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报告解读丨五大平原新城如何提升承载力?报告里的这句话很关键
新京报 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2025-01-14 17:45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1月14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提升平原新城承载力,加大建筑规模指标向轨道站点周边投放力度,建设职、住、商平衡的活力区域。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04版北京市总规中,便有对平原地区的布局规划。近年来,在2019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提出,要有序释放平原新城规划建设指标,提升规划建设标准和资源配置水平,提高综合承载能力;2021年,北京市正式公布《关于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的实施方案》,实现“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空间布局支持政策的全覆盖。其中“多点”指的便是5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作为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北京5个平原新城建设成长正在加速。

 

具体来看,其中,作为首都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顺义国展二期竣工验收,京密路、通怀路二期加快建设,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开诊。为12个“两重”“两新”重大项目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9.7亿元。亿元以上项目储备总投资2374亿元、储备率380%以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5.9%。

 

在北京北部,作为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昌平以规划引领培育生产力,正在加快昌平老城-南邵生态组团、十三陵组团街区控规等51个街区和兴寿镇、十三陵镇2个镇域规划审查报批,推动实现街区控规、镇域规划全覆盖。进一步健全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建设指标投放机制,引导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布局。

 

在北京南部,大兴区作为全市面积最大的平原新城,正在系统构建“链主+平台+基金+基地”产业发展模式,一体打造“招落服”营商管理格局,拓展优化中关村大兴园,“产业+科创”专项子基金筑起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产业发展全要素集合优势有效释放,高质量发展评价蝉联平原新城第一。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一区一策”探索研究,围绕各区特色、优势,形成各自的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记者从昌平区获悉,在全市5个平原新城中,昌平区已经第一个获批并印发实施《昌平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年-2030年)》。

 

今后,各区方案相继获批实施后,也将成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主要抓手。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杨利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田杰雄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2025北京两会丨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相关推荐
北京将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
综合
独家专访|朱永新 中国的「阅读传教士」
新京号
“疏解整治促提升”:京华大地向美而行
北京
蔡奇11月密集调研,明年北京工作定调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