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在1月9日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新闻通报会上,北京高院副院长孙玲玲介绍,北京高院推动建设“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对12368诉讼服务、审判监督管理、审判辅助决策三大主场景开展专项训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目前融入30万条全国法院问答数据、1.8亿篇全国各类裁判文书、30万篇本地民商事重点案由裁判文书以及若干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判例分析、法律专业术语,形成丰富的法律知识语料库,实现根据不同输入需求,动态配备最合适的模型展开计算和推理,为法官办案和公众法律咨询提供有效智能辅助。
“在北京,找法官就打12368,深入人心。”孙玲玲介绍,在12368诉讼服务应用方面,推出12368智能机器人,为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智能接听服务。若当事人提出查询案件进展的需求,系统将基于大模型语义理解和意图识别,提取相关案件进展情况,答复登记立案、承办人等相关信息;若当事人需要联系法官,系统会自动完成与法官的电话转接;若当事人需要诉讼咨询,系统会依托大模型知识库,提供基于诉讼程序的智能问答。
在审判监督管理应用方面,探索不规范司法活动的自动预警、分析、拦截等功能。目前,北京高院正聚焦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离婚后财产分割等12个场景开展模型验证,推动实现审判监督管理由个案向类案、被动向主动、人工向智能的全面转变。
在审判辅助决策应用方面,通过案情分析、类案检索推荐、文书生成,供法官在审判流程不同阶段按需调用。案情分析智能服务可从大篇幅的电子卷宗中快速分析比对信息,抓取诉辩状要点、提炼证据事实梗概、归纳争议焦点;类案检索推荐智能服务可提供相似案例裁判观点归纳、法律法规适用分析及待决案件裁判辅助决策等支持;文书生成智能服务可以结合案情分析、争议焦点归纳、审判观点梳理、类案检索情况,生成初步的裁判文书,辅助法官进一步分析、确认裁判意见,校对裁判文书,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质效。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