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最小包装食品,也该标注生产日期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徐秋颖
2025-01-20 22:13
食品企业应以最完善的信息标注,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超市购物。图/IC photo


据报道,春节将至,有市民在采购年货时留意到,市面上那些内含独立小包装的食品,不少独立包装上没有标注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等信息,其中有的会注明“单片/单个非最小销售单元”。这让有的消费者犯了难:“以为瓶盖上有生产日期,箱子早就扔了。”


食品包装上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关系到消费者知情权和食品安全。然而,目前市场上在售的部分食品,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等信息标注,仍然不统一。这主要表现在,以最小销售单元售卖的食品,包装上都标注了生产日期,但其里面装的独立小包装食品,有的标注了生产日期等信息,有的却未标注。


现实中,很多消费者都习惯性扔掉了最小销售单元食品外包装,若里面独立小包装未标注生产日期等关键信息,就无从判断其是否在保质期内,弃之可惜,食之危险,陷入两难。有的消费者看不到生产日期,就有可能误食过期食品,给健康带来危害。此外,有的企业可能故意不在“最小包装食品”标生产日期,以浑水摸鱼销售临期乃至过期食品。


根据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最小销售单元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对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在显著位置清晰标明生产日期或失效日期。而对于最小销售单元以内的独立包装产品,目前并无相关硬性规定。这就造成“最小包装食品”生产日期等信息标注并不统一。


从保障消费者权利的角度来看,最小销售单元里面的“最小包装食品”,不妨统一标注生产日期,能够有效避免某些企业将问题食品装入最小销售单元销售,在消费者追责时耍赖——商家可能以“最小包装食品”没生产日期为由,拒绝承认来自最小销售单元。


既然“最小包装食品”是独立的,实际销售中也存在与最小销售单元分离的可能性,而这种分离直接影响消费者合法权益,那么法律层面也该最大化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也就是说,有必要在法律层面统一规范“最小包装食品”生产日期等信息标注,以堵上食品安全漏洞。这么做自然会增加企业成本,但这种成本是有必要承担的,食品企业就应该以最完善的信息标注,满足消费者对知情权的细化要求。


总之,“最小包装食品”虽然产品规格相对较“小”,但关乎食品安全事“大”,在重要信息标注上,食品企业不妨再细致周到些。


撰稿 / 冯海宁(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付春愔


相关推荐
假进口奶粉“变身”再售,固体饮料说成奶粉卖
消费
网购普洱茶饼无生产日期,法院判决“退一赔十”
时事
儿童防晒霜乱象调查:部分无儿童化妆品标志,宣称“0岁可用”
消费
新闻8点见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展览面积扩大
时事
新闻8点见丨儿童防晒霜乱象调查;美国为何此时介入以伊冲突?
时事
买威士忌扫码变白兰地,热销的低价“进口威士忌”是何来路?
消费
全英文标签、海外公司“镀金”……直播间里的“进口奶粉”陷阱
消费
北京启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北京
预包装食品日期字体变大,标注区域、顺序有要求
时事
解决食品生产日期“找不到、看不清”等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办法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