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6日,灵康药业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3.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3.06%左右;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1.51亿元相比,减亏20.79%左右。
预亏原因与集采有关
灵康药业称,本期亏损主要原因为集采导致毛利下降,销售毛利无法覆盖本期期间费用,导致本期业绩亏损。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集采中标品种陆续执标后,处于覆盖市场放量的上行周期中,灵康药业加大集采中标品种推广力度,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充分利用渠道优势做好非集采品种的市场推广,扩大这类产品的销售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调整销售策略,增加民营医院销售渠道等,灵康药业心脑血管类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从多方面挖潜节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控制成本开支;最大化利用产能,充分发挥产能优势,积极寻找CMO订单,亏损情况较上年同期显著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灵康药业成立于2003年12月24日,于2015年5月28日登陆A股,主营化药处方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心脑血管类产品(注射用石杉碱甲、注射用尼麦角林等)。
连续三年处亏损状态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灵康药业近年来业绩下滑明显,且自2022年起,已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
2019年至2021年,灵康药业营收分别为16.35亿元、10.01亿元、7.40亿元,同比增长率依次为-2.06%、-38.78%、-26.0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亿元、1.60亿元、0.66亿元,同比增长率依次为10.34%、-20.60%、-58.83%。
2022年,灵康药业迎来上市以来首次亏损。相关财报显示,2022年灵康药业实现营收2.89亿元,同比下降60.93%;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同比下降397.19%。当时灵康药业解释为受到疫情、集采、原材料涨价的影响。
集采方面,2022年7月,灵康药业全资子公司灵康制药参加了第七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投标。结果显示,旗下产品注射用头孢美唑钠中标,但其另一款销售比重更大的产品——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丢标。
灵康制药的注射用头孢美唑钠2021年销售额为106.28万元,占公司当年营收比例为0.14%,2021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仅有24.34万元,占比0.19%。但是,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在2021年度销售额达到9151.46万元,占当年营收比例为12.36%;2022年,其在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为1495.49万元,占比11.87%。
2023年,灵康药业依旧亏损,实现营收1.9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1亿元。灵康药业称此次亏损主要由于公司主营的化药处方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受到影响,特别是肠外营养类和消化系统类产品的收入大幅下降 ,以及毛利率、净利率下降所致。2023年,灵康药业的毛利率为46.67%,同比下降了21.1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6.97%,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26个百分点。
曾因信披违规被罚
近年来,灵康药业及实际控制人还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和处罚。
2023年1月11日,灵康药业公告称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陶灵萍立案调查。
2023年4月,灵康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西藏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公司存在以下违法事实:灵康药业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形成的关联交易,导致信息披露不及时及2021年半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据悉,灵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下称“灵康控股”) 持有灵康药业47.09%股份,持有浙江灵康益冠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益冠实业”) 100%股份,陶灵萍为灵康控股、灵康药业、益冠实业实际控制人,并且陶灵萍同时兼任灵康控股董事长、灵康药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益冠实业执行董事。依据相关规定,益冠实业为灵康药业的关联方。
2021年1月至3月期间,灵康药业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陶灵萍与公司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张俊珂指使、组织相关人员以借款的名义,将公司资金划转至益冠实业银行账户,累计发生1.5亿元,占灵康药业2020年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4.80亿元的10.14%。上述资金划转构成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对灵康药业资金的非经营性占用,属于关联交易。
然而,灵康药业未按规定对上述关联交易进行信息披露,导致信息披露不及时及2021年半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灵康药业、董事长陶灵萍及财务总监张俊珂共计被罚400万元。这些事件进一步加剧了灵康药业的经营压力和投资者对市场的担忧。
1月17日,灵康药业收于5.34元/股,下跌3.26%。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卢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