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一把手访谈|北京广电局局长:视听文旅融合,艺术呈现北京风景
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 编辑 樊一婧
2025-01-13 21:40

过去一年,北京广电行业多点开花:电视剧《南来北往》《玫瑰的故事》等口碑爆棚;“北京到底有谁在”全网传播,带动取景地成为热门打卡点;北京举办首届中国广电精品创作大会,金句交织、亮点纷呈……如何让更多火爆出圈的优秀电视剧吸引观众实地体验?新的一年,京产剧又会带给观众哪些惊喜?北京“两会”期间,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市政协委员,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


强化视听文旅融合,艺术呈现“北京风景”

 

新京报:过去一年,北京视听佳作好戏不断,如电视剧《南来北往》《玫瑰的故事》、网络剧《我的阿勒泰》等口碑爆棚。能否分享一下,爆款视听作品是怎样炼成的?新的一年,观众们还可以期待哪些京产佳作?

 

王杰群:2024年是北京视听内容创作的丰收之年。北京精品创作成绩在全国一马当先。质量高、数量多、题材优、类型全,创建“北京大视听”品牌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3年度十件大事”。《南来北往》《我的阿勒泰》等7部“北京大视听”作品获得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居全国首位,收获历史最佳战绩。《父辈的荣耀》《欢迎来到麦乐村》荣获飞天奖,《最美中轴线(第三季)》荣获星光奖。

 

满屏精品接续不断。540多部视听佳作上新,“北京大视听”片单推出重磅作品120部。2024年《奔跑吧,医生》《上甘岭》等11部电视剧在央视黄金档播出,24部剧集闪耀卫视和网站首屏,位居全国各省局第一。13部京产剧入选央视2025年“大剧看总台”片单。《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成为“视听+文旅”现象级作品,“北京到底有谁在”全网传播,带动取景地成为热门打卡点,开辟影视文旅联动新空间。

 

此外,北京高水平举办首届中国广电精品创作大会,该活动作为2024年广电系统唯一新设立的全国性活动,5000多位行业精英深度参与,金句交织、亮点纷呈,实现广电视听精品创作成果大展示、大检阅、大交流。

 

2025年,除了正在热播的《国色芳华》,观众们还可以期待的好剧有: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电视剧《归队》、民族题材电视剧《喀什古城》、谍战题材电视剧《惊变》、扫黑题材电视剧《势在必行》、现实题材电视剧《六姊妹》《樱桃琥珀》《烟花少年》、国安题材电视剧《安全危机》、北京题材电视剧《即刻上场》、网络剧《漂洋过海来送你》,期待更多京产视听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

 

新京报:2024年,热梗不断,在影视圈莫过于那句“北京到底有谁在”,带动取景地成为热门打卡点,开辟影视和文旅联动新空间,“跟着影视剧去旅行”成为当下时尚。这对广电行业接下来的工作有何启示?

 

王杰群:《玫瑰的故事》播出后,男主角方协文“北京到底有谁在”的视频片段,被央视网、北京文旅、清华大学等众多官方账号剪辑、进行二次创作,形成全网传播热潮,也带动取景地成为热门打卡点,开辟影视和文旅联动新空间。剧中出现的后海、鸟巢、明城墙遗址公园、国家大剧院、树美术馆、福楼法餐厅等景点,吸引粉丝打卡,带动线下消费。


《玫瑰的故事》破圈传播,也给我们视听精品创作带来极大启发。要强化视听文旅融合,艺术呈现“北京风景”。要加强与文旅资源对接,通过影视作品和视听媒介展示大气、包容、时尚、国际的北京城市形象,以更多火爆出圈的优秀电视剧,吸引更多观众实地体验和消费,更好赋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发挥精品创作机制,用心打造“北京出品”。深入实施“新时代新北京”创作计划,目前我们已经挖掘储备电视剧《天工之城》《人生这件小事》《放心不下》《我在北京送快递》等作品,将持续做好项目跟踪、剧本指导、拍摄支持、内容审核、资金扶持,精心组织首届北京市广播影视春燕奖评奖,激活精品创作潜能和动能。

 

还要深化协拍服务机制,大力输出“北京服务”。在前期发布北京市影视拍摄服务机制、建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汇编取景地清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拍摄服务信息手册、搭建“北京风景”影视资源库,建设线上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科学高效、运转顺畅的拍摄服务工作体系;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筹划联合天津、河北建立京津冀协拍合作机制,不断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保障重点项目播出,持续提升“北京热度”。总结宣传经验,针对重点作品提前制订宣传方案,深度挖掘剧中亮点,统筹用好“北京大视听”宣传矩阵,持续加强全媒体传播,组织好发布会、研讨会、分享会,进一步提升“北京大视听”作品影响力。

 

超高清内容供给能力超6万小时

 

新京报:在建设“北京大视听”品牌方面,新的一年有哪些重点计划?

 

王杰群:新的一年,为继续提升“北京大视听”品牌影响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供给,我们计划坚定不移抓创作。推进重大革命题材《伟大的长征》、重大历史题材《大唐赋之破阵乐》《风禾尽起张居正》、文化传承题材《天工之城》《云雀叫天录》、现实题材《交锋》《生命树》、北京题材《收山》等项目的创作。

 

同时,坚持不懈送服务。在剧本论证、拍摄协调、宣传推广、资金扶持等环节不断提升服务温度与服务效能。此外,始终如一求创新。要加速培育视听新质生产力,将超高清、虚拟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更好地与内容创作相结合,大力培育视听文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意境与美。

 

新京报:在超高清视听领域,过去一年,北京广电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杰群:2024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中国(北京)超高清电视先锋行动计划”合作备忘录》,在北京率先开展超高清端到端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贯通试点。为落实《合作备忘录》的重点任务,我们牵头实施北京市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着力打通卡点堵点畅通产业链,坚持扶优扶强繁荣生态链,瞄准国际一流标准打造中国数字视听制作中心,全面推进超高清视听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

 

超高清内容供给能力超6万小时,完美、华策和正午阳光3家头部制作机构在京备案立项的电视剧100%实现超高清制作,《南来北往》《欢迎来到麦乐村》《我的阿勒泰》等269部超高清视听作品创作完成,北京卫视超高清频道建设抓紧推进中,力争2025年第一季度在全国省级频道中率先实现高清超高清同播。


超高清视听软硬件产品研发不断升级,162个技术创新应用成果集中涌现,视频修复增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以超高清视频(北京)制作技术协同中心为基础的国家级超高清协同创新平台基本建成,打造“ULive超现场”全球首个8K级第二现场技术平台。

 

此外,超高清产业发展动能强劲,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京东方、利亚德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吸引116家高新技术企业进驻,累计申请专利600余项,著作权530余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示范园落户门头沟区,产业带动潜能还将进一步释放。超高清视听技术“进车”产业成效凸显,沉浸式车载视听系统应用更加成熟。

 

超高清入户行动完成30万台超高清机顶盒发放,北京歌华和IPTV已具备10路超高清频道传输能力,超高清视听技术在文旅、文博、体育、商务、教育、演艺等领域应用不断拓展,形成了系列新场景和新服务,带动新消费和新增长,7个项目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2024年度视听系统典型案例,40余个典型案例落地商用。

 

发起“首亮微光”“短剧游北京”等系列活动

 

新京报:过去一年,北京市广电局在应急广播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今年,又有哪些新计划?

 

王杰群:应急广播体系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应急体系中的应急管理、应急保障能力支撑,承担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消息预警、政令发布和指挥动员的重要职责。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政府通过大喇叭、广播节目、电视插播字幕等方式向公众发布应急预警消息,成为协助防灾减灾救灾的一种重要权威渠道和手段。


2024年,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地区,北京开展城乡一体化应急广播建设工作,完成应急广播市级平台一期和3个区级平台建设,建成183个高可靠终端和507个普通终端,覆盖13个乡镇和街道、240个行政村和社区,实现与国家应急广播平台、北京市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等联通对接。

 

从区级平台建设来看,门头沟、房山、昌平区完成区级应急广播平台与终端建设,实现市区平台互联互通,形成信息播发能力。其中,门头沟区应急广播系统启动早、完成快,在去年主汛期前形成信息播发能力。房山区应急广播终端数量多、覆盖广,延伸至山区各乡镇、村,有力支撑山区基层治理。昌平区提升高可靠应急广播终端比例,接入北斗短报文、“昌平融媒APP”作为播发信息渠道,提升系统可靠性、便利性。

 

2025年,我们将坚持项目化推进应急广播建设,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持续拓展应急广播市级平台功能和应用范围,开展市级平台二期建设。建立完善管理使用规范制度,强化平急结合功能定位,发挥应急广播作用。推动部分试点区和全市其他各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指导各区做好技术方案编制、招投标和项目建设。

 

新京报:最近,微短剧领域很火,在促进微短剧精品化、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北京市广电局有哪些举措?

 

王杰群:我们发挥“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机制作用,发起了“首亮微光”“短剧游北京”“追光计划”微短剧大赛等系列活动,发挥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作用,全年支出1224万元扶持奖励微短剧优秀项目,推出了《大王别慌张》《金猪玉叶》《重回永乐大典》等一批广受大家欢迎的微短剧作品。同时,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也优化升级了一揽子管理政策,在规划备案、资质审批上提速,并通过“京琅琊”人才品牌聚集创作人才。今年以来,京产微短剧61部次作品入选总局推优评奖,创作成绩领跑全国。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2025北京两会一把手访谈

聚焦2025北京两会

相关推荐
北京时尚场景育新行动全面启动,一批示范项目落地
北京
世界合唱汇湾区 音乐交融创未来 “与时代同行”2025南山国际合唱周将启动
企业资讯
当千年运河撞进微短剧,便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文化
“数字中轴”融媒体活动等获评2025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精品项目
北京
中国首位!登上国际版《VOGUE》的环保行为艺术家万云峰开展!
企业资讯
今年电影嘉年华推出五大板块60余项影视文化活动
新京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第一看点
北京门头沟区委书记喻华锋:发挥首都发展重要门户作用,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
北京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 樊振东等入选
第一看点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热门评论
186****6630
7天前
京产剧精彩纷呈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