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全能型”机坪技师董师傅的春运:看着飞机安全起降,我心里踏实
新京报 记者 吴婷婷 李木易 编辑 刘梦婕
2025-01-26 20:36
董建柱在机坪工作26年,他与同事们总结了不少经验、创新了不少方法,为的是让机坪变得更好。

1月26日,农历腊月廿七,随着蛇年新春脚步临近,首都机场进出港旅客量预计达19.69万人次,较前几日显著上涨。今天,北京城区的雪又一次“跑偏”,但是几天前,机坪上的工作人员早已做好降雪应对准备。

 

首都机场机坪技师董建柱就是其中之一,2025年春运是他保障的最后一个春运。“年底就退休了,但我不舍得这机坪。”董建柱在机坪工作了26年,他挥起胳膊能与同事们一起铲冰除雪,拿着指挥棒能保障机坪上的车辆顺畅通行,带上执法仪能监管飞行区秩序。他说,“看着飞机安全起降,我心里踏实。”


首都机场机坪技师董建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董师傅带的徒弟遍机坪

 

“董指”“董师傅”是同事们对董建柱的称呼,董建柱班组的一位年轻人告诉记者,“董指”指的是“董指挥长”,他是工作中的灵魂人物,是同事们对他工作权威性的认可;“董师傅”则是昵称,这么多年,董师傅带的徒弟遍机坪。听到年轻同事的这番解释,董建柱哈哈一笑,“我还是喜欢‘董师傅’,显得亲切。”

 

在机坪工作,夏天应对雷雨,冬天应对降雪,一年四季都得和极端天气“过招”。前几天天气预报说本周末北京将迎来降雪,这也是机场人最忙的时候。董建柱军人出身,复员后在机场宾馆工作了几年,之后便来到机坪,并逐步成长为一名机坪技师。平时不善言辞的他,说到应对降雪保障工作便打开了话匣子。

 

“要下雪了,各小组把设备都清点好,融雪剂、除冰液、车辆适应性检查,大家把工作做在前面。”在降雪来临前几天,董建柱就和同事们开了准备会,提醒大伙儿根据降雪保障预案开展工作。“降雪遇上春运,咱们得尽最大努力让旅客们如期踏上返乡路。”董建柱说。

 

机坪上的降雪给飞机起降带来影响,所以除雪是机坪保障人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分成机械组和人工组,其中机械组负责除雪车辆编队统一行动,为机位区域进行除雪。”董建柱介绍,早上七八点钟是出港航班高峰期,也是全天旅客量最大的时间段之一。在降雪天里,尤其要优先保障早出港航班起降。

 

多年经验汇总成工作“宝典”

 

董建柱班组成员有8名,他们负责首都机场42公里围界范围内机坪上飞机引导、交通秩序管理、运行保障监管,以及8300名驾驶员、3500辆车、10000多部保障设备和1.1万名机坪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


1月20日,首都机场,飞机落地后,机坪技师接到塔台通知,开着引导车把飞机引导到停机位。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我们这工作就像机坪上的‘警察’,机坪上的车辆拥堵了得管;飞机落地后,如果接到塔台通知,我们要开着引导车把飞机引导到停机位;在机下,还要抽查各作业车辆是否按照要求行驶、停靠……”机坪管理工作繁多、复杂,每一项都容不得马虎。为了更高效地开展工作,董建柱班组将机坪进行网格化管理,共分为4个网格,派专人盯守。


1月20日,首都机场,董建柱在机下抽查各作业车辆是否按照要求行驶、停靠。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董建柱心细、善思考,而且一直保持着军人严谨、踏实的作风,在机坪工作这么多年,他与同事们总结出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也成为机坪管理的“宝典”。


比如,运送旅客行李的拖车挂斗数量有讲究,“大拖车挂4个,小拖车可以挂6个,挂太多可能会影响其他车辆开展工作。”董建柱说,再比如,硕大的机坪除了起起落落的飞机,还有旅客乘坐的摆渡车、运送行李的拖车、机组车、工程车等各种车辆,机坪施划有车辆行驶的固定线路,但偶尔也会碰上拥堵,“236、232机位比较容易出现拥堵,拥堵时间长,影响旅客出行和航班正常起飞,所以这是我们主要关注的点位。”如果遇上“堵车”,董建柱就会拿上指挥棒,在机坪“路口”指挥交通,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除了这些经验,董建柱还参与创新了不少工作方法,道路行车“3-2-1”手指确认法就是其中之一。简单来说,当车辆通过路口时,驾驶员要用手指指向车辆斜前方、正前方、侧后方等检查区域,目视观察滑行道飞机、行车道车辆动态,确认车辆不影响飞机滑行,做到“手到、眼到、心到”。车辆通行前,驾驶员要检查确认车辆通行期间与航空器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确认完毕后快速通过。同时,驾驶员应注意躲避飞机尾流。

 

记者多次在首都机场机坪采访时,均看到每一位驾驶员都严格按照这套“3-2-1”手指确认法行驶,即使远处看不到飞机滑行过来,近看也没有交叉通行的车辆。一位机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套工作方法看似简单,但却是董师傅等基层机场人多年工作的结晶。如今‘3-2-1法则’已经延展到其他部门。”


1月20日,首都机场,董建柱拿着指挥棒,在机坪“路口”指挥交通,确保车辆安全通行。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站好退休前最后一班岗


本周末,首都机场迎来春运旅客出行高峰,董建柱像往年一样为航班的安全起降“站岗”。春节假期在机场值守,是很多机场人的常态。按照排班计划,今年除夕董建柱上白班,晚上可以在家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能回家吃年夜饭挺高兴的,好多年除夕晚上都在机场过。不过也习惯了,看着飞机安全起降,我心里踏实。”


今年年底,董建柱将要退休,离开陪伴他26年的首都机场机坪,“我对这里太熟悉了,每一个网格,每一条滑行道、跑道,每一条车辆行驶路线……退休后见不到这些‘老朋友’,心里还真舍不得。”

 

在退休前的这两年,董建柱一如既往地想法子,希望让机坪变得更好。2024年,董建柱创新工作室开展了机坪除冰液收集工作,“为了保障航班安全,降雪期间得使用除冰液为机坪除冰。如果能对回收的除冰废液进行净化后循环利用,是个‘降本增效’的好办法。”当前,董建柱班组的这一创新举措正在首都机场进行研究测试。

 

2025年,董建柱虽然要退休了,但董建柱创新工作室的新点子一直在“路上”。“春节之后,得和同事们来几次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争取还有新灵感。”董建柱说。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婷婷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李木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专题丨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来了,一起贺佳节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