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政协委员李隽:拥抱人工智能,建立人工智能科技战略研究机构
新京报 记者 杨菲菲 王贵彬 编辑 缪晨霞
2025-01-15 10:31
建立专门的人工智能战略研究机构,对于北京市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推动科技创新、高科技产品的创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现在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高校还是整个社会,都面临着各种不断涌现的新科技,这也对教育和科技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年北京“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了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北京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清华委员会主委、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北京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清华委员会主委、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隽。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从简单的文案处理,到数学方程推导,再到各种全新科技产品的出现……人工智能正在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李隽表示,现在人工智能在国内外的发展已经如火如荼,“我们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的研究和调研,一定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世界范围内非常大的一个技术革命的起点。中国肯定要全力以赴发展人工智能,发挥其在科技和社会发展当中的积极作用。”


他建议建立专门的人工智能科技战略研究机构,以引领和推动人工智能的科学基础研究、技术进步、应用前景探索,以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针对该机构的工作方向,李隽建议战略研究机构应聚焦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核心领域,推动基础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加强跨学科合作以深化对人工智能本质的理解。同时,要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以清华大学为例,我们平时在科研、教育教学中都加强了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还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李隽认为,这样有助于培养专业的人工智能专家和新一代科学工作者,同时也会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的利用,“让大家都有使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和能力很重要。之前小平同志提出学好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和学习也是一样。”


李隽建议,要注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在大中小学生的培养中注重人工智能原理及相关科学技术的教育和培训。战略研究机构可以对在教育领域开展科普、教学和教育活动,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


针对人工智能普及和应用可能涉及的各种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问题,李隽建议加强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法律法规及社会价值观的伦理准则。同时,机构也要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此外,战略研究机构也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立专门的人工智能战略研究机构,对于北京市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推动科技创新、高科技产品的创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列措施期待助力北京市在人工智能时代占据引领地位。”李隽强调。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杨菲菲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贵彬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聚焦2025北京两会

相关推荐
中国高等教育 | 龚旗煌:从理念到实践: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高等教育创新探索
新京号
两会热议人工智能:委员建言产业落地、人才培养与立法保障
时事
“AI挑战下的人文学术”跨学科对谈在北大举行
新京号
聚焦两会 | 聚热点、话民生、谋发展——听北大医学代表委员两会声音
新京号
企业家读报告|破除准入壁垒,制度保障与市场活力双向激活
财经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第一看点
两会产经速递|提升大兴先进制造标识度的关键在哪
新京号
2025年,北大社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书!?
新京号
潮起正是扬帆时——我国网信企业如何更好“走出去”
新京号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建院30周年暨化学学科建立114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