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大兴如何擦亮氢能名片?北京两会上政协委员们这样说
新京报 记者 朱玥怡 编辑 王进雨
2025-01-14 22:18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朱玥怡)氢能已成为大兴区的名片之一。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今年的北京两会上,多名政协委员同样带来了氢能发展的相关提案。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吴问平今年的提案之一就是关注如何加快氢能产业发展。


吴问平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在国家的战略部署下,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应运而生,成为氢能政策落实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特别是 2024 年以来,全市首个生物质绿氢项目落户示范区,7条京津冀跨区域氢能运输示范线顺利建成,累计落地企业228 家,涵盖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逐步塑造了 “大兴氢能” 这张产业新名片。但在氢能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例如氢能应用场景不够广泛,新产品还缺少标准制定和产品合格认定。吴问平提到,当前,京津冀地区氢能示范应用主要集中在燃料电池商用车领域,其应用场景尚未完全展开。在氢能两轮车等新产品应用过程中,还缺少国家、地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产品的有效推广。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约800辆搭载“大兴制造”氢能发动机的车辆服务于冬奥赛事保障,成为赛区绿色出行的一大亮点。民盟界别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常委、大兴区工委主委、北京市大兴区体育局副局长李光熙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大兴区已有氢燃料电池汽车1630辆,每日的氢气需求量约为12吨。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潜力企业集聚的氢能企业培育发展体系,国氢科技、亿华通、美锦氢能、海德利森等头部企业先后落地。吴问平告诉记者,目前部分央国企已初步与示范区达成了合作意向,但从总体上看,大型央国企氢能业务板块落户示范区的数量还相对稀少,集聚落地效应还不够凸显。


吴问平提出,建议市发改委在指导大兴编制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同时,努力争取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加快推动氢能产业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统筹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李光熙亦向记者表示,希望加大金融服务,为氢能等新能源领域新兴产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解决方案,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氢能等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李光熙同时表示,目前氢能领域的科技投入仍有提升空间,建议建立高效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体系,推进氢能等新能源领域“专精特新”企业赴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完善创新生态,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利用资本市场力量,助推氢能等新能源领域企业快速成长和产业转型升级。


校对 付春愔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朱玥怡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聚焦2025北京两会

相关推荐
习近平的读书故事
时事
书记市长的“两会”时间
综合
2018全国两会丨五环边形成新的医疗服务带
时事
习近平的202“1”
时事
委员追办的提案,进展怎么样?
北京
尾气超标柴油车 花钱就能过年检
时事
书记市长的“两会”时间
综合
人口控制目标屡被突破之困
时事
大兴“后月季大会时代”的特色小镇路径
综合
委员同题问答 “追办的提案 你满意了吗?”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