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兴区融媒体中心消息 2024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迎来投运5周年,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941万人次,国内排名跃至第6位。大兴临空经济区雄姿初显,42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成功跻身全市重点产业集聚区。两会上,大兴机场与临空经济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推动航空产业持续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立足新起点、新要求,牢牢把握“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定位,以更大视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打造向世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区政协委员、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永超认为,展望2025 年,随着国内民航持续稳健发展、大兴机场卫星厅建设,大兴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等指标将再创新高,“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
“我们将聚焦战略定位,支持航空产业集群壮大。”区人大代表、大兴机场临空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刘丁丁表示,2025年计划支持基地航空公司优化航空要素资源配置,扩大运营规模,支持提升航空货运设施使用效能,吸引全球性检测维修企业入驻,做强公务机维修,开展航空维修技术人才培训。
曾永超建议,一是完善大兴机场交通基础设施,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二是持续拓展航线网络,特别是国际航线;三是优化航班时刻,提高航班密度和时刻资源配置合理性,方便国际、国内中转;四是加强智慧机场建设,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区政协委员、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曾永超
做强机场临空经济区
在做强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层次推动协同发展、高品质建设航空新城、大尺度打造开放前沿3方面计划。
曾永超认为,上述工作计划与民航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高度契合,与北京市对大兴区“三区一门户”功能定位要求高度契合。他建议,坚持依托大兴机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产业集群,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曾永超透露,民航局正在联动大兴区加快推进大兴民航科技创新基地项目规划建设,加强大兴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并研究出台空域资源和时刻总量配置政策,预计2025年大兴机场的生产、运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大兴融媒记者从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了解到,位于大兴临空区的民航科技创新基地近期开始公开招标。该项目由临空区与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推进建设,将打造科研空间,带动航空领域科研人才入驻。
区政协委员、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竣涵表示,将以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率推进土地一级开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产业空间载体投产、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持续完善区域配套设施,充分发挥产业载体平台功能,加速释放产业发展动能。
区政协委员、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竣涵
推进国际消费枢纽落地
“引入跨国公司参与国际消费枢纽建设,完成国际会展一期土地征收”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又一重点项目。刘丁丁介绍,2024年,国际会展消费引擎取得突破,会展消费片区城市设计方案、战略留白空间优化方案、会展片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获得市政府批复,会展一期土地一级开发工作正式启动。
杨竣涵介绍,今年新航城公司将以国际会展、消费枢纽等重大项目为引领,进一步发挥“管委会+平台公司”在区域发展中的双轮驱动作用。
“今年我们将加速完成会展一期一级开发工作。打造以跨境电商、药品器械、离岸贸易为特色的空港物流贸易枢纽,争取更多国家级、市级政策试点。”刘丁丁表示,大兴机场临空区将建设“双枢纽”消费桥头堡,积极在大兴机场引入多领域首店,引入国内外知名投资运营主体,高水平推进国际消费枢纽落地,带动京南文化旅游度假区整体谋划。
区人大代表、大兴机场临空区管委会主任助理 刘丁丁
曾永超表示,2025年,中国联合航空将通过做强国际国内中转业务,在大兴机场打造国际化、多元化的国际中转服务模式,让更多国内、国际旅客走近大兴、打卡大兴、了解大兴,实现全球乘兴而至,国门尽兴体验,拉动大兴区航空、旅游等消费,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建设新国门。
记者:杨理光 张冕群
编辑:张凯莉
审核:赵亮 厉春 涂玲
签发:全海长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