颠诸王史》时代的威尔士传说中借用了许多亚瑟的宝物、亲人和同伴的名字,包括凯、贝德维尔、桂妮薇儿、尤瑟,或许还包括黄金剑,后者在后来的亚瑟故事中成为了石中剑。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倾向,在作品中加入了一个先知——梅林,这是这个角色首次在与亚瑟王相关的作品中出现。亚瑟王能够出生,也多亏了梅林的帮助。杰弗里通过梅林的预言,肯定了亚瑟王的后代,也就是凯尔特民族,在未来的世界中将占有一席之地。

 

浪 漫 的 骑 士 文 学

 

04

 

《不列颠诸王史》问世之后,很快被翻译成欧洲大陆各个主要民族的通俗语言,并在中世纪欧洲各国都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了美妙的果实,成为了脍炙人口的文学系列。《不列颠诸王史》的译介催生出的最重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作品,是诺曼诗人罗贝尔·华斯于1155年创作的《布鲁特传奇》。

 

名义上,这是华斯对《不列颠诸王史》的翻译,而实际上,翻译一词并不能准确定义这部作品,因为他不仅仅翻译了《不列颠诸王史》中的内容,还在自己的韵文作品中添加了很多诸如对话、轶闻、情感等文学作品中才会包含的细节描写。更加令人瞩目的是华斯的一项创举,圆桌和围绕圆桌而坐的众多骑士们首次登上亚瑟王相关故事的舞台。这些创新使得《布鲁特传奇》与后来产生的严格意义上的骑士传奇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亚瑟王传奇从历史走向文学的步伐也大大加快。在《布鲁特传奇》成书不到十年之后,以亚瑟王的传说作为蓝本的骑士传奇的杰作就诞生了。

 

 

就亚瑟传说的发展而言,影响最大的是另一位法国诗人克雷蒂安·德·特鲁瓦的作品。克雷蒂安在大约1170至1190年间写了五部关于亚瑟王的传说故事。《艾莱克和艾尼德》《克里赛》《兰斯洛特,或大车骑士》《伊万,或狮子骑士》和未完成的《珀西瓦尔,或圣杯故事》,为后世的亚瑟王传奇设定了基本的框架。

 

其中《艾莱克和艾尼德》和《克里赛》是以亚瑟的宫廷为背景的宫廷爱情故事,表现了威尔士和亚瑟王英雄世界的转变,而《伊万,或狮子骑士》则描述以伊万和高文为主角的冒险故事。然而,对亚瑟王传奇的发展最有意义的是《兰斯洛特,或大车骑士》,它讲述了兰斯洛特的冒险,及其与亚瑟王后桂妮薇儿有染的故事。《珀西瓦尔,或圣杯故事》则讲述了圆桌骑士珀西瓦尔围绕着追寻圣杯而产生的故事,亚瑟王在其中仅作为配角出现。爱情和宗教从此以后发展成为亚瑟王系列传奇的两大经典主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克雷蒂安未完成的《珀西瓦尔,或圣杯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先后有四位作家为这部作品续写了结局。这四部续书发展了珀西瓦尔和高文的冒险故事,并初步完成了对亚瑟王系列传奇从世俗向宗教的升华。

 

然而,此时的圣杯还仅仅是一件可以提供食物的“神圣的器皿”,并不像后来那样有那么多围绕它而展开的故事,并且也不具备那么深刻的宗教内涵。直到罗伯特·德·波鸿的《圣杯传奇》问世,圣杯才完成从“神圣的器皿”到基督教意义上的圣杯的华丽转身。罗伯特塑造了一段完整的关于圣杯的历史,把圣杯定义为“最后的晚餐”上耶稣使用的餐具,以及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之后亚利马太的约瑟用来盛放耶稣之血的容器,这一定位赋予了圣杯非凡的宗教意义。圣杯后来被约瑟的后人带往不列颠,并被存放在圣杯堡科班尼克当中,等待着未来将要诞生的圣杯骑士完成对它的追寻。

 

 

中世纪亚瑟王传奇的发展在15世纪末托马斯·马罗礼的中古英语散文巨著《亚瑟之死》中达到了顶峰,他在这部作品中重述了整个传说。马罗礼以克雷蒂安的故事为基础,并综合了当时存在的各种关于亚瑟王传说的故事,旨在创造一部全面的、权威的亚瑟故事集。也许正因为如此,亚瑟王传奇发展到了一个高潮,后来的大多数亚瑟作品都是马罗礼作品的衍生品。

 

衰 落、复 兴 和 现 代 传 奇

 

05

 

中世纪结束后,人们对亚瑟王的兴趣逐渐减退。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相关的社会变革夺走了亚瑟这个人物及其相关传说的部分魅力,结果是马罗礼的《亚瑟之死》于1634年最后一次印刷出版后的近200年再也未曾再版。

 

19世纪初,中世纪主义、浪漫主义和哥特式复兴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亚瑟和中世纪传说故事的兴趣。1816年,《亚瑟之死》自1634年以来首次重印,第一次让人们感受到了这种新的兴趣。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最有代表性和最负盛名的诗人丁尼生,以《亚瑟之死》中的故事为蓝本,于1856至1885年陆续发表了12卷系列诗组成的诗集《国王叙事诗》,每个诗篇都有各自的感情基调。在叙述这些传奇故事的过程中,他采用具有优游之美的田园诗风格,无韵诗音调优美,剪裁得体。他将笔下的人物维多利亚化,不落俗套地塑造了新的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们。

 

 

现代派文学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艾略特在其代表作《荒原》中,贯穿了亚瑟王传奇中寻找圣杯的故事。诗人借圣杯的第二守护者“渔王”的衰老,国家的荒芜,从而派英雄寻找圣杯向人们呈现了一个惊慌、恐惧、贫乏,亟须圣杯拯救的荒原。

 

1958年,英国作家怀特的四部曲小说《从前与将来的王》问世,小说描述了梅林教育青年亚瑟,直至他得剑登基以及骑士兰斯洛特与王后桂妮薇儿之间的爱情等故事,最后结束于他与莫德雷德的决战之前。大多数故事虽脱胎于《亚瑟之死》,但怀特对于这些史诗般的事件有了新的解读,将它们置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之下,赋予了它们别样的新意。

 

 

除了文学之外,亚瑟王传奇在绘画、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也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国外诸多学者都对亚瑟王传奇展开了细致的调查与研究。自日本小说家夏目漱石的《薤露行》到美国诗人罗宾逊的素体独白叙事组诗《墨林》《郎士洛》和《哀生》,从马克·吐温《亚瑟王廷的美国佬》到艾略特的《荒原》,自英国威廉斯的长诗《塔列森》到怀特的四部曲小说《从前与将来的王》,从斯坦贝克遗著《亚瑟王及其高贵骑士行传》到美国奇幻小说作家布拉德蕾的《阿法隆的迷雾》等作品,可谓将亚瑟王传奇故事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影视界也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以或浪漫或现实甚至是后现代的手法创作出风采各异的影视作品,阴暗的《亚瑟王神剑》,浪漫的《第一骑士》,梦幻的《阿瓦隆的迷雾》,历史的《亚瑟王》,各种作品不一而足,从另一个侧面既反映又推动了这一浪漫传奇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本文节选自《文明》2020.10月刊

来源:文明杂志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亚瑟王传奇:浪漫的骑士文学
新京号
巴尔加斯·略萨:还好,有死亡存在
文化
《堂吉诃德》:我们听从的是桑丘,但我们敬佩的却是堂吉诃德
文化
一支玫瑰的深处:贝拉·阿赫玛杜琳娜
文化
最后的骑士
新京号
江淮大地的“皖乐徽声”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3月文艺资讯丨音乐剧《理想之城》书写奋斗
娱乐
大戏看北京3月文艺资讯丨音乐剧《理想之城》书写奋斗
娱乐
大戏看北京4月文艺资讯丨《长城》音乐会以旋律传递精神
娱乐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乐与戏剧的碰撞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