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计1195字 | 看完大概需要5.5分钟
大兴区融媒体中心消息 1月8日,大兴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披露,初步预计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
地区生产总值是各地两会上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直观“风向标”,也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大兴区能实现这个数字,背后大有文章。《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不太引人关注的表述:锚定经济发展重回正增量的决心。
笔者从大兴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中进一步寻找答案。文件中写道:以超常规努力克服超预期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基本克服疫苗高基数扰动,历经28个月全面回稳转正。”这句话提示了一个关键因素。
把时间拨回到28个月前,恰好是2022年秋季,正处于新冠疫情临近大爆发继而退散的拐点。众所周知,拥有多家知名疫苗企业的大兴区,经济数据受到了新冠疫苗、核酸检测等产业波动影响。
疫情过后,这些曾如浪头般飙升的产业迅速退潮,直接拉低大兴区的经济数据。此前,大兴区一直在“疫苗高基数”形成的“坑”中奔跑。
2024年,全区拿出“按葫芦抠籽”的精神,全力以赴拼经济,终于看到了回报。
这5%的“成色”很足。地区生产总值站稳千亿规模,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位居全市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37.4%。大兴机场旅客吞吐量接近5000万大关,生物医药、临空经济、氢能、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集群有力支撑。4个海外招商代表处壮大“兴”际版图,20条国际渠道链接全球资源。此外,孵化器、众创空间位居全市第五,连续5年获评“最佳引才城市”,营商环境排名全市第二。
这5%的“实惠”很多。倾注八成以上政府财力保障民生,172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60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西片区178万平方米回迁房全面封顶,建设筹集保障房7477套,改善型住房2636套。北大一院大兴院区开诊,区人民医院新址、天坛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加快推进。5所市级中小学名校签约落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26亿元,惠及1.48万名困难群众。刑事发案量下降21.3%,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亡人数降幅超60%。
这5%的“后劲”很强。重大项目储备量、储备率、投资额均排名全市前三。全力破解基础性结构性矛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工业产值增长7.4%、3.4%,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2.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400家,“国高新”企业保有量突破1300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过1700家。
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5%的增长来之不易,意味着大兴区一整年的奋斗终于结出硕果。有了这关键的5%,重回正增长之后的2025年,大兴可以更加“放开手脚”拼搏经济。
记者:杨理光
部分照片:肖利民 李文香
编辑:王静思
审核:赵亮 厉春 涂玲
签发:全海长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