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政协委员李隽:拥抱人工智能,建立人工智能科技战略研究机构
新京报 记者 杨菲菲 王贵彬 编辑 缪晨霞
2025-01-15 10:31
建立专门的人工智能战略研究机构,对于北京市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推动科技创新、高科技产品的创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现在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高校还是整个社会,都面临着各种不断涌现的新科技,这也对教育和科技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年北京“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了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北京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清华委员会主委、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北京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清华委员会主委、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隽。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从简单的文案处理,到数学方程推导,再到各种全新科技产品的出现……人工智能正在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李隽表示,现在人工智能在国内外的发展已经如火如荼,“我们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的研究和调研,一定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世界范围内非常大的一个技术革命的起点。中国肯定要全力以赴发展人工智能,发挥其在科技和社会发展当中的积极作用。”


他建议建立专门的人工智能科技战略研究机构,以引领和推动人工智能的科学基础研究、技术进步、应用前景探索,以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针对该机构的工作方向,李隽建议战略研究机构应聚焦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核心领域,推动基础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加强跨学科合作以深化对人工智能本质的理解。同时,要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以清华大学为例,我们平时在科研、教育教学中都加强了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还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李隽认为,这样有助于培养专业的人工智能专家和新一代科学工作者,同时也会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的利用,“让大家都有使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和能力很重要。之前小平同志提出学好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和学习也是一样。”


李隽建议,要注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在大中小学生的培养中注重人工智能原理及相关科学技术的教育和培训。战略研究机构可以对在教育领域开展科普、教学和教育活动,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


针对人工智能普及和应用可能涉及的各种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问题,李隽建议加强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法律法规及社会价值观的伦理准则。同时,机构也要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此外,战略研究机构也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立专门的人工智能战略研究机构,对于北京市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推动科技创新、高科技产品的创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列措施期待助力北京市在人工智能时代占据引领地位。”李隽强调。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杨菲菲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贵彬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聚焦2025北京两会

相关推荐
灵活就业时代来了?怎样盘活如何避坑,北京总工会、创业者这样说
科技
数实融合补短板 需政策、资本、市场三重发力
智库
瞭望丨十问未来产业
时事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全文
时事
全国政协委员王静:完善农业科研投入机制 突破农业科研瓶颈
乡村
从籍籍无名到前20强 科技铺就合肥崛起之路
财经
steam教育的冰与火之歌
科技
关于智慧城市,代表委员最关注的是这些
智库
香港交易所:放弃向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提出收购要约
财经
孟天广:数字技术应用于危机治理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智库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