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2024汽车召回报告:超1123万辆,特斯拉居首,电池问题多
新京报 记者 任娇 张冰 方静怡 任婉晴 编辑 岳彩周 廖爱玲
2025-01-09 10:01
新京报推出《2024汽车召回分析报告》,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公布的全部141条汽车召回信息进行统计并深入分析而成。



前言


汽车安全正成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而缺陷产品的及时召回,有效减少了缺陷产品导致的伤害事故发生,有效避免了更多消费者因为产品缺陷而造成的身心伤害和财产损失。


2024年是我国施行产品召回制度20周年。经历20年的发展完善,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从乘用车到商用车,从整车到零部件,从安全召回到排放召回,产品召回制度覆盖范围和延伸领域不断拓展。


新京报此次推出的《2024汽车召回分析报告》,是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公布的全部141条汽车召回信息进行统计并深入分析,旨在监督行业为汽车消费市场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安全质量保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让消费者了解到电动汽车存在的主要缺陷、常见问题,以及车企的技术水平和应对方式,为消费者合法权益予以有力保障。


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汽车召回数量首次超过千万辆,约召回1123.7万辆,特斯拉、宝马、奔驰位列召回数量的前三。新能源汽车方面,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召回超385万辆,与电池安全问题相关的召回较多。



2024年我国召回车辆约1123.7万辆


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141条汽车召回公告,召回车辆数量约1123.7万辆,召回公告数量同比下降两成多,但召回汽车总量相比上年增长67%。



分月度来看,2024年8月召回汽车数量最多,共12家汽车生产企业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宣布召回共计305.7万辆汽车。2024年1月和9月单月召回数量均超百万辆,其中1月份13家汽车生产企业累计召回汽车255.1万辆,9月份14家汽车生产企业召回汽车113.8万辆。



分品牌来看,特斯拉以一年召回339.4万辆,位居2024年召回榜首。德系品牌的宝马和奔驰,2024年召回数量均超过百万辆,排在二、三位,召回车型涉及国产车型和进口车。其后是本田、雪铁龙和丰田(包括雷克萨斯),分别为92.9万辆、71.5万辆和70.7万辆。


此外,2024年汽车召回中出现了不少超豪华品牌的身影,包括阿斯顿·马丁、兰博基尼、迈凯伦、劳斯莱斯、法拉利等品牌均有车型召回。



因车身问题被召回汽车数量最多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因车身部件存在问题被召回的汽车数量最多,达183.2万辆。其中,因前备箱门锁、拖车牵引装置、车门等问题召回的汽车数量较多。


因辅助系统功能问题召回170.17万辆。其中,长安马自达“因车辆控制系统(VCM)的控制程序不当,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会发生误检测”而召回9510辆Mazda CX-50汽车。


此外,因制动系统、安全系统、燃油系统问题而召回的汽车数量均超过100万辆。



新能源车召回超385万辆,特斯拉最多


随着汽车行业向智能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召回也呈上升趋势。2024年国内召回超385万辆新能源车汽车,占全年召回总量的34.3%。



在新能源汽车品牌中,2024年召回数量最多的也是特斯拉,全年召回339.4万辆。其中2024年8月6日,特斯拉单次召回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及国产Model 3、Model Y电动汽车,约168.4万辆,约占8月乘用车召回总数量的55%,这也是全年最大规模的一次新能源汽车召回。


因电池问题召回的新能源汽车29.5万辆


从召回原因看,电池、软件等问题引发的召回逐步增多。与此同时,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汽车远程升级(OTA)逐渐成为汽车召回实施的重要方式。


2024年,因电池问题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召回29.5万辆,主要因为动力电池内部故障,可能发生短路或起火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蓄电池正极线束布局问题,当车头左前部在特定角度发生碰撞时,蓄电池正极线束可能破损,存在短路起火风险,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分别召回16.9万辆和8.7万辆混合动力汽车。


因高压动力电池模组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池模组热失控,存在起火风险,保时捷2024年5月11日宣布召回1590辆进口Taycan系列电动汽车,并委托授权经销商对召回范围内车辆的高压动力电池进行检测。2024年11月15日,因同一原因,保时捷扩大召回了近1.6万辆进口Taycan系列电动汽车。


除了车身,辅助系统是2024年新能源车召回的主要原因。因辅助系统问题而召回的汽车品牌为特斯拉和丰田,特斯拉因为“在自动辅助转向功能开启情况下,驾驶员可能误用2级组合驾驶辅助功能,增加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从而召回161.01万辆;“由于软件问题,造成后摄像头集成电路通讯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倒车影像无法显示”召回8700辆车。丰田也因为倒车影像召回1317辆bZ4X汽车。



我国汽车召回已历经20年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在2004年10月1日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产品召回制度正式建立,全面开启产品召回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监管新局面。2024年是我国产品召回制度施行20周年。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9月30日,我国累计开展缺陷汽车召回3023次,涉及车辆达1.12亿辆,其中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的汽车召回596次,共计5695.10万辆,占比50.99%。


经过20年的发展完善,我国产品召回制度覆盖范围和延伸领域不断拓展,召回制度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召回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结语


《2024汽车召回分析报告》详细剖析了2024年国内汽车召回情况,召回数量首次超过千万辆,约召回1123.7万辆。车身问题排在召回原因数量的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召回385万辆,与电池安全问题相关的召回较多。另外,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配置在汽车产品中愈发常见,汽车故障除了与“三大件”相关外,与车机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等问题也愈发常见。


此外,2024年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被动召回共10次。召回制度施行作为后市场监管的良性机制和有效手段,在守护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与工艺改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障高水平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车主而言,发现车辆存在质量问题后,可及时通过合法渠道反映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智阳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八条,消费者认为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可能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可以向经营者或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情况或者提出建议。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可能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采取召回措施的,生产或者进口商品的经营者应制定召回计划,发布召回信息,明确告知消费者享有的相关权利,保存完整的召回记录,并承担消费者因商品被召回所支出的必要费用。商品销售、租赁、修理、零部件生产供应、受委托生产等相关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召回相关协助和配合义务。


对于汽车召回,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这是按照法定的要求和程序,由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进行的消除其产品缺陷的过程。随着国内车企觉悟的提升和汽车产品复杂度提升,这几年召回日益增多。召回成为一种成熟的解决汽车产品缺陷的机制,为保障社会公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各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政府部门召回监管工作的不断加强,消费者产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人人关注召回、重视召回、参与召回的社会氛围。同时,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也开始认识召回、重视召回、实施召回,召回意愿不断提升,最终形成共治合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智能制造报道部出品

监制 苏曼丽

统筹 廖爱玲 任娇

记者 张冰 方静怡

编辑 岳彩周

设计 任婉晴

校对 刘军 穆祥桐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任娇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张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任婉晴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瓜子二手车新能源渗透率为行业3倍,交易有保障获用户认可
汽车
品牌效应与规模突围 联合动力:打造中国新汽车产业链新范式
企业资讯
不为少数人闪耀,零跑这十年为什么只做经典款?
企业资讯
新闻8点见丨神二十乘组完成第二次出舱;伊朗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时事
新车开数月电量衰减异常,动力电池有点“虚”
汽车
新闻8点见丨电商百亿补贴下的手机灰产漩涡;揭秘黄金回收陷阱
时事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易车研究院发布购车决策洞察报告:如何审视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攻势”
企业资讯
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第一看点
一周碳要闻:机动车排放国七标准加速制定(碳报第136期)
财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