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一把手访谈|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孔磊: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
新京报 记者 吴婷婷 陶冉 编辑 樊一婧
2025-01-15 20:59

北京经开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未来如何更加高效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


孔磊表示,2024年,经开区的关键词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正朝着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迈进。

 

北京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三个关键词概括去年经开区的创新发展

 

新京报:2024年亦庄发生了很多大事新事,你觉得哪三个关键词最能概括这一年的发展?

 

孔磊:2024年,北京亦庄聚焦高质量发展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有序发展壮大新产业;以创新要素配置为主导,营造产业组织新模式;以提升创新能级为抓手,聚合形成发展新动能。

 

2024年,亦庄新城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3700亿元,工业产值预计超6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超越千亿目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家,在国家级经开区排名前三,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全国首个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亦庄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营商环境评价位列第一梯队。实际利用外资超15亿美元,位列全市前三。

 

所以回顾过去一年,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最恰当,我们要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

 

新京报:北京亦庄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和创新驱动的前沿阵地,2024年在新产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孔磊:2024年,亦庄的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900亿元,装备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信创园新增落地企业超百家,高性能芯片、操作系统等产业链条全线贯通,国产平台装机量超800万套,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3.0阶段建设任务,覆盖全市600平方公里范围,自动驾驶里程超3000万公里。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突破400家,规模超500亿元。我们还启用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建成北京最大、全国领先的公共算力平台,全面建设全域人工智能之城,这些为北京亦庄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北京亦庄既有责任也有条件发展好新质生产力。

 

不断推动新兴产业有序发展壮大


新京报:新产业瞬息万变,亦庄如何保障新兴产业健康、长远发展?

 

孔磊:我们立足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推动新兴产业有序发展壮大。

 

具体来说,一是在壮大主导产业中巩固基础优势,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我们还发布了北京医药创新公园规划,吸引多家跨国药企研发和创新中心落地,服务保障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全部落地亦庄。北京亦庄推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壮大,挂牌全市唯一类人机器人未来产业育新基地,打造全市首个机器人国评中心北京测评中心。二是在培育未来产业中塑造竞争优势。重点布局58个产业园、超6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建设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北京火箭大街”。三是在推进融合转型中孕育发展优势,打造全市最大的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出台全市首个“生产性服务业12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位列全市第二。

 

新京报:亦庄在新产业培育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围绕新产业发展,亦庄开展了哪些工作?

 

孔磊:这就说到第二个关键词“新模式”,北京亦庄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系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我们打造高水平、专业化、产业化组织体系,强化科技和产业职能。同时,深化行政审批监管改革,“无证园区”等5项改革案例全国推广,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此外,亦庄优化政务服务模式,建设全国首个“四智”政务服务大厅,发布全国首个政务大模型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上新政策兑现“个人申报”和“政策日历”,兑现周期缩短23%;全市首创企业版接诉即办模式,入选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城市治理典型案例。

 

亦庄优化产业要素配置,加快调整升级现有产业政策体系,强化产业空间保障,放大产业基金乘数效应,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新京报:亦庄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资源,你刚才谈到的第三个关键词“新动能”,是指什么?  


孔磊: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北京亦庄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创新范式优化,推动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工具应用,积极布局概念验证、专业孵化、小试中试等技术服务平台,提升经开区创新策源能力。同时,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主动对接“三城”,推动外资在内的多类型研发中心、新型研发组织、企业技术开放中心等主体融通发展。亦庄探索应用场景开放,注重挖掘场景首发带动效应,组织实施一批跨领域、综合性标杆和亮点项目,打造全域场景城市。

 

新京报: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好的创新生态,亦庄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孔磊:作为高精尖产业聚集地,北京亦庄汇聚了大量的科技前沿产业和企业,很多企业处于产业化早期阶段,政策和规划的引导、扶持作用尤为重要。北京亦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三城一区”协同联动实现新发展,全年实现成果落地转化超170项,国家实验室、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超65项。加大创新企业培育力度,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全市第二,累计落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13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57家。


市人大代表、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以更大力度推动六大未来产业占先发展

 

新京报:2025年,北京亦庄在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上有哪些安排?

 

孔磊:2025年北京亦庄将在经济、产业、创新、开放、协同、生态、城市治理等多个方面发力,推动新产业有序发展、优化提升新模式、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产业方面,将全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引领高地,使其产值跃升千亿产业集群,增速稳居全国前列;全速建设国家信创产业基地,形成高质量发展体系;全面开启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0阶段建设;全维度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

 

同时,以更高标准提升主导产业发展能级,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高地、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等。北京亦庄将以更大力度推动未来空间、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材料六大未来产业占先发展。

 

新模式方面,开展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出台产业项目扶持政策管理办法,探索智慧化预审服务等改革措施。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探索“智审无休”审批新模式,形成全区域、全领域、全对象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优化“人才十条”2.0政策,完善人才评价认定机制。

 

新动能方面,亦庄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亦庄还将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研究制定“科创二十条”2.0版,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亦庄综保区按期完成验收、封关运营,打造全国综保区数智创新标杆。

 

2025年,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将亦庄新城建设成为一座产城更加融合、人才更加汇聚、功能更加完备、活力更加迸发的新质生产力典范区、高端产业综合新城。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婷婷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陶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2025北京两会一把手访谈

聚焦2025北京两会

相关推荐
同心共担新使命 聚力下好“一盘棋” 大兴区与北京经开区召开深化协同发展座谈会
新京号
北京经开区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
北京
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应用场景增至8类
北京
北京经开区构建高水平人才高地
北京
北京经开区构建五大支撑体系,加快建设全域人工智能之城
北京
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通过正式验收,进入开关运作阶段
北京
北京经开区交出“十四五”高水平对外开放答卷
北京
北京亦庄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
北京
北京经开区到怀柔科学城调研考察,携手推动“三城一区”联动和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新京号
石景山区打造“永不落幕的科幻大会”系列活动——首场“科幻+”产业创新主题沙龙在首钢园举办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