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在吕梁山老区,科学家用杂粮振兴乡村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2025-01-21 21:18
随着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兴县的杂粮产业也正在从传统的农耕模式,向现代产业转型。

品种选育、农技研发、种植模式重构、产业链条打造……当现代农业科技遇到老区传统杂粮种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晋绥杂粮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京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2022年以来,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和山西兴县合作,以“科技包县”的模式,助力当地杂粮生产的现代化转型,把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杂粮,变成了振兴乡村的现代产业。

 

兴县农田。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供图

 

小米杂粮,怎样振兴乡村

 

在山西吕梁山里,黄河贴着兴县,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中蜿蜒流过,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人们沿着河流和山谷,散居在千山万壑之间,在高高低低的山坡上种植小米、高粱、豆子……

 

这里是杂粮的故乡,也是革命年代小米加步枪故事的诞生地,黄土高原上的沙质土壤,和昼夜较大温差等环境,为谷子、高粱、豆类等杂粮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兴县县委书记乔云介绍,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兴县是著名的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是延安的屏障和门户,曾以贫瘠的土地开荒100余万亩,供养边区4万余名党政军人员,9万人口的小县参军过万,牺牲千余,八路军120师用小米加步枪赶走了侵略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杂粮,是兴县的标志,也是吕梁山中的特产。乔云介绍,兴县杂粮资源丰富,小米、高梁、绿豆、豇豆、莜麦、红豆等,名扬远近,黑谷子、黑芝麻、黑大豆等杂粮,还有豌豆、荞麦、红小豆等特色杂粮,是一个较完整的天然基因库。其中以小米最为知名,兴县小米色泽金黄,米粒饱满,口感细柔润滑,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富含锌、硒、铁多种微量元素,是天然的健康食品。

 

随着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兴县的杂粮产业也正在从传统的农耕模式,向现代产业转型。乔云介绍,2014年来,兴县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5个,其中无公害产品40个绿色食品107个、有机产品96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而这些品牌,正在为这片革命老区和老区中的人们,带来新的生产模式。

 

科技包县,改变农业模样

    

2022年,一场现代农业科技与杂粮生产结合的模式,在兴县落地。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周文彬介绍,2022年,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兴县人民政府,开启杂粮产业合作。合作之初,作科所组织成立专家工作小组,以“一团队一产业”的模式,深入兴县乡镇和村庄,对接交流农民、企业需求。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农业基础、经济水平、乡风民俗等特点,谋划主导产业,布局各类杂粮育种基地、示范基地等。

 

几年中,作科所先后派出6支科研团队、13名专家、20多位研究员助力兴县杂粮产业,建立了中国农科院兴县育种基地、专家院士工作站。

 

在2022年当年,认定3个荞麦新品种、2个豇豆新品种。2023年育成新品系和新品种16个,其中,苦荞新品种“中苦3号”田间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350斤,居参试品种第1位。2024年,在柳林基地测产,收获的豌豆、鹰嘴豆等冷季豆平均亩产达到了300斤以上,约为普通品种的2倍,经过初步检测新品种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与传统品种相当;中谷19号和中谷25号增产幅度明显。

 

几年中,一个以县域为单位的科技助农模式,逐渐建立起来,这一模式也被命名为“科技包县”,包括品种改良、农机研发、测土配方、种植模式探索……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等,不断改变着当地的杂粮产业。周文彬介绍,通过一系列示范区精准种植和技术集成示范,示范区增产10%以上,亩节本增收120-150元,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示范效果显著。

 

产业链条,建起兴农基础

 

“杂粮属于西北旱作地区的主粮,在营养物质和功能效用上与主粮互补性,满足了居民对食物品种丰富多样、品质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有6个创新研究组从事杂粮创新研究,近3年与兴县‘科技包县’合作,在新品种研发、良种鉴定筛选、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党委书记刘录祥说。

 

在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农业产业链的打造,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周文彬介绍,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作科所用科技提质量、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推动兴县杂粮全产业链贯通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科技助农的过程中,和当地一起,探索现代农业产业的打造。

 

周文彬表示,“科技包县”的模式正在持续推进,通过“政府主导+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杂粮产业发展模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保障下,依靠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杂粮产业多元化发展,助力当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科技包县’的形式将从引、育、繁、推、加、销等方面,全面深化与地方的合作,把脉助力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为实现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兴县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刘录祥说。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履新河北省委书记第二天,倪岳峰带领省领导赴西柏坡调研学习
政事儿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第一看点
建功新时代的巾帼力量——记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
第一看点
大山孩子们的航天课 一支“小火箭”在废弃养鸡场里发射成功
乡村
向着复兴梦想的新跨越——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时事
助14万人改善营养和生活环境,菲仕兰持续回馈社会
食品
万场文化科技卫生活动今年下乡
综合
国务院:支持符合条件的革命老区重点企业上市融资
时事
陕西梁家河村将新建300多口窑洞
时事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全文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