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荣成市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等主题,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金点子”征集活动,为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智力支撑。
目前,征集评选活动已结束,共征集意见建议419条,评选出“金点子”10条,主要涉及推动数字文旅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海洋数字化赋能、农业数字化赋能、数据开放共享、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智慧养老等方面。下一步,10条“金点子”将纳入市委、市政府决策,由相关部门拿出跟进措施。
“推动数字产业做大做强”的建议(3条)
1.关于推动荣成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献策人:丛培刚 荣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关于实施智慧文旅工程的建议
献策人:张小嫘 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
3.关于推动荣成非遗传承发展的建议
献策人:王永卫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局指挥中心主任
“加快产业数字化提速升级”的建议(4条)
4.关于推进荣成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的建议
献策人:车宏志 成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5.关于探索海洋碳汇价值转变的建议
献策人:杨龙 荣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6.关于数字化赋能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
献策人:孙永军 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7.关于加快推进荣成数字农业进程的建议
献策人:姚金鑫 哈理工荣成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
“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的建议(2条)
8.关于推动荣成数字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献策人:夏东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大数据应用专委会顾问、工信部《大数据从业人员能力要求》核心编委
9.关于扩大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献策人:王勃 荣成市元烨锻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提升治理服务数字化效能”的建议(1条)
10.关于优化金融服务推动“智慧养老”创新发展的建议
献策人:车晶 荣成成山建设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于推动荣成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献策人:丛培刚
发展智慧文旅,是数智时代荣成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向,也是数字赋能叫响“天之尽头、天鹅海岸”品牌的全新路径。
①推进资源整合,数字赋能提升市场推广影响力。对“吃住行游购娱”等进行资源与特色禀赋梳理、实力与服务水平评级,建立起详实的数据库;加快研发集全市文博场馆、景区、酒店、民宿、餐饮、购物、娱乐场景展示、特色介绍于一体的数字查询应用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宣传推介和城市间客源共享。
②重视游客体验,运用技术提升场景看点吸引力。构建全流程的智慧文旅服务体系,引导文旅企业、场馆,打造沉浸式体验+城市漫游+新兴商业综合体、文博场馆等旅游新业态,实现游客认知与消费的升级;依托文化遗产优势与地域特色,举办海滩音乐晚会、非遗民俗展等大型直播互动活动,提升知名度,扩张影响力。
③解决好平台、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打造新型数字文旅产品和服务;依托金融机构研发推出支持大数据平台与人工智能应用等系列金融产品,解决融资难题;加强智慧文旅产业监管,保证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于实施智慧文旅工程的建议
献策人:张小嫘
①加快推进文旅产业内容智慧化,运用数字技术将荣成各类优质文旅资源进行可视化再现改造,增强游客的“体验感”;积极开发荣成文旅云,将荣成各类优质文旅资源汇聚到云平台,实现“云畅游”“云博览”“云演艺”;加快实施文旅景区智能化改造,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②推进文旅产业服务智慧化,开发集文旅项目预览、预约、票务、酒店和公共交通预订等功能于一体的荣成文旅App等智慧服务平台,串联“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全要素的数字化、智慧化服务矩阵,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和浏览服务;通过开发运用AI技术,搭建政府、企业、景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平台,实现从文旅项目、交通、停车、充电、导览、餐饮、酒店、如厕、购物、文创到客服全过程全天候的智慧化服务。
③加快推进文旅产业管理智慧化,构建荣成文旅产业智慧化监管平台,实现“一码管文旅”。
关于推动荣成非遗传承发展的建议
献策人:王永卫
①数字化展示与体验,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荣成海草房、荣成渔家秧歌、石岛蟹酱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转化为虚拟体验。
②强化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在景区设立非遗体验中心,筛选、挖掘、培养一批非遗线上线下传习者;将非遗展馆、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非遗体验馆、非遗工作室、传习所等融入旅游线路和研学旅游,建立景区信息采集体系,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③文创产品和旅游品牌开发,深度挖掘特色海产品、农产品和非遗等元素,设计推出一批具有荣成特色的旅游伴手礼,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广和销售,丰富旅游商品体系。
关于推进荣成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的建议
献策人:车宏志
发展工业互联网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提高产能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①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借助“十五五”规划编制,研究出台政策措施,支持信息安全建设、工业领域国产替代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升级。
②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加强对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搭建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平台,特别是支持推动实施工业企业5G网络等基础设施全覆盖,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发展。
③大力实施人才培养与引进,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时,综合考虑家庭配套需求,提升整体吸引力;设立专项基金,对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
关于探索海洋碳汇价值转化的建议
献策人:杨龙
推动海洋数字化赋能,探索创建荣成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建议如下:
①建立海洋碳汇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和制度供给,制定海洋碳汇工作总体路线图,探索建设涵盖海洋碳汇核算、评价、交易为一体的“荣成碳汇渔业产业示范区”,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模式,为山东省沿海经济带海洋碳汇交易系统提供范本。
②加快海洋碳汇基础研究,建立海洋碳汇监测体系,探索构建碳汇调查、监测、分析、评估和核算的标准和方法体系,常态化开展碳汇普查、专项调查和长期监测等基础性监测活动,以基础研究带动产业发展。
③构建海洋碳汇山东(荣成)国家信息共享平台,作为信息公开和价格商议平台,以此提升海洋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水平;开展海洋碳汇交易试点工作,创新渔业碳汇金融产品,打通渔业碳汇交易市场化通道。
关于数字化赋能荣成海洋经济的建议
献策人:孙永军
①完善构建海洋数据交易平台,形成丰富的海洋数据资源库,促进海洋数据高效流通、大规模交易和开发利用,带动海洋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②推动人工智能与海洋产业紧密融合,强化海洋产业技术攻关,打造一个集海洋技术研发、产业孵化、成果展示于一体的海洋经济科创高地。
③加快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港口航运业、海洋旅游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发展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研发创新、流程优化、技术迭代。
④推行海洋产业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智慧化运作,提高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数字技术和智能化运行效率、创新能力;搭建企业智能分析系统,提高商业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推动供应链的数字化,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利用数字技术有效匹配精细化的市场需求,增加产业及服务附加值。
关于加快推进荣成数字农业进程的建议
献策人:姚金鑫
①做好数字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设计,建立数据分析专家小组,以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抓手,开展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和创新、成果推广,探索不同的数字农业发展模式,推动数字农业规模化发展。
②加强数字农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分层次培训,加强对“农业+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数字化人才培育体系,提升农民数字化能力。
③用好数字农业的各类支持政策,探索一套可推广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模式;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数字化建设;加强数字农业发展政策支持,制定数字农业示范基地认定标准。
关于推动荣成数字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献策人:夏东
建议围绕以下几点来完善荣成市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①建立由首席数据官(CDO)、应用场景开发官(ASDO)、数字政务服务官(DSO)组成的“数据三官”制度,形成高效协同的数据治理与服务体系。首席数据官(CDO),摸清系统和平台的底数,搜集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提供线索平台互联功能,数据赋能荣成市、产业园区、职能部门的服务员;应用场景开发官(ASDO),探索数据应用实体经济的应用场景,发现数据赋能的典型案例,数据赋能企业、实体项目、数字社会的服务员;数字政务服务官(DSO),线上营商环境数字服务员、政务数据收集员、数字政务情报分析师和营商环境服务员。
②构建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主要数据来源包括企业公开资料,如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产品使用和维系讨论等;企业内部资料,如设备检修记录、管理流程和制度、生产制造工艺手册等;标准与规范,如国内外各类标准文件、国内各种皮书等;图书、教材与论文,如版权图书、教材与培训材料、历史与前沿论文等。
关于扩大荣成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献策人:王勃
①构建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政府通过制定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共建数字人才培养基地,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对于积极参与数字人才培养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激发其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鼓励企业与海外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
②优化数字人才发展环境。政府可以搭建数字人才服务和交流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为数字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③强化数字人才激励机制。实施灵活多样的薪酬制度,吸引和留住优秀数字人才;建立人才荣誉体系,增强数字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提供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帮助数字人才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目标。
关于优化金融服务推动“智慧养老”创新发展的建议
献策人:车晶
①服务创新方面,整合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资源,提供一站式养老金融服务;在养老社区中引入金融服务,打造集居住、医疗、娱乐、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社区;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定制。
②合作创新方面,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智慧养老金产品和服务;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养老金的发展;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智慧养老金经验和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养老选择。
-END-
签审:于军鹏
审核:张文杰
责编:闫美岑
编辑:邵楠
来源:荣成市委“荣归故里”计划工作专班办公室 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