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岳立:塑造“海淀服务”品牌,推动建设最具投资价值之城
新京报 记者 吴为 陶冉 编辑 张磊
2025-01-16 21:19
推进“无事不扰”经营主体白名单试点。

1月16日,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岳立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围绕“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海淀服务”和“潮涌北区”这三个关键词介绍了海淀区过去一年的工作和今年重点工作的亮点。

 

岳立介绍,今年,海淀区将着力塑造“海淀服务”品牌,全力打造高水平政策供给惠企、高效率精准服务助企、高标准要素保障强企、高质量综合监管安企、高品质法治建设护企“五位一体”的营商环境“升级版”,推动建设最具投资价值之城,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海淀、聚集海淀、扎根海淀的信心和动力。


1月16日,北京会议中心,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岳立(右)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海淀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500件,居全市首位

 

2024年,海淀区印发了《海淀区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实施方案(2024—2027年)》和6个配套文件,锚定2027年率先基本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岳立介绍了五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强化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构筑产业集群竞争力、集聚创新人才、拓展国际要素配置、提升创新生态吸引力。

 

海淀区制定了服务保障国家科技战略力量若干措施,新落地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辖区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已达52家,全国占比18.7%。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500件,居全市首位,产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体“通通”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海淀区还规划建设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区域人工智能企业超过1300家,占全市的70%。海淀区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24项改革举措全面落地见效,精准推出人工智能、医药健康、集成电路、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产业领域支持政策。

 

对于今年推动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工作,岳立介绍,海淀区将巩固人工智能占先优势,壮大医药健康、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量子科技、6G、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下一个万亿发展新动能。同时,将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培育更多千亿级、万亿级企业。

 

推进“无事不扰”经营主体白名单试点,已纳入企业超一万家

 

海淀区近日公布了2024年经济发展成绩,GDP预计增长6%,仍居全市首位。岳立介绍了海淀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提出的“海淀服务”。

 

岳立介绍,2024年,海淀区打造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企业发展生态,压茬推进《2024年海淀区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163项改革任务落地。

 

随着区域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现有市场主体存量共计28.12万户,科技型企业占比48.9%。为推动区域营商环境向“更好”“最好”升级,海淀以“优”字为先、“实”字为要、“稳”字筑基,聚力打造“海淀服务”品牌。


1月16日,北京会议中心,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岳立。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海淀区是如何打造“海淀服务”的呢?

 

岳立介绍,首先,在“优”字上求突破,构建“省心舒心贴心”服务环境;在“实”字上动真格,营造优质创新发展环境;在“稳”字上下功夫,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在政务服务方面,持续深化集成服务,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以智慧政务提升服务体验,新增“一网通办”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服务区,向市民群众提供7×24小时政务服务。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方面,财金协同平台累计发放贷款67.63亿元,为中小微企业送上“及时雨”。

 

海淀区还新增6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启动全市首个商业秘密保护服务联盟。在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方面,统筹推进“无事不扰”经营主体白名单试点,已纳入企业超一万家,为经营主体增效减负;非现场监管检查占比54.17%,全面开展“扫码检查”,让经营主体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当中。

 

岳立表示,今年,海淀区将侧重于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着力塑造“海淀服务”品牌,全力打造高水平政策供给惠企、高效率精准服务助企、高标准要素保障强企、高质量综合监管安企、高品质法治建设护企“五位一体”的营商环境“升级版”,推动建设最具投资价值之城,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海淀、聚集海淀、扎根海淀的信心和动力。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建设富有“科学味”与“烟火气”的绿色空间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多个地块广受关注,“潮涌北区”是岳立谈到的关键词之一。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指海淀区百望山以北区域,面积235平方公里,约占全区面积的54%,是海淀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是承载北京高端科技创新功能、承接高精尖产业落地、构筑北京西北部创新发展的高地。

 

岳立介绍,近年来,海淀持续推动南北均衡发展,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聚集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落地了量子研究院、石墨烯研究院、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平台;翠湖、永丰两大组团形成主要的产业创新集群,已入驻科技企业1400余家,其中收入过亿企业103家、独角兽企业24家、上市企业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园区企业总收入4500亿元。


1月16日,北京会议中心,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岳立。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拥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四区”叠加的政策优势。

 

今年,海淀区将加快建设温泉科技园二期三期、永丰数字科技中心一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海星医药健康创新园B区、环保科技园驭智等项目,计划新增投用产业空间约141万平方米。2026年至2027年,预计释放产业空间364万平方米。

 

岳立介绍,未来,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打破单纯的“产业园区”概念,推进“南北协同、均衡发展”,建设富有“科学味”与“烟火气”的绿色空间,提供更多低成本的青年人才创业和居住空间,通过整合城市各类资源,搭建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圈,推动功能混合空间设计,从单纯的工作场所转变为适合工作、生活、游憩的城镇家园,形成由创新源组团、科技服务组团、知识共享组团、研究-开发-生产组团、居住-办公组团和多样化的居住组团构成的功能高度复合的区域,打造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一体化”的创新空间。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陶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聚焦2025北京两会

相关推荐
塑造“海淀服务”品牌,推动建设最具投资价值之城
视频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等事项
新京号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事项
新京号
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等事项
第一看点
携手绘就新画卷!雄安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新京号
整版聚集!芜湖聚力打造“六个之城”
新京号
海淀区“新春第一会”集中释放多项政策,万亿海淀“开年即冲刺”
北京
2025年北京市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工作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新京号
2025中国科幻大会将于3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
新京号
海报合集!2025年北京两会期间,这些区长接受新京报专访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