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规范预付费消费,委员建议设立预付款第三方托管机制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王贵彬 编辑 樊一婧
2025-01-16 14:38

近年来,预付费消费模式迅速普及,涵盖了健身、美容、教育培训等多个行业。这一模式为企业融资和消费者便利提供了双赢选择。但一些不良商家利用虚假信息和合同陷阱侵害消费者权益,导致纠纷频发。

 

在正在举行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预付费消费市场治理成为委员关注的焦点。多位委员建议,通过设立预付款第三方托管机制、推行格式合同备案制度等方式,规范预付费消费。

 

建议推行格式合同备案制度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帅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沈腾今年带来了“加强北京市预付费消费市场治理”的提案,他建议,设立预付款第三方托管机制,推行格式合同备案制度。

 

沈腾说,在预付费消费模式中,一些不良商家侵害消费者权益,导致纠纷频发。比如商家虚构股东、伪造董事信息注册公司,以空壳公司为掩护,遇到消费者投诉后通过注销或更名逃避法律责任。合同中设置复杂、不公平的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的退款权利或增加额外费用,消费者维权困难。有的商家将预付款作为短期筹资手段,资金链断裂时恶意跑路,消费者无法追回款项。

 

“现行法律对预付费消费行为的监管较为宽松,处罚力度不足,不良商家违法成本低,因此屡屡得手。另外,多部门监管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对违法商家的惩戒效率不高。”

 

对此,沈腾建议,加强地方立法,制定《北京市预付费消费管理条例》。明确商家的资质审核标准、合同规范和资金监管要求,赋予消费者更多权益保护工具。同时,设立预付款第三方托管机制。要求商家将消费者预付款存入指定的第三方账户,仅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分阶段解锁资金,防止挪用。另外,推行格式合同备案制度。强制要求涉及预付费模式的商家提交合同样本备案,禁止设置限制消费者权利的不公平条款。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帅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沈腾。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建议设立预付费消费纠纷专门法庭

 

沈腾建议,强化司法执行,提升震慑力。设立预付费消费纠纷专门法庭。在北京市部分法院试点设立专门法庭,集中处理预付费消费相关案件,优化审判效率。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对涉及以下情形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提升司法威慑力,如涉嫌诈骗罪:商家利用虚假宣传和隐瞒事实真相骗取消费者预付款;涉嫌合同诈骗罪: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虚假的合同条款非法占有消费者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通过预付费模式吸收公众资金,无力偿还时恶意逃避责任等。另外,快速强制执行机制。针对涉及消费者债权的案件,优化强制执行流程,加快消费者资金返还进度。

 

沈腾认为,应构建司法与行政联动机制。一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北京市司法机关应与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联合追查商家违法行为。二是联合失信惩戒措施。对违法商家及责任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融资和经营活动。三是提前干预高风险行业。司法机关可与行政部门合作,对健身、美容、教育等高风险行业进行风险预警,遏制潜在违法行为。

 

在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上,他建议对商家设立信用评级标准,并定期公示评级结果,帮助消费者识别高风险商家。另外,将严重失信的商家及责任人纳入行业黑名单,限制其重新进入市场经营。

 

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预付费资金监管中应用

 

在提升消费者司法救济能力方面,他建议简化诉讼流程。开通预付费消费纠纷的在线立案和审理通道,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鼓励集体诉讼。针对涉众性强的案件,允许消费者联合提起集体诉讼,增强诉讼效率和社会影响力。建立消费者救济基金。设立专项救济基金,用于保障消费者在商家无力偿还时的基本权益。

 

同时运用科技赋能司法监管。利用大数据技术动态监控预付费市场交易情况,发现潜在违法行为并及时干预。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预付费资金监管中的应用,实现交易信息的全程留痕和不可篡改,便于司法取证。

 

建议建立全民健身一卡通,费用存于卡中

 

去年,北京市政协委员郎晓雷参加了多次市政协组织的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治理调研。“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方式已成为行业经营的基本模式,主要涉及体育健身与培训领域。商家采取打折、降价等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办理支付卡并存入现金进行预付消费。”他说,这种互惠形式促进了企业发展,但随之带来了大量的预付式消费纠纷,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北京市政协委员郎晓雷。受访者供图


对此,他建议,建立北京市全民健身一卡通,可考虑与公交卡或医保卡合并,一卡通在全市健身店通用,费用存在一卡通中安全可追溯。并与网络平台合作,打造北京全域网络健身地图。

 

他也提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监管,实时跟踪经营企业运行情况,为群众诉求与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成立专项治理小组,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并加强执法力度,加大个人信用制度管理,不断完善法规政策。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薛京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贵彬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精准打击“职业闭店人”,给预付式消费堵漏洞 | 新京报社论
观点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时事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市政协:今年“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已全面启动
北京
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公布
第一看点
重磅!事关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全文公布
新京号
重磅!事关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全文公布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