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特别关注 | 2024年度养老领域十大进展与2025年五大发展趋势
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
2025-01-18 09:51
进入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阅读更多内容

 

 

2024年,我国养老领域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共同推动下,在十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宏观政策层面,国家高度重视发展银发经济,聚焦失能老年人照护,提升普惠性养老服务水平。服务体系和保障层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加快,老年助餐全面开展,市场力量加快产业布局,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试点方式推动,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取得明显进展,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技术和支撑层面,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银龄行动推动老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价值再开发。

 

展望2025,养老服务工作将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聚焦失能照护和普惠服务,资源将进一步集聚,社区养老依托作用将会加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将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老年社会参与平台和渠道将更加多元,银发经济将更加活跃。

 

2024年度养老领域十大进展

 

一、从国家到地方部署发展银发经济,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可视为“银发经济”元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文件明确界定了“银发经济”内涵,并提出26项具体举措。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是“为老”,也要兼顾“备老”(即尚未达到老年年龄,已开始为老年生活做准备的群体),备老经济是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银发经济”也首次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山东等21个省份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各有侧重。京津冀、广州南方美谷、陕西“一带一路”等银发经济产业园项目陆续揭牌。

 

二、聚焦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多地多举措强化照护服务

 

2024年,国家高度关注失能老年人照护。《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进一步健全,辽宁、广东珠海等地印发老年人能力评估实施办法或方案,北京修订《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规范》地标,评估内容和评估结构等要求更加完善;失能照护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累计234个项目地区,支持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5.8万张,提供居家上门服务66.8万人次,保障经济困难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服务;长期照护服务保障更加多元。国家医保局印发《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长期护理保险经办规程(试行)》《长期护理保险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规范长护险评估机构、经办流程,壮大长护险专家队伍。

 

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快,老年助餐全面开展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截至2024年2季度末,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共有36.9万个。北京、内蒙古、广西、新疆、山西、吉林、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贵州12个省份把发展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或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延庆、天津南开等50个地区及北京丰台、山西运城等50个地区分别入选2024年与2025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在助餐方面,中央财政在2024年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支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江西、天津、海南、浙江、山西、重庆、广东、吉林、宁夏、广西、福建等12省份出台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老年助餐点数量达7.5万家,河北、浙江、山东等地老年助餐点数量超过了6000家。

 

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养老保障和金融政策体系全面升级

 

2024年12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实施范围从原来的36个先行城市(地区)推广至全国。个人养老金开户数量突破7000万户,基金数量扩容至284只。2024年5月,《关于银行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养老金融方面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养老金融的发展目标,从支持不同人群养老金融需求、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健全金融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16项重点举措。

 

五、新时代“银龄行动”启动,老年价值开发渠道和平台多维发展

 

2024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充分肯定“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所作所为,发出了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的伟大号召。全国老龄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代“银龄行动”的内涵外延、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11月,新时代“银龄行动”正式启动,全国“银龄行动”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云南省出台新时代“银龄人才万人计划”实施方案,为银龄人才的引进和管理提供了系统政策支持;江苏省首个老年人“零工驿站”在太仓揭牌,自试运行以来,已征集300多家企业的160多个岗位,130多位老人通过驿站的牵线搭桥重回“职场”;浙江宁波“久久乐活计划”公益项目,实施两年以来孵化了40支老年乐活组织,在特殊群体帮扶、文化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公益创业领域累计开展千余次活动,受益群体超过15万人。

 

六、国家发布首个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文件,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启动

 

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纳入2024年工作任务。6月,民政部等21个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成为首份国家层面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总体性部署文件,从设施建设、服务供给、质量安全等多个方面保障农村老年人享受专业养老服务。9月,中央财政资金新增3亿元支持59个地区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各地也积极通过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闲置资源改扩建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增加村庄养老服务点等方式,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农业农村部和发改等部门开展农村养老服务典型案例遴选,总结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发布推介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在公布的2024年度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中有8个养老案例。

 

七、国有康养集团、险资和地产持续引领康养服务发展,深化细化产品和服务网络

 

2024年,地方国资康养集团不断出现,扬州、武汉等城市于年初揭牌成立本地健康养老产业集团。截至年末,省市级国企康养集团57家,其业务范围涵盖了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健康管理、康养旅游等多个领域。险资领域,泰康持续引领康养产业发展。目前泰康之家、泰康医疗、泰康拜博口腔等共同组成的“长寿社区+长寿医疗”相关布局280家,覆盖56座城市;太保家园在长三角、大湾区、环渤海、成渝及中部地区落地15个颐养、康养、乐养型高端养老社区项目;太平养老社区已覆盖全国25省份56市,共计70家,实现医养、康养、旅养差异化功能的养老社区布局。地产领域,保利、越秀、万科、绿地、融创、远洋、融侨、复星等多家地产企业布局康养。越秀康养布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两大核心经济区。截至2024年10月,越秀康养全国共运营21个项目,床位数近8000张,居广州第一、大湾区领先,全国第一梯队。

 

八、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高速发展

 

2024年1月,国办1号文件明确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的通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24年11月,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通过五大功能“一站式”服务,打造成各地养老服务政务平台的总枢纽。民政部和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的通知》,经地方申报评审,将天津市等48个地区作为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养老服务网、智慧养老院等具体实践形式在北京、上海铺开。

 

九、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政策和举措密集出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

 

2024年年初,民政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外发布。5月,教育部批准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整合民政部教育科研资源设立民政职业大学。地方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等18个省份发布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或方案,其中,浙江和云南为征求意见稿。专业教育方面,各地不仅加大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而且新增了多种培育模式;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北京等18个省份提出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依托职业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激励机制方面,表彰褒扬、提升薪酬待遇、拓宽职业晋升空间、健全落实相关补贴、落户与住房保障等5个方面成为主要举措。

 

十、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持续深化,标准化建设推动区域资源互通

 

2024年3月,广州市南沙区养老机构跨境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正式揭牌。截至2024年12月,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广东开设或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已达12家,收住来自港澳的长者700多人;长三角地区着力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及沪皖共建的长三角(广德)生态绿色康养基地,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建设高水平康养目的地。截至2024年9月,共推荐了300个长三角旅居养老地和100个长三角健康养老目的地;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签署《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在养老服务协同机制、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标准互通互认及优质项目推介方面建立联动机制。截至2024年9月,津冀两地已有282家养老机构纳入合同网签范围;京籍老年人入住津冀养老机构共5264人,其中河北5127人、天津137人。

 

2025年养老领域发展趋势

 

一、失能老年人照护和普惠性养老服务将更加被重视,资源将进一步集聚

 

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显示,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以此推算失能老年人口约3500多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国家加强护理型床位建设、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的工作基础上,可负担、可及性高的普惠性养老服务将会得到更多资源倾斜。

 

二、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主体将会显著增多,社区养老依托作用将会加强

 

在家庭照护功能逐渐衰退的情况下,依托社区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国家政策重点已经在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倾斜,国有康养集团和龙头的养老企业集团已经开始布局机构—社区—居家的服务体系,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正在形成。与此同时,依托村(社区)“两委”统筹协调,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的局面将逐步打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将逐步健全和完善。

 

三、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下的农村养老将得到加强

 

农村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老年人养老观念、为老服务资源基础、人口集中程度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现有的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方案未必适应农村的养老实际。基于此,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的59个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资金分配方案已经确定,每个试点获得400-600万元的资金支持,试点的工作成效将逐步显现,有望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形成区别于大城养老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

 

四、老年价值开发和社会参与的平台和渠道将更加多元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年人正在集中进入退休状态,有经济实力、有丰富经验、有信息化能力的新“老人”将会通过多种方式寻找发挥个人价值的平台和机会,无论是老年人再就业还是志愿服务的需求都将进一步释放。在国家推动的新时代“银龄行动”平台之外,将会催生更多主体关注和解决这些需求,为新“老人”提供更多参与渠道和空间。

 

五、面向已老和备老人群的银发经济发展将更加活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2025年重点任务之一,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推动银发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国家推动银发经济的宏观背景下,随着社会需求的迸发,备老经济和新型养老产品将会更加繁荣,以养老储备为主题的理财产品和金融市场日益活跃,围绕新老人的产品和服务将层出不穷,如老年电竞、老年新型社交媒体平台、老年文旅、智能应用等新产品新形势将不断出现,市场也将更加活跃。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

 

-END -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北京慈善义工”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来源:公益时报

 

编辑:宣传工作处 

来源: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从一号文件到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看清县域破除城乡壁垒“路线图”
乡村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第一看点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中国文化产业2025十大发展趋势
新京号
芜湖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下达!
新京号
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全文)
第一看点
河北省省长、山西省省长、江西省省长、广东省省长等,给网友回信
政事儿
2024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来了!
新京号
石景山“两会声音”,引中央及市属多家媒体关注!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