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7日下午,顺义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2025年顺义区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专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闫震宇主持。区民政局局长李宝东、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海鹏、区文旅局局长李莉、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陈笛、区教委副主任杨庆国、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斯民出席,介绍2024年全区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果及2025年重点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顺义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斯民在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成果及2025年重点工作:
2024年以来,“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一直是全区卫生健康工作的宗旨和卫健人的奋斗目标。
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
2024年,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开诊,为包括顺义区在内的北京东北部地区市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顺安医院接受北京安定医院托管,大幅提升顺义区脑科学等精神类疾病诊疗水平;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天竺门诊部让顺义市民不用跨区即可享受优质的口腔诊疗;顺义区医院胸痛、卒中、神经中心和手外科,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等重点学科跻身全市前列;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脾胃病科等6个学科获批北京市“十四五”中医药重点专科;32个院前急救工作站运行高效,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内,综合排名全市领先;完成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整合,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职能,织密公共卫生安全网;全员岗位大练兵、特色诊疗、村卫生室一体化建设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康复、口腔、中医药、老年护理等特色诊疗为基层医疗注入新的活力;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起基层就诊、合理转诊、上下联动的服务模式,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服务同质化、连续性得到提升。
顺义区口腔医学中心医生为患者做治疗。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看病就医体验,患者的幸福感更与就医体验息息相关。区卫生健康委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将医德医风建设列入重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通过院长门诊、院长热线等硬举措拉近医患关系;通过“沉浸式体验”“十说十不说”等细节改变推动服务提升,与2023年相比,系统医德医风类投诉下降超六成,医患纠纷下降34.4%,群众就医体验得到较大改善。
医改工作千头万绪,但最终目的是解决看病难等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2025年,顺义区卫生健康工作继续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改革工作举措,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一是在持续深化医德医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完善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疗资源分配、布局更加均衡,更加贴近百姓。二是通过持续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医疗环境,缓解三级医疗机构重点科室平均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缩短患者预约、检查等待时间。三是依托托管合作优势,推进抑郁症治疗中心、心理咨询中心、老年精神治疗中心等重点科室建设。四是持续优化急救站点布局,完善院前急救电子病历建设,促进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提质增效,保持呼叫满足率100%,为辖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五是落实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安装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推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间的传染病信息有效对接,强化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六是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将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提升患者管理能力。七是推进预防接种门诊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AA级及以上规范化门诊占比80%以上,AAA级门诊30%以上。八是通过基础建设提升,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启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成板桥卫生院、南彩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实现仁和镇卫生院新址投入使用。九是会同相关部门,提升普惠托育服务镇街覆盖率,丰富“小小孩”多元化托育服务供给。
2025年,顺义区卫生健康委将立足于服务人民健康的工作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优质、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满意的服务。
记者提问
新京报记者提问:
过去一年,顺义区在市民关心的医疗服务上有哪些改善?
2024年,我们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了提升:
一是引进高水平医疗资源,再添三家“三甲医院”。2024年,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天竺门诊部相继在顺义区开诊,丰富了区内医疗资源,让市民就近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顺安医院接受北京安定医院托管,大幅提升顺义区脑科学等精神类疾病诊疗水平。
二是加强区属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打造“龙头学科”。顺义区医院胸痛、卒中中心均纳入了全市急救地图,创新急诊急救管理,并处于全市前列;手外科、神经中心解决疑难杂症能力提升,手足外科断指(肢)再植成活率达95.6%,居全国前列(一名河北患者三指断离,千里求医到顺义区医院,最终再植成功并且恢复功能);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多个学科获市级、国家级建设支持;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品牌效应凸显,接诊量仅次于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排全市第三;产科服务提升,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开启无假日服务,顺义区医院推行母婴陪护进病房,积极满足市民多样化医疗需求。
三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特色诊疗送到市民“家门口”。各卫生院根据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服务,3家基层卫生院可提供CT检查服务;天竺卫生院探索开展血液透析服务;李遂卫生院打造老年护理中心;牛栏山卫生院向康复诊疗转型延伸;所有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中医阁、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为居民提供中医特色诊疗和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理念。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